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元宵宴可卿警金钗
养心堂。
在众人注视下,薛宝琴伸出白净纤手,从锦盒中挑了一块玉牌,湘云等人忙凑过去看,看到了里边的牌子,却没人说话。
宝琴也呆住了。
宝钗忙笑道:“这个不好,再换一个。”说着给她示意,宝琴连忙要将牌子还回去。
楚延坐在椅子上没动,看到这一幕,皱眉说道:“怎么盒子里还有不好的?”
湘云笑道:“不是不好,是顶好的!”
“云姐姐!”宝琴忙拉着她手,湘云给她眼神,让她别怕。
楚延笑起来:“既然好,怎么不要?钗儿,你拿来给我看看!”
不使唤宝琴,偏叫宝钗拿来,惜春立时听出来,这是陛下罚她多嘴呢。
宝钗脸上不好意思,将宝琴抽到的玉牌呈上,楚延拿起看过,又看了看宝琴,笑道:“淑妃正适宜琴妹妹,怎么就不好了?”
宝琴不好意思的笑道:“我不配淑妃。”
贵、淑、德、贤是唐朝开创的妃号体系,以贵妃为尊,仅次于皇后,后多以贵妃称呼封“贵、淑、德、贤”的妃子。
因而宝琴抽中淑妃,即便楚延没有明确封她为贵妃,宫人及朝廷百官,也会将她视为贵妃。
楚延道:“配。”又笑起来:“就今早的事,琴儿就配得上!”
宝钗、黛玉、岫烟几人皆听不大明白,李纨、秦可卿却听出些什么,那凤姐却是笑着啐了一口。
宝琴脸上红晕越盛,却站起身来,正色推脱道:“贵妃秩正一品,琴儿既没有为陛下诞下子嗣,家中又无父母依靠,实难沐此浩荡皇恩。”又道:“何况后宫里头姐姐们都未有封贵妃的,我今日不过是侥幸抽到,怎能轻易就封贵妃?”
元春这时望了望陛下,转而朝宝琴笑道:“并没有规矩说有子嗣才能封贵妃。”
宝琴忙说:“是,原是我说错了,大姐姐别怪罪。”
黛玉笑道:“前朝时,后宫妃号就没有定例,今琴妹妹抽到了淑妃,且先收下,等日后谢贵妃到京,陛下再定下妃位。”
楚延笑起来:“林皇后发话了,琴儿还不收下?”
众人都笑,黛玉脸上羞红,嗔着给他眼神。
宝琴只得收下了淑妃玉牌,忍不住又看向了姐姐。
她姐姐还未封妃,她却封了半个贵妃了……
不一会,众人都散了,宝琴跟着姐姐去蘅芜苑,路上,宝钗含笑看向她:“恭喜妹妹,日后我见了你,可得给你行礼才是!”
宝琴笑道:“姐姐拿我顽笑呢,园子里姊妹先后封妃,也没见哪个给哪个行礼的。”
宝钗拉着她手说道:“我是真心给你道贺,方才见你抽到淑妃的牌子,我心里吓一跳,因想,你云姐姐受宠不亚于你我,她也没封贵妃,你却封了,即便你云姐姐心里不在意,可难免宫里有人嫉妒,因而想为你推了这贵妃封号。”
宝琴点头道:“姐姐顾虑的是,我心里并无芥蒂,我实不配封贵妃。”
宝钗笑道:“谁说不配的?皇上方才说了你配,你若不配,其他人更不配了!”
宝琴笑说:“姐姐才是贵妃呢,陛下几次说了,姐姐有贵妃气韵!”
宝钗一声不言语,回到家中,坐下后才说:“你封了淑妃,贵妃里头只剩下单一个‘贵’字,大姐姐占了‘贤德’,陛下想来不会再封贤妃、德妃了。”
宝琴说道:“正该姐姐叫‘薛贵妃’呢!”
坐了一会后,她才告辞走了。
路上,小螺兴高采烈的,宝琴问她高兴什么,小螺笑道:“姑娘封了淑妃,不是该高兴?”
宝琴叹道:“若是贵妃有十二个该有多好?”
