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状元郎 >第二百四十八章 孙山者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四十八章 孙山者谁?

  

“肃静!”张司吏见状呵斥道:“若复喧嚷,立逐出之!”

  “……”众童生这才鸦雀无声了。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卢知县面沉似水地问道。

  大部分童生不敢吭声,却也有老油条壮着胆子道:

  “回老父母,我等不知为何要考试帖诗?”

  卢知县瞥他一眼,问道:“看你也是年纪不小了,年庚几何?考过几回了?”

  “回老父母,晚生试龄……二十八。”那老童生道:“考过……十余回了。”

  “嗯。”卢知县见他老脸沧桑,虽然刮了胡子,还染了头发,但一看就是虚报的年龄,也不点破,只是淡淡问道:

  “那我问你,按规制,连覆考什么?”

  “回大老爷,第四、五场连覆,可考经文、诗赋、骈文等,既可连考两场,亦可只考一场;既可以笔试,亦可以面试,均由知县自决……”那老童生越说声音越小。

  “试帖诗算不算诗赋?”卢知县又问道。

  “算。”老童生点头。

  “那你有什么好惊讶的?”卢知县问道。

  “因为老父母以前从来没考过……”老童生小声道:“所以晚生准备不周。”

  “因为本县从来没考过,所以你就心怀侥幸吗?”卢知县声音转冷道:

  “你已经这把年纪了,连最基本的试帖诗都不准备?这种治学态度,还考什么秀才?”

  听大老爷动怒了,那老童生赶忙诺诺道:“准备了准备了。”

  这下再无人敢有异议。

  ~~

  试帖诗乃科举考试采用的诗体,因题前冠‘赋得’二字,又称赋得体,是唐宋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本朝虽然也保留了试帖诗,但在理学经世致用的风潮下,非常不受重视,尤其合江已经十多年没考过这玩意了,所以考生们才会一听就麻爪。

  但并非所有考生都感到诧异,其实也有人预料到今年可能会考试帖诗了。

  因为县试说白了,就是秀才选拔考试的选拔考试。考试内容相对随意,基本上除了正场之外,考什么都由县太爷自行决定。

  之前大老爷不考试帖诗,是因为出身问题,不愿惹人非议。但现在大老爷升授文林郎,终于被文官体系认可了,以后不会再有人拿他的学历说事了。

  所以哪怕为了庆祝一下,彰示自己今非昔比了,他也很可能会考一次试帖诗的!

  没料到只能说你闭门造车、信息不畅、没有高人指点,人家太平书院的学生就都知道。

  嗯,绝对不是萝卜坑……

  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卢知县便让书吏出示了题目——‘的皪梅花草棘间’!

  好在哪怕不知道这句诗的出处,仅观其义,也能做得出来。

  而且卢知县还贴心的提供了韵书,供童生们查询……这样就没人能说他搞突然袭击,让大家准备不足了。

  想让一位干了十三年的知县落人口实,实在太难了。

  不过考生们还是挺郁闷的,因为好多人不知道‘的皪’是什么意思……

  那么不管它行不行?当然不行!

  试帖诗既然是考试文体,自然就有严格的规范。其题目必须出自经史子集或前人诗句,要求首联破题、次联承题,中后联对仗工整,押平声官韵且避重字与不吉字样。

  不知道‘的皪’什么意思,怎么破题?

  但这就怪不得卢知县,只能怪自己没文化了。

  苏有才却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因为这首诗出自他老祖宗苏东坡的《梅花二首》!其一曰——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而且他二郎滩小东坡,最擅长的就是作诗了!

  别人还在冥思苦想之际,苏有才便已经吟得一首,在心中略一检查,全诗有无格律、用韵、对仗瑕疵,符不符合试帖诗的规范。

  确定没有问题后,他便举手禀报道:“老父母,学生有了!”

  卢知县便一挥手,有书吏捧着托盘来到他面前。苏有才拿起笔来,在纸上工工整整写下一首五言六韵试帖诗,又在左下角署上自己的名字。

  书吏便转身呈上托盘。

  那一刻,苏有才一阵阵鼻头发酸,视线被水汽模糊,他想起了十多年前……

  ~~

  当时是自己第一次进入面试,还不知天高地厚。

  也是今日这般的情形,但回答完经义之后,当时还年轻的自己脑袋一热,跪下道:

  “求大老爷加试!”

  “你还要试些什么?”当时还年轻的卢知县面无表情问道。

  他便道:“童生诗词歌赋都会,求大老爷出题!”

