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大唐协律郎 >0491 安西都护继任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0491 安西都护继任者

  

凭心而论,在太常寺中做事要比在御史台快乐得多,尤其随着圣寿越来越近、诸州伶乐齐聚京中,放眼望去尽是诸州人物风华,燕瘦环肥美不胜收!

  御史台那里固然职权更加显要,但每天都要跟个小斗鸡一样时刻准备战斗,出门就要瞪眼挑人错处,同时也免不了受人冷眼,跟太常寺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接下来一段时间,张岱每天除了固定时间去户部和刑部分别打卡之外,其他的时间就泡在太常寺里,协助太乐、鼓吹等署编排祝寿节目。

  在歌舞编演方面,太常寺自有专业的人才,杜甫等临时工自然就被清退出去。

  因为杜甫表示要参加今年的科举,张岱便也指点他或去城南玉真公主别馆与时流聚会交际,可以沽养一些时名,这些名声在科考过程中也会发挥出不小的作用。

  或是去东市书肆里购买一些时文选集,里面整编了许多近年来优秀的应试文章,不只有省试,还有诸州府试的内容也有。

  京兆府作为天下首府,本身又是权贵云集,于此取解的难度也是最高的,不只本身要有足够的文学素养,同时还要有过硬的人脉关系。杜甫想要参加科举,如果取解这一关都过不了那可就搞笑了。

  张岱当然相信杜甫的水平,但应试与平时的诗文创作还是有所区别的,他当然也希望杜甫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去参与应试。

  不过眼下的杜甫怎么说呢,基本上还属于无忧无虑的小年轻,对世事险恶与艰难都还认知未深,即便是想要参加科举也不过是兴之所至,并不将此当作唯一获得出身的途径,所以也就不怎么醉心于钻营。

  张岱自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秉性与命运,他就算想要帮助杜甫,也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其上,抹杀杜甫本身的个性。

  所以他也只是略作提醒,至于杜甫听不听那也由得其人。反正就算杜甫应试不第,未来等到张岱掌权,给其安排一个清闲又俸禄可观的官职混日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相对于洒脱不羁的少年杜甫,新任协律郎的宋卓要更有上进心得多。任职以来几乎每天都住在太常寺中,凡所交代的任务也都尽职尽责的完成,简直要比前任马利征还要更加具有牛马的精神。

  宋璟作为一代名臣,虽然并不像张说那样热衷扶助子孙,但家事如此,宋卓也能旁观到一些这个世界真正的运行规律,做起事来相较杜甫等深具浪漫激情的一般官宦子弟便要更加的具有目的性。

  宋卓深知他在这个档口任职协律郎是多么难得的机会,自然要紧紧抓住际遇,争取能够博得更好的表现。

  跟以勤补拙的马利征不同,宋卓本身也颇具音乐才能,做起协律郎的职事来也是得心应手,每一场大型歌舞的排练都要亲自跟随监督,又比动辄甩手不管的张岱有责任心得多。

  张岱也乐得将这些职事都甩给宋卓去做,而他则主要做一个联络员。

  今年的圣寿庆典规模远比往年要更盛大得多,张岱他爷爷张说奏请将圣寿之日设为千秋节的奏书早就已经拟定完毕,只等圣寿之日朝堂进献。

  其实去年圣寿之日张说进献《大衍历》的时候,便曾有过类似的动议,只不过由于去年边事不安,并不适合神化皇帝个人,所以才拖到了今年。今年边事屡创新功,国内也是风调雨顺,自然适合搞上一搞。

  所以今年圣寿献艺者包括了内外教坊、太常寺、诸州伶人等等,直接和间接参与的人员便有上万众之多,加上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机构,自然需要有人内外奔走联络并协调。

  张岱担任翻曲使,内外教坊乐官们便分处其下,如今又因为一曲《满朝欢令》的缘故,外州入京的伶人们也都对他好感大增,愿意听从他的协调安排。

  所以当内外都在准备歌舞百戏表演的时候,他便乘马游走于诸大内之间,协调诸事准备进度,争取在八月初五圣寿之日贡献一场辉煌盛大且精彩的祝寿演出。

  日前张岱又搞死了一个王毛仲的儿子,彼此可谓是结怨更深,而他之所以敢于出入宫禁,就在于他爷爷和高力士等人筹备多时针对王毛仲的行动已经开始了。

  之前王毛仲已经被调离出京,接下来便是针对其职位的调整解除。在王毛仲诸多任职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是殿中监。

  殿中监就是掌管一切乘舆服御食药等事务的官职,皇帝的衣食住行、医药保健等一切日常需求,都由殿中监负责监管,这也是外朝与皇帝关心最为密切的一个官职,因此非亲信而不能任。

