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第25章 要重用,也要防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章 要重用,也要防备

  

李定国沉默良久。

  他无法否认杨轩的话,或许他还能够找出很多理由,但那是因为立场不同,看法自然就不同。

  在前来京师的路上,他想了很多。

  跳出当局者这个角度再去想杨轩刚刚的那些话,李定国觉得还是很中肯的。

  打天下可不是光会打打杀杀就行的,还得会交朋友。

  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才。

  起义军内部基本上都是莽夫,地盘少的时候,还没什么问题,但当地盘大的时候,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老朱当初打天下的时候,是相当缺少人才,很多地方让武将去主政。

  毕竟那个时候,是整个天下都缺读书人。

  就连老朱统一天下之后,很多地方的主政官员都是直接从当地找的地主豪绅,就因为他们在当地有威望,还读过书。

  天下刚刚统一,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所以很多问题老朱直接就忍了下来。

  他深刻意识到人才的稀缺,所以开科取士,并给读书人免税的优待。

  可慢慢的他发现,录取的学子背景不简单啊,或者说教育资源被垄断,最底层的百姓接受不到教育。

  时间一长,整个朝堂就会变成一潭死水,社会的上升渠道彻底被封锁,底层没有了上升渠道,这是要出大问题的。

  而且这样下去的话,这大明还是他们老朱家说了算吗?

  于是洪武五年第三次科举,只进行了乡试,连会试都没有进行便被老朱叫停。

  洪武六年至洪武十六年期间,十年时间科举暂停,改为举荐制。

  然后十年时间,鼓励教育,兴建学校,设立县学、府学、国子监三级体系,选拔学官,并将教育工作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

  正是因为老朱对教育的重视,读书人才渐渐多了起来。

  说个笑话,老朱要是没有鼓励教育,兴办学校,后面哪儿有那么多的官员给他杀?

  为了降低底层百姓的学习成本,他规定了科举只考四书五经,考试文体通用八股文。

  尽最大的可能给了最底层百姓的相对公平。

  虽然发展到后期,尤其是到了清朝时期,八股文成为了禁锢思想的工具,但不可否认,这是最底层百姓成本最低且唯一的上升渠道。

  看待问题不能片面的看,只盯着坏处。

  要辩证的去看。

  在当时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规定考试内容,进行八股取士,已经是对最底层百姓最公平公正的方法了。

  教育成本这个问题,是任何时代都无法避免的。

  不这样做,那些地主士绅,豪门贵族,他们所拥有的教育资源远不是最底层百姓能够想象的。

  两百多年下来,大明不缺读书人,按照识字率百分之十五的比例看,几千万人还是有的。

  如果大明以后要进行工业化的话,那么这几千万的读书人就是最大的优势。

  全面开展扫盲教育,成本太高,朝廷根本支撑不住。

  饭只能一口一口的吃。

  几千万人,除去那些童生以下的,数量依然不少。

  这是一股极为庞大的力量,起义军竟然将他们拒之门外。

  尤其是张献忠在川蜀屠杀读书人的举动,更是引起了整个阶层的反对。

  读书人要是玩起心眼来,防不胜防。

  仅仅是得罪读书人这一条,起义军就注定了难以成功。

  李定国反思了杨轩的话,也认识到起义军到底犯了哪些致命的错误。

  怪不得杨轩叫他们流寇呢!

  杨轩看着李定国反思的模样,并没有打搅。

  李定国并不笨,他能够想明白。

  “太师,受教了!”李定国起身,面向杨轩行礼。

  “坐,咱们就是随便聊聊。”杨轩淡淡一笑,抬手示意。

  “不过我还是要告诉你,按照现在的局势,就算起义军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成功不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算计都是没有用的。”

  杨轩微微一笑。

  李定国明白,杨轩这是说他自己的武力。

  杨轩的恐怖武力,是能改变一场战役的走向的。

  当然,李定国并不知道,杨轩还有一样没有说。

  起义军就算拉拢了读书人,但没有思想纲领,最后还是会走上历代王朝的老路。

  武装,不仅仅是枪杆子,还有思想也是需要武装的。

  “在下明白!”李定国道。

  他猜想,杨轩最后的这句话应该是在敲打自己,就算他将今天交流的内容告诉自己的义父,也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

  “好了,天色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杨轩起身看着李定国道。

  今天聊的确实有些多,时间也不早了。

  “太师慢走!”李定国起身将杨轩送出去,再次回到房间之后,神色也凝重了起来。

  “看来有他在,大明是亡不了了。”

  “得告诉义父,不要有什么不好的心思。”

  李定国心中暗暗想着。

  张献忠有反叛的先例,就算现在投降了,也不会得到多少信任。

  这一点,所有人都能看的明白。

  李定国需要提醒一下自己的义父,不要走上不归路。

  这应该是他们唯一且最后的机会了。

  没有哪个皇帝能够一直容忍有人降而复叛。

  朝廷现在的实力越来越强,仅凭他们那点人,根本打不不过。

  甚至一个秦良玉就能把他们撵的到处跑。

  ……

  杨轩从李定国这里离开,并没有回去休息,而是再次回到了书房。

  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决定了。

  所选拔的新的官员,基本上都没什么经验,毕竟经验这玩意儿需要时间。

  子时过后,杨轩又忙碌了一个时辰,这才洗漱休息。

  他现在每天只休息很短的时间。

  一天十二个时辰,平均下来,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个时辰左右。

  也就是他的身体素质早已超过了人类范畴,不然就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换做普通人,都要猝死了。

  次日,朝会结束后,杨轩就任命晋阳侯李定国统领神机营。

  让他与明军磨合,熟悉战法。

  对内战争中,杨轩并不打算用李定国,他的用处是在后面和西伯利亚人的战争中。

  和起义军的战争,说到底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但对外战争就不一样了。

  这是保家卫国,师出有名,在大义上就能站稳脚跟。

  李定国的军事能力,是在一场场实战中磨练出来的,没有传承。

  所以杨轩给李定国准备了许多兵书,让他好好提升一下自己。

  将实践经验与理论融会贯通,以待在将来的对外战争中一鸣惊人。

  既然决定了要培养李定国,那他就不会吝啬。

  当然,在李定国的身边,东厂和锦衣卫的探子肯定是少不了的。

  要重用,也要防备!

  ……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