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穿成老鸨:我爆改怡红院 >第460章 烟火满院守初心,蓝星魂筑南齐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0章 烟火满院守初心,蓝星魂筑南齐家

  

暮色漫过城西,怡红院的灯笼次第亮起。

  暖黄的光透过绢面,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影。

  阿福正蹲在地上,指着“十二国贸易模型”给时民安讲解。

  孩子穿浅绿小袄,抓着模型里的迷你渔鼓,咿咿呀呀跟着说“民、鱼”;

  时念站在回廊下,手指抚摸在廊柱上的浅淡刻痕。

  这是去年阿福打理回廊时不小心留下的。

  风卷着槐花香掠过,混着戏台传来的弦乐声,是浅醉在排新戏《民生图》。

  调子经林老改编,融了西疆牧歌与北徐渔调,清泠又温暖,听得人心头发软。

  她忽然想起初穿来时的模样。

  站在怡红院朱漆大门前,看着门内飘出的脂粉味,满心迷茫。

  一个蓝星现代人,要怎么在南齐青楼活下去?

  后来她试着改戏园,把风花雪月的戏换成民生故事。

  第一次站在戏台上说那些大话的时候,连姑娘们都带着怀疑;

  再后来推公平交易、去泉州查苏家旧案,每一步都像走钢丝。

  可当最后她见到怡红院所有人脸上的笑容时,又觉得所有难都值了。

  “念姨姨!你看我写的字!”

  陆襄的声音打断思绪,她举着张宣纸跑过来,上面是刚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蓝星的诗,舅舅教我的,我要教民安弟弟念!”

  时念蹲下身接过宣纸,想起第一次在书坊教陆襄写蓝星诗词的场景。

  那时她还认不全字,如今竟能工整写出王勃的诗。

  她摸了摸陆襄的头:“写得真好,民安肯定愿意学。”

  陆襄立刻跑到时民安身边,把宣纸举到孩子面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民安弟弟,跟我念呀!”

  时民安眨着大眼睛,含糊地跟着说“知、己”,惹得阿福哈哈大笑。

  他抱起孩子坐在模型旁的小凳上,陪着两个孩子一起念诗。

  戏台旁的弦乐声停了,浅醉走来。

  “念姐,排练的差不多了,咱们决定后日首演。”

  时念点头,目光扫过院里众人。

  吴婶依旧推着小车给大家伙喂食;

  晚晴已经鲜少再登台,大多数时间都在账房和张珂源一起处理账务;

  浅醉和凝霜接手了怡红院戏台的管理;

  而婴宁、香巧、玲珑还有沉碧,四人依旧在戏台上闪闪发光,如今被世人称作怡红四姝。

  而香巧和陈州……

  两人一直没有成婚,并非是陈州不愿,而是香巧还想要继续表演。

  陈州在经过时念的开导之后,也看清了自己心思。

  就像时念说的那样,他喜欢的香巧,是站在舞台上魅力四射的那个人,不是每天只知道围在他身边讨论柴米油盐的人。

  大家虽然觉得可惜,却都十分尊重两人的选择。

  而最早嫁人的流芝,依旧将怡红院当做自己的事业,虽然每日都要两头跑,但她却一点也不觉得累。

  温简明对她的支持,让她变得更加自信,更加闪耀。

  而林老和邱王两位师傅,自从带出了徒弟之后,三人便隐退了。

  只有在徒弟们拿不准的时候才会出来提点两句。

  杜元介,早两年就被她派去了南齐各个州府负责蓝星文化的宣传,如今已经过去好几年,也不知归期何日。

  而乔娘子,并未因为乔章林做了官之后就离开,反而一直带着陆襄留在怡红院。

  不仅如此,闲暇之余,她总是默默陪在时念的身边。

  她曾对时念说:

  “是念姐你给了我第二次人生,我当年便许下承诺,一辈子都会追随于您,我铭记于心。”

  时念勾起唇角,脸上的笑意如同春暖花开。

  她曾偷偷许愿,若能在南齐活下去,只求安稳。

  可如今,她不仅活了下来,还在这里有了家。

  有吴婶的热汤,有阿福的憨笑,有浅醉、乔娘子的陪伴……

  “我从蓝星来,却在南齐找到家。”

  时念轻声自语,风把这话吹远,落在戏台幕布上、书坊书页间、时民安的笑声里。

  原来不管在哪,不管是蓝星的诗词,还是南齐的日子。

  最该守的,从来都是关系的暖,和人心的近。

  陆襄又跑过来,拉着时念的手往前厅走:

  “念姨姨,民安会念天生我材必有用了,你听!”

  时念跟着过去,见时民安坐在阿福怀里,紧紧攥着蓝星诗集,奶声奶气地念:

  “天、生、我、用!”

  虽漏了字,却字字落在人心上。

  檐角的灯笼越发明亮,映得“文道之地”匾额泛着温润的光。

  时民安的笑声混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吟诵声,飘出怡红院朱漆大门,飘过孔迩街的青石板,飘向南齐大街小巷。

  泉州渔民扛着刚卸船的鱼,哼着改编的《悯农》;

  永州寒门学子坐在读书角,捧着蓝星书籍研读;

  西疆牧民围着冬不拉,唱着素心改编的《故乡的云》;

  北徐渔鼓声在码头响起,伴着渔民“公平互贸”的吆喝。

  时念站在书坊中央,看着满架蓝星书籍、身边笑闹的孩子还有院里忙碌的众人。

  所谓“初心”从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

  是第一次改戏园的勇气,是推公平交易的坚持,是查苏家旧案的执着。

  更是如今守着满院烟火,看着民生落地、文化传承的踏实。

  风卷着槐花香再次掠过,檐角灯笼轻轻晃,像在回应她未说出口的话。

  这来自蓝星的灵魂,终究在南齐土地上,用民生与温暖筑起了属于自己的家。

  也筑起了“天下大同”最朴素的模样。

  不是疆域的统一,是人心的相近,是文化的相融,是每个普通人,都能在烟火气里,守住安稳的好日子。

  夜色渐深,怡红院的灯还亮着,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暖灯,守着盛京,守着南齐。

  也守着从蓝星来的初心。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