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这手段有点慈父了吧?
在屋内一众人等全都表完忠心后。
杜文焕淡淡开口道:“孙传庭已经将城门看住,再想出关去联系蒙古诸部的话,恐怕没那么容易。”
“他和他带来的人看上去倒是像那么回事,若是硬来的话我们也会损失不小。”
闻言众将皆是点头不止。
名义上。
延绥军镇有几万士卒,但其中大多都是连贱民都不如的奴兵。
真正有一战之力的,全是他们这些人的私兵和家丁。
两者数量加起来不过几千而已。
所以若是真在拼杀之中死了几百,那也是够令人心疼的。
不过镇守边关的杜文焕也是个果断的性格。
他深知这个机会得来不易,而且万一皇帝真继续活下去的话,对他也是极为不利。
他当即吩咐道:“去告诉传信的人,我们同意合作。”
“然后今晚摸黑看看能不能把人送出关去,若是那个姓孙的足够警惕的话”
“那就明晚动手,把他除掉!”
众将听见杜文焕的话,皆是纷纷领命而去,准备相关事宜。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就算真损失一些家丁私兵,也算不得什么了。
而对于动手袭杀钦差之事,他们更是没有丝毫负担。
皇帝都得死在陕西,区区一个钦差又怎么了?!
也就是这地方缺水。
要不然杀了后还得高低给你扔河里,整个不慎失足落水,惊惧而亡。
与此同时。
孙传庭也是全面接管了延绥军镇的城防。
靠着陛下拨给他的几百兵马,他的人手仅看城门的话倒是颇为充裕。
别的大事干不到,但不放人出关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不过孙传庭做完这些后并未闲着。
而是和居住在附近的底层士卒聊起了天。
这些人说是士卒,但和那些快要饿死的灾民其实没什么两样。
各州府的流民现如今还能接受赈济得以果腹,但这些人却是根本逃不出军镇。
终日劳作,也只能领得一点微薄的食物。
所以见到孙传庭这种钦差大人,竟放下身架温和的跟自己聊天。
这些人也是惊恐之后转而感动。
继而将自己对延绥军镇所了解的一切都全盘托出。
例如哪个地方能偷偷跑出关外、延绥军镇的兵力如何
孙传庭在问完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后,给这些人发了一些银子和粮食。
继而赶忙将这些宝贵的情报写在纸上遣人去给陛下送去。
孙传庭在没来延绥军镇之前,就知道自己可能会有危险。
在来了之后,他更加断定了这一点。
所以这些东西必须要先给陛下送去。
就是不知道,延绥军镇的这帮人会如何出招了。
孙传庭望着远方的将领居住区域,攥紧了拳头。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
西安府府衙内。
朱由检正在检阅新兵操练,众人见陛下亲至,自然也都是在拼了命的表现自己。
在操训结束后,张献忠也是在经过允许后恭敬凑了上来。
他是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当然不会放过这种能多跟皇帝亲近的机会。
不过除了这点外,还有就是张献忠对目前的陕西局面非常担忧,心中有许多进言想跟陛下沟通。
屁股不同了,脑袋里想的东西自然也就不同了。
以前的张献忠只想陕西赶紧乱,但现在的张献忠巴不得陕西一夜之间直接进入大同社会。
来到陛下面前,张献忠躬身开口道:“陛下,对于延安府的局势小人心中有一不解,可否请陛下为小人解惑。”
朱由检淡淡点了点头,下属毕竟是要一点点培养出来的。
“陛下,您让孙钦差先去延绥军镇的举动小人倒还能看的明白。”
“秦王死后,消息很快便会传到延安府,那群官员狗急跳墙之下便很大可能去勾结边军,联络异族”
“您发的那道圣旨小人也大致能看明白,无非就是缓兵之计,那群人接了圣旨后便会稍稍安心,不再如此激进行事,孙钦差也不会有太大危险。”
“但您让那些人去厘民度田小人就着实有点不太明白了。”
“依小人愚见,救延安府万民确实需要厘民度田之后,才能着手处理。”
“但延安府的那些官员却绝对会把这事一拖再拖,直到延安府全面动乱的!”
张献忠是从延安府来的。
所以对于那里的情况他是再清楚不过的。
若是一直这样拖下去,那要不了半个月的时间,整个延安府的粮食就会被吃个精光。
他实在想不明白,陛下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还让那些官员去干什么厘民度田之事。
此举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办完的,这不是纯粹让那群狗杂种拖时间吗?!
其他地方还能拖,但延安府可确实是拖不得一点了。
可看着陛下一脸淡然的样子,张献忠不禁又开口问道:“还是说陛下这只是个幌子,您其实还有后招?”
朱由检淡淡开口道:“谁说他们会一拖再拖的?”
“啊?陛下.”
听见这话张献忠是真的不明白了。
就那群畜生的德性,恐怕就是派人去把刀架脖子上盯着让他们干这事,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往下拖。
还不等他继续开口,就听到陛下的声音再度传来。
“陕西官员加延安府官员一共有多少人?”
“大概.是有几百人吧?”张献忠回答道。
“当着几百人的面剐几十个,剩下的人还会不会再拖了?”
张献忠:?
还能这么解决!?
把几十个官员一起凌迟?!
别说是大明朝了,就是打秦朝开始到现在,也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吧???
这他妈的已经不能用极端来形容了吧?!
