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三百二十八章 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二十八章 科举

  伽色尼或许是信奉的是伊斯兰教,自然也就没有要跟印度进行融合的胸襟。

  对于北印度的管理,显然,这些突厥人可谓是一点也不上心,以至于当塞尔柱王朝切断了他们西北的购买奴隶战士的通道后。

  这伽色尼的国力,也是一降再降。

  他们的士兵,也可以说是死一个,就少一个,很难得到补充。

  如今再经历这么一次失败,虽说还没到损兵折将的程度。

  但自己的士兵已经有点不堪信任,马苏德三世为此也是不得不考虑要跟赵昕议和。

  毕竟……

  这总比亡国要好吧?

  而赵昕这边,面对对方的使臣,自然也是漫天开价,道:“你们想要投降,可以,不过你们得把整个拉合尔地区,以及信德地区,都交给我们。而且……你们要退出印度。到时候,我们以白沙瓦那边的山口为界,西边的是你们的土地,东边的,都是大宋的。”

  使臣皱着眉,然后道:“这我拿不定主意,我需要回去与我们的苏丹进行商量。”

  赵昕便放了对方回去。

  对方也回去跟马苏德三世说了此事。

  马苏德三世又不是傻子,要知道拉合尔地区,也就是印度河区域,那可是整个印度不说最适合吧,但起码也是最好的农耕区之一。

  他们伽色尼王朝的士兵能不能吃得上饱饭,就看着拉合尔地区的农作物的产物了。

  这马苏德三世当然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苛刻的条件。

  可打又有点打不过,那怎么办?

  为此……

  对方便又派了使臣,跟赵昕谈条件,说这地方不能给赵昕,但是可以给赵昕交岁贡。

  赵昕才懒得理对方。

  接下来,直接便率军往印度河流域攻打而去。

  在一个月的时间之内,便把印度河上游的五河地区拉合尔地区给占领了下来。

  这地方,你要是做比喻的话,那就是差不多大宋的河北、河南地区,甚至你都可以把它比作是开封。

  在拿下了拉合尔地区后,赵昕又接着派人往西,往南去打。

  这边几乎都是平原。

  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尽头。

  一边打,一边劝降。

  期间……

  马苏德三世也是不甘这个地区就这样被赵昕给占领,有派出过数千精锐的骑兵,去尝试阻碍赵昕收复此地。

  当然!

  一切的挣扎,都不过是徒劳。

  甚至……这伽色尼王朝的雇佣军,好像都不打算再跟着马苏德三世了。

  主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马苏德三世已经大势已去。

  还不如趁早找个机会,再寻一位明主。

  而赵昕在攻打拉合尔地区时,也是十分地顺利。

  差不多就跟刘邦进入咸阳,咸阳百姓无不箪食壶浆,喜迎王师一般。

  毕竟……

  他们已经从索兰吉的官员、学者口中得知,赵昕是一个喜爱和平的人,相比起那些凶残的伽色尼突厥人,只能说不要文明太多,赵昕也不会管你们的宗教信仰。

  不会强迫你们去信奉伊斯兰教,只不过……

  赵昕也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为了今后印度的和平,印度今后只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而印度所有的贵族、百姓、奴隶,全都是这位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的子民。

  如果你能接受,那赵昕说不定还会把你留在当地,给你一个官当当,可如果你不接受,你说我还是想要自己称王,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那不好意思,你一定会像其他王朝的王室一样,被赵昕给抓回去当俘虏。

  其实……

  赵昕的这个提议不能说是最好。

  不过相比起被伽色尼给统治、给日常蹂躏来说,已经可以说是不错。

  最后……

  经过了一番劝降后。

  城中的贵族们便开始协助赵昕攻下城池,毕竟此时的城中,自然还有马苏德三世的人。

  只不过……

  这些人也根本抵挡不住城中贵族跟赵昕的里应外合。

  而除了拉合尔城,赵昕又以相同的办法,向西取得了比腊,呾叉始罗,南达那,巴克尔,韦欣德,白沙瓦,向南,取得了木耳坦,乌奇等地。

  在白沙瓦,赵昕的军队跟马苏德三世的军队再次相遇。

  只不过……

  马苏德三世的军队在火力上跟宋军根本没法比,再次被打得大溃。

  直到黎元五十一年,三月。

  马苏德三世的正规军,精锐部队已经少之又少。

  再也很难支撑起一场让赵昕觉得有点担心的大战。

  此时……

  马苏德三世也只能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是败了,只能是退回到高原上,回到加兹尼城。