  诸如此番张说选择联合的邓国公张暐,便曾担任殿中监,而且其子之后也同样担任此职,父子同掌此职,由此可见圣宠之深。

  张暐离职之后,王毛仲便担任殿中监。此番王毛仲被调出京畿、离开圣人身边后,经过这些元从与内官们的不断敲边鼓,王毛仲又被加谒陵大使,留在渭水北岸筹备年底谒陵事宜,其所担任的殿中监便被罢免,取而代之的则是安西副都护赵颐贞。

  原本殿中监这样一个与圣躬安危如此亲密的官职,是鲜少会授予边臣的。但也不是没有例外的情况,诸如当下圣人也已经感觉到王毛仲有点势大志骄,同时又因边事连捷而有意抬举外臣。

  如今河西陇右边务俱为宰相萧嵩所布置,而刚刚获得大胜的信安王李祎也不适合入朝担任此职,那么同样有击破吐蕃之功、且眼下正在朝中的安西副都护赵颐贞自然就成了一个合适的选择。再加上内外一起发力举荐,赵颐贞便得以入朝担任殿中监。

  王毛仲如今本就不在京中,再加上其所担任的殿中监也被夺职,其人固然在北门还有众多党羽,但这些人也不会忠心到要在宫中袭杀张岱。

  更何况北门眼下也并不安稳,在高力士几番约谈游说之下,葛福顺也开始选择合作了。尤其是随着殿中监被争取过来,其子葛延昌被任命为殿中监下属的五品官尚辇奉御,葛福顺也表态支持高力士所提出的延恩分荫方案,促进北门的老壮更迭。

  总之眼下整个北门体系中上层将官们也在酝酿着各种人事调整,新的秩序呼之欲出,在这个关键时刻,自然不会再有人紧紧揪着张岱不放。

  更何况眼下张岱身边既有雄壮宦者护卫,又有他叔叔张埱在宫门处接应,出入宫禁便不需要再提心吊胆。

  当然他也并没有彻底松懈下来,虽然从大的层面来说,联盟已经形成,解决王毛仲只是一个时间和缺少契机的问题,但是具体到他个人的安危,还是得小心一点,不能乐极生悲。半场开香槟然后被绝地反杀的例子,那可实在是太多了。

  这一天张岱返回家中,便见到家中聚集许多宾客,都是近日与他爷爷时常聚会谋事之人,一起庆贺赵颐贞得任殿中监。

  当下朝廷以皇子延王李洄遥领安西大都护,因此安西副都护就是安西都护府的最高军政长官,管理着包括安西四镇在内的广袤区域,自然也称得上是封疆大吏。

  但安西四镇毕竟远离中枢,因此赵颐贞对于能够归朝担任殿中监这样的亲贵官职也是非常欣喜,凡所祝贺全都一一笑纳。

  张岱自知殿中监也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继续对抗王毛仲等北衙势力的重要位置,于是便也登堂向赵颐贞祝贺,同时又忍不住开口问道:“赵使君此番离任,未知继任者可有人选?”

  赵颐贞早前跟张岱交流过安西四镇的问题,心知其对四镇形势也颇为了解,闻言后便开口说道:“西州刺史吕休琳将门出身,其兄吕休璟前为都护,只不过吕休琳短于机变,伊州军使赵含章果决机敏、临事敢决,但却入镇时短、未谙边情,龟兹镇将来曜虽智勇双全,但却短于抚恤。究竟荐谁继任,我还未有决定呢。”

  安西都护府因为远离中枢,因此都护人选通常是由当地选荐,只要人选不是太离谱,朝廷基本都会同意,毕竟做决定的宰相们对于彼处边情也不甚了然。

  “赵含章精明干练,是一个良选。”

  堂上张说听到两人讲起这个话题,当即便笑语表示道:“此徒旧在幽州任职,处事甚见干练。”

  张岱对这几个人选原本还乏甚认知,听到他爷爷点名夸奖赵含章,登时便有了印象。宋璟有一个廉洁的例子,那就是安西都护赵含章大贿朝臣以求宠,案发之后在朝大臣唯宋璟没有接受过其人贿赂。

  现在听到他爷爷对赵含章的夸奖,张岱便暗忖看来他爷爷也是没少收赵含章的黑钱啊!

  “精明之人固然可嘉,但权变处事难免欠缺大气。安西近年几遭吐蕃、突骑施所扰,诸部离附之心未定,赵使君在镇亦以用兵慑众,当此时节抚不如威。以此而论,似乎来曜才是更好选择!”

  张岱想了想后便开口说道,在排除赵含章这个错误选项后,吕休琳这个人他并不熟悉,而来曜便是来瑱的父亲,既然赵颐贞都赞其乃是一个良选,那想必也应该能够胜任其职。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