小螺不解其意。
好在宝琴心性豁达,回到家后便不再为此烦恼,仍旧做些针线,看看书。
一晃过去了几日,转眼到了元宵。
楚延仍旧设宴,与后宫嫔妃看戏,并请了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湘云婶婶等人来,听戏到了入夜,众人才散了。
却也未散。
楚延笑道:“我在屋里摆宴,你们还想喝酒的留下。”
黛玉等人都看过来,凤姐笑说:“我先带姐儿回去,陪姐儿睡下了,若有闲暇再来讨陛下一杯酒喝。”
楚延道:“你只管回去。”
凤姐于是拉着巧姐回去了,张皇后也带着小公主们回去,李纨则留了下来,因贾兰被王夫人带走了。
众人留下了一多半。
楚延回道暖阁,命鸳鸯把桌子搬来,他靠着炕上坐,又朝黛玉笑道:“你身子弱,过来陪我坐着。”
黛玉并未推辞,却也没靠近他,让宝钗和可卿陪着他坐,为其斟酒,湘云则是坐她宝姐姐旁边。
鸳鸯把三张桌子搬来,众妃围着坐下,屋内暖和,一时都脱了外衣裳,显出她们玲珑身段来。
楚延兴致很好,酒菜还未摆上,就喝了两杯,靠在靠背上与她们闲聊。
黛玉悄悄和旁边的探春说:“陛下明日不上朝,心里高兴呢。”
探春瞧了楚延一眼,也笑了,因说道:“只喝酒无趣,咱们来行酒令。”
黛玉笑道:“饭菜还未摆上,人却是喝上了。行酒令本是为了雅趣,干喝酒倒跟外头的酒糟子一样。”
说的就是眼下左拥右抱的人!
楚延哈哈一笑,说:“有你们伴在左右,空喝也有意思。”
黛玉不说话了,只是笑着。
宝钗笑道:“咱们刚和太太奶奶们喝了酒,一时也喝不下,不如以茶代酒如何?正好无酒菜,喝茶行令。”
众人都说好,秦可卿笑问:“该行什么令好?”
有说猜拳的,有说击鼓传花的,也有说占花名的,见此,秦可卿又忙说道:“咱们平日行酒令多是用前人的,虽有雅趣,却也厌了,不如今晚出一个新的顽意,若是能借陛下的光传为典故,也是一桩美事~!”
湘云拍手说好,又问:“你有什么好的顽意?”
可卿笑道:“我们各写下一首诗,或一句俚语,或一个谜题,诗词、俚语、谜底皆要与眼下人或物有关,做成签子,摇到的人来猜,猜错的罚酒!”
宝琴道:“这倒有趣。”
见大家都赞成,鸳鸯忙去准备,倒也好做,将众人写下的内容记上,再在签子上对应即可。
众人不拘写多少个,楚延就看到可卿连写了十来个纸条,递给了鸳鸯。
不一会,签子做好,鸳鸯拿来给皇上,楚延又专递给宝钗,在她摇晃签筒的时候,秦可卿偷偷一笑。
一根签子很快掉出,落到了桌子上,鸳鸯忙上前拿来,又去找纸条递给她。
宝钗展开一看,上面是一行娟秀的字迹,写的是:
“本在瑶台第一枝,何须霖雨费矜持?
云裳自有春风护,玉骨原非俗世知。”
宝钗看罢,轻皱眉头,又想了半会,才笑道:“真叫人羞的,我猜不出这诗里藏的谜题,是猜人,还是猜物?亦或者是谶语劝诫等话。”
可卿拍手笑道:“宝姑娘猜不出来,该罚!”
宝钗无法,只得喝了,李纨见状笑道:“别说宝丫头猜不出,我们这些人也都猜不透,这究竟写了什么?”
可卿说道:“是镜中牡丹。”
众人听了,都指着她笑说耍赖,哪有猜这等东西的?何况也不是眼前事物,于是罚她喝酒。
秦可卿忙将签筒递给湘云,把罚酒的事蒙混了过去。
湘云也摇出一支签子,上面写的是:“襁褓劫尽启璇扉,斜晖倒转沐金晖。寒塘鹤影化云翎,湘浦麟踪入紫闱”
湘云念完,立刻道:“写的是我呢?”
说罢,她看向可卿,又看向皇帝陛下,再看向林姐姐。
皇帝陛下那一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她可还记得呢!
秦可卿一拍手,“猜着了!”