张献忠吞了口唾沫,不知不觉间将自己的身子压的更低了。
此举有没有先例先不说,但绝对是有用的。
这样的场面,绝对是能给在场所有人都留下极大的心理阴影。
回去过后每个人恐怕是都会拼了命的开始厘民度田。
没想到.陛下连这一步竟然都能算到。
张献忠将身子压的越来越低,最后则是干脆跪在了地上。
文官的事情他是明白陛下要怎么处理了,那武将呢?
张献忠确实不太能揣测的到圣意。
他虽然对那婢养的杜文焕恨到咬牙切齿。
但不得不承认,延绥军镇上下确实是有直接造反的能力。
若是陛下直接率人强攻,那恐怕圣驾中也会出现大批伤亡,到时候情况便危急了。
可若是不动延绥的话。
那延安府甚至整个陕西的问题便都没法彻底解决。
各种焦虑之下,张献忠也是继续颤声问道:
“陛下.延绥军镇里的那些骄兵悍将,您又打算如何处置?还请为小人解惑.”
朱由检依然是神色淡然的回答道:“军镇上下,除杜文焕上下私兵外,底层士卒有多少人?”
张献忠回想片刻,继而回答道:“大约三四万人.”
话音刚刚落下,张献忠便明白陛下准备怎么做了了。
巨大的士气加持下,三四万人齐心冲击,那杜文焕的几千私兵根本就不是一合之敌。
张献忠不由得重重叩首:“多谢陛下为小人解惑!”
直到陛下离开之后,张献忠都还是跪了好久方才缓过神来。
他是万万没想到,那些难题竟能以如此轻松的方式被解决。
延安府内。
乔应甲一众人等也是再度聚集在了一起。
听着去延绥军镇传信之人带回来的答复,一众人等也是稍稍松了口气。
有兵还是好啊
就算皇帝已经提前派了钦差过去,他们也敢直接袭杀。
而接下来,就是他们如何隐晦的向皇帝表示:别乱动,乱动异族就进关。
就在乔应甲一众人等思索之时。
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高喝:“陕西巡抚乔应甲及一众官员接旨。”
乔应甲刚放松下来的心脏又是一咯噔。
所有人皆是面面相觑。
他们刚和延绥军镇达成共识,准备联手将皇帝拖死在陕西,这个时候为何会突然来圣旨?!
一众人等虽然心中大为困惑,但对皇帝的恐惧还是让他们不敢耽搁,连忙出去接旨。
前来宣旨的锦衣卫看了这些人一眼,随即朗声念道:“陛下旨意:”
说完。
锦衣卫便纵身上马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独留下一众表情精彩的官员。
一众官员中,又属乔应甲在这个时候最为喜形于色。
他万万没想到。
皇上竟然在这个时候要去干什么厘清田亩、查明户籍之举。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只要利用此事,便可拖延浪费掉大量时间。
直到将陕西拖到全面动乱,将皇帝拖到死无葬身之地!
而洪承畴则是在这个时候心态再度出现转换。
皇帝终究还是明白以自己一人之力救不了整个陕西吗?!
那若是这样的话,他便要再度转换阵营了。
现如今,洪承畴一想到自己给皇帝送去的那两样东西就不禁如芒在背。
恐怕等皇帝来了后,还会秘密召见他商讨事宜.
洪承畴快速在心中思索,届时如何与皇帝周旋然后将其拖死。
同样的,乔应甲也并未这种喜悦冲昏头脑。
他当即和一众官员再度回到衙门堂上,众人开始集思广益,思索皇帝这封诏书背后是否还有其他深意。
毕竟如今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乎他们能否成功活命,此事实在是马虎不得一点。
顿了顿后,一名三品大员率先开口说道:“这个时候皇上突然下此旨意,有没有可能是借着召见之由将我等一网打尽?”
“或者说是什么缓兵之计?!”
听着这话,众人陷入沉思。
以那位的手段,确实是干的出来这种事的
不过除了他们这些高级官员外,圣旨中还要求各县但凡有品级的官吏全都一同过去觐见。
这倒是让他们放下心来。
连西安府杀的那么狠都还十县存一。
灾情更加酷烈的延安府必然不可能把所有人叫过去只是为了杀。
你把西安府杀完,确实是能搜出来粮食和银子。
那延安府呢?!
光靠杀人能解决什么问题?!
因此众人在思绪片刻后,也是有人出口否决道:“皇上来陕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赈灾救民。”
“想必这个时候是发现仅凭一味杀戮救不了延安府,方才想着厘民度田。”
“所以我等也不用对召见之事太过忧虑,毕竟此举还是要耗费大量人力,离不开我等助力。”
“恐怕,皇帝最多也就是借着机会恐吓我等一番。”
此话一出也是纷纷引起众人点头。
从皇帝来陕西的根本目的去考虑此事,便是能揣测透圣意了。
想救延安府,那就必须要厘民度田。
而这件事也就只有依靠他们方才能够办到。
皇帝终究还是要在大势面前妥协了!
想到这里,一众人等不禁有一种扬眉吐气大仇得报的快感。
尤其是乔应甲,这些天来他可是快被活生生给吓死数次。
如今主动权被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由得全身畅快起来。
好!
你想厘民度田是吧?
那我就好好给你把这份差事应下来。
到时候,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上下一心不可触动。
对于如何把一件事办成,大家没什么经验。
但如何毁掉一项政令,那他们可是太熟了。
皇帝到时候只会觉得一切都在朝着自己所料的方向发展。
但偏偏每到关键节点时,总会差上那么一点。
他们会给皇帝希望,然后又在希望中带给皇帝绝望。
来回数次之后
不!
根本不用数次。
只需一次,已经病入膏肓的延安府便会瞬间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