  卢知县当即变颜变色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你这样的童生,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嘲风咏月,污人行止,学它做什么?看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就知道是个心浮气躁之辈。”

  “看不得了,回去想清楚了再来吧。左右的,赶了出去!”卢知县一声吩咐,两个如狼似虎的胥吏便上前,把他叉着膊子,一路跟头拗出了衙门外!

  “走你吧!”两个胥吏重重地一推,苏有才便踉跄着后退,没留神脚下的台阶,便骨碌碌滚落下去,最后摔了个四仰八叉。

  衙门外等候的考生家属哈哈大笑。

  他想赶紧爬起来,却怎么也起不来。

  最后还是大哥把他扶起来,背着他离开了衙前街……

  ~~

  苏有才万万没想到,自己十年以后,居然终于有机会,在卢知县面前作一首诗了……

  卢知县拿起稿纸,便见诗曰:

  《赋得的皪梅花草棘间》

  ‘棘丛埋瘦骨,疏枝的皪妍。

  岁寒霜愈劲,心苦志弥坚。

  馥凝荒草际,影立乱枝前。

  树摇梅蕊落,雪染砚池胭。

  冻指僵难握,寒灯夜不眠。

  将待春讯至,清气满瑶田!’

  他先简单一扫这首诗,意境很不错,意象也很连贯。全诗借物言志,以梅花在草棘间的孤高自许,暗喻士人苦学坚守的志节。于荒寒中见风骨,于孤苦中见怀抱。

  “内容和格调都很好。”卢知县不禁点头称许,但作为一首试帖诗,还得继续检查用韵。

  卢知县仔细点数,全诗押‘下平一先部’,无出韵、重韵问题。而且‘胭’、‘瑶田’等词还贴合‘一先’部韵字特点,发音清亮,无哑韵、僻韵!

  这声韵水平简直太高了!

  卢知县深感震撼。他可是亲眼看着苏有才,一直没去争抢韵书,全凭记忆就把韵押得如此准确精妙,不禁竖起大拇指赞道:

  “你是个声韵大家!”

  “愧不敢当。”苏有才深吸口气,不想让卢知县看到自己掉泪。

  此外,试帖诗必须是仄起格,简言之,就是诗的每一联都必须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卢知县又检查了平仄,依然完全正确!

  ‘好家伙……’卢知县不禁倒吸冷气。要知道,这种现场作诗的应试诗,是非常难的。

  不然唐宋做了几十上百万首试帖诗,也不会除了白居易那首,就没有一首出名的。

  这是什么样的怪物,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格律和用韵都做到无可挑剔的地步?

  而且意境也好,格调也高,完全符合试帖诗‘典重雅正、格律无差’的要求,可直接作为应试范本!

  “好好好!”卢知县赞道:“单论作诗,你比案首还要强!”

  “老父母谬赞了。‘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我们这样的童生,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嘲风咏月,污人行止,学它做什么?”苏有才正色道。

  卢知县自然完全不记得,自己十年前说过的话,只是叹了口气道:“唉,话也不能那么绝对,去后面等着吃酒吧。”

  “是,多谢老父母。”苏有才神色平静地深深一揖,便跟着书吏往后堂走去。

  他本来以为,迈过这道挡了自己半生的坎儿,自己会激动得泣不成声,甚至忍不住大喊大叫。

  但当他听到自己终于通过县试的一刻,却只有如释重负,此外心中一片平静……

  ~~

  苏有才之后,太平书院的考生也完成了试帖诗。

  卢知县耐心等了半个时辰,便催着剩下的人都交了卷。

  但包括太平书院考生在内,另外四十九首试帖诗,跟苏有才的差距相当之大,甚至完全合规的都不多。

  这对欣赏诗歌来说是一种折磨,但对阅卷者却是再好不过。

  卢知县直接取中完全正确的三首诗,又从剩下的诗里,挑了一首错最少的,本年县试的录取工作就完工了。

  看一眼那最后一张稿纸上的名字,卢知县沉声道:“李奇宇。”

  “学生在!”李奇宇带着哭腔出列,扑通一声就给老父母跪下了。

  他本来以为自己没戏了,没想到居然幸运地拿到了最后一个名额!

  卢知县看他面善,想起来他爹正是那位热情招待过自己的土城百户,这下也算是还上了人情,便和颜悦色道:“去后头吃酒吧。”

  “是,晚生叩谢老父母。”李奇宇跪都跪了,索性又给老父母磕了一个,这才擦着泪往后堂走。

  剩下的四十五名童生,一个个面色如土,欲哭无泪。

  卢知县轻叹一声,安慰他们道:“不要紧的。明年还有一次,回去好好温习,什么也不耽误。”

  众童生心里这才好过些,一起躬身拜谢老父母,然后告退。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