众人都看向她,宝钗若有所思,又看向皇上,见他只是微笑着喝酒,并不意外。
“轮到我了。”
黛玉伸出纤细玉手,鸳鸯将签筒拿来给她。
黛玉双手捧着签筒,瞧了一眼楚延和秦可卿,才开始摇晃,片刻后也有签子掉下。
楚延拿起一看,念道:“三生石畔旧精魂,上林苑里沐新恩。既脱情天缥缈债,便掌紫极威肃权。”
黛玉默默无言,一时间诸多事情都连贯起来,楚哥哥果然从未骗她,只是不知秦妃又是何人,许是与那谢贵妃有关。
楚哥哥知道,却不告诉她,或许时机未到。
湘云笑说:“是林姐姐”,黛玉才笑道:“谢秦姐姐,也谢皇帝陛下。”
楚延道:“再谢我就要罚林妹妹了。”
黛玉脸上一红,她未曾被她罚过,却知道这人罚人的手段。
众人见状,纷纷摇签,李纨的是“桃李春风焕九重,朱衣早换旧缁衣”,迎春的是“金闺花柳焕龙章,弱质今承日月光”,清河也想摇,却只摇到了寻常谜底。
宝琴也是如此。
一轮酒令完毕,饭菜也摆上来,众人也没说方才的事,都一起陪楚延喝酒。
黛玉陪着略喝了一杯酒,吃了些菜,便不再动筷。
二更天,楚延道:“时辰不早了,请我们的警幻之妹来说两句话,她若说不好,朕替你们罚她!”
湘云笑道:“是该罚她,我刚才想了半天功夫,也想不出什么来,定是要罚她的!”
众人又都看来,秦可卿忙求饶道:“是我那姐姐……是谢贵妃托梦,叫我为各位姊妹开解,若不然,我哪里敢在陛下面前摆弄?”
说着,可卿使劲蹭楚延,狐狸精手段尽出的撒娇,楚延伸出手拧她的脸,拧得可卿眼泪汪汪的,妩媚又可怜,着实让人怜爱。
湘云叹道:“既是谢贵妃的主意,我们也不好再说,皇帝哥哥心中有数。”
宝钗笑道:“再过三个月,就是水落石出的时候,也不必急于一时。”
众人都点头,见楚延无话,便纷纷告辞回去。
秦可卿留到最后,不等楚延问话,便主动说:“姐姐将我叫回天上,吩咐我先给姑娘们警示,我也劝过她,早些来京城,不能一直躲着陛下,是赏是罚,都由陛下做主。”
楚延冷笑:“还有赏她的道理?你下次见到她,朕命你替朕罚她一顿!”
秦可卿笑着答应了,又柔声说道:“陛下,夜深了。”
楚延见她神情柔媚,正想说话,外边却传来凤姐笑声:“我来迟了,姑娘们都散了?”
说着,她就走进屋来,见可卿也在,便笑道:“果然来晚了一步,女儿才睡下,你们就喝完了。”
可卿笑着拉她来:“婶子来得正好呢,婶子原本是要被休妻,后死在冰天雪地里,是陛下救了婶子,婶子该和我一起给陛下磕头谢恩~”
楚延挑了挑眉。
凤姐诧异看她:“你说的是什么话?我怎么被休妻,还死在雪地里?谁跟你说的这些!”
可卿笑着拉她来跪在楚延脚边,吃吃笑道:“婶子赶着来养心堂,可不就是为了给陛下磕头?就是这样~”
她当着凤姐的面,张开嘴磕头,额头磕在楚延腹部。
凤姐脸红的啐她一口,却没有避开,看了几眼这狗皇帝,见他一动不动的,心里恨得牙痒痒。
直到楚延伸手拉她,凤姐才转怨为喜,钻入被窝里与可卿一起闹他。
算下来,她有半月没跟他好了,正是馋的时候。
一夜无话。
凤姐醒来,听到丰儿说巧姐闹着要娘,又急忙穿衣服回去了,留可卿在床上与楚延温存。
走到一半,凤姐又急忙赶回来,趁着昨夜二人温情脉脉,低声问道:“陛下曾说,我那女儿也是金陵十二钗?”
楚延知道她问什么,直说道:“好好养着巧儿,日后朕再封她为妃。”
“混……张。”
凤姐咬着牙差点骂出声来,楚延伸出手揉她脸,笑道:“昨晚上你做梦到了我?在梦里你喊了朕什么?”
凤姐顿时吃惊。
楚延低头亲她嘴唇:“罢了,朕答应你,等巧儿大了再说。”
凤姐只得无奈走了,心里知道,这狗皇帝虽说许诺不会一定封妃,可巧姐儿小小年纪就是眉目精致的模样,长大了必然是一位大美人。
留她在宫里,必然会被皇帝看中,要纳她为妃。
可若是说将巧姐送出去养,她是怎么也舍不得的,罢了罢了,且等女儿大了再说。
大不了,她不当贵妃了,让给女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