  然后再次派出来人,跟赵昕进行议和。

  表示同意赵昕此前所说的所有条件。

  此时的伽色尼王朝,已经到了一种差不多随便来个人,都能将之推倒的程度。

  而且在它的国都加兹尼,仿佛要是能拿出个两万士兵,都已经算是不错。

  赵昕当然也没有为难对方,毕竟赵昕深知,要是真的把对方给逼急了。

  对方有可能去投奔塞尔柱王朝都不便宜赵昕。

  毕竟他们好歹跟塞尔柱王朝,同为突厥人。

  至此……

  在这年雨季到来之前,赵昕已经将整个五河地区,全都纳入自己的手里。

  只能说这个地方,绝对是一个粮食生产的好地方。

  虽说气候有点干旱,可它有北边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川融雪作为补充。

  即便是降雨稀少,可也够用。

  至于那个经常被游牧民族所打进来的山口,赵昕也派了人去进行了一番考察。

  而且,赵昕还询问了当地的一些贵族。

  他们的回答是:“若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想要在那里修长城,也不是不行,只是……这山脉从北到南,到处都有小道,虽说有的小道并不适合大军通行,可像是放羊的百姓,都可以赶着羊群随便通过。”

  因此……

  这就怎么说呢。

  感觉有点像是燕山山脉、太行八径。

  反正……

  你想建长城防御可以,可那将会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

  就跟再修一条万里长城差不多。

  而且要留在那里防守的士兵,也一点都不会少。

  像是这种大工程,只能是由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王朝,才有可能实现。

  关键在北印度的南边,还有海路可以入侵印度,因此……

  你非要说在印度的西北边修长城,也不能说不可以。

  只是……

  这就显得有点怎么说呢,既浪费钱,又好像作用不是很大。

  赵昕听了他们的话后,便暂时打消了要在西北修长城的打算。

  经过了三个月的雨季。

  赵昕也把这地区的行政都重新安排好。

  等雨季结束后,赵昕留下了一些管理人员,打通了驿站信息的传递,又整顿了一下当地的军队,由自己人来指挥、带领,之后便返回索兰吉。

  与此同时……

  也是让人去接收了信德地区。

  这一年……

  北印度的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已经落入到赵昕之手。

  而在北印度的东北边,此时还有两个王国。

  只能说……

  等把前面吃下去的,先消化了再说吧。

  而等赵昕从拉合尔地区回来后,这赵昕征服了拉合尔地区,把伽色尼王朝给赶出去的消息,也是一点点地开始传遍整个印度。

  赵昕也开始发动舆论,让更多的人,去宣传自己的英明神武,以及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仁慈。

  讲道理!

  赵昕真想让人说,自己其实就是毗湿奴,又或者是湿婆的化身。

  不过宗教这东西,最好还是先别乱碰。

  而且……

  你一个黄皮肤的,说自己是毗湿奴,是湿婆,估计怕是也没人信。

  只怕是会贻笑大方。

  完了……

  这一年,赵昕也是召集了印度北部所有的稍稍有身份地位一些的贵族,然后跟他们讨论,如何才能减少战争,维持和平。

  其实……

  就是逼着他们承认接下来北印度必须实现大一统。

  在此期间,当然,也要防范被刺杀。

  毕竟搞不好,就突然跑出来一个不要命的,跟你拼命。

  不过好在……

  他们的安检做的还算是可以,在整个会议当中,也并没有出现太多的乱象。

  赵昕提出观点,北印度之所以经常打仗,国与国之间,之所以会相互攻伐,就是因为国家太多。

  如果仅仅只有一个国家的话,那这种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下面的人虽说未必全部都同意,不过当听到赵昕愿意与他们一起共同管理这个国家,他们还是觉得可以接着往下听下去。

  同时……

  赵昕也给他们提了科举制。

  不过印度北部,种姓制度严苛,你说一个可能比我低种姓的人,却能通过科举从而改变命运,那自然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赵昕也不得不表示,一般人哪有读书识字的可能,低种姓的人连温饱都是个问题。

  当然!

  不可否认的是,肯定也会有低种姓的人,说不定会考上。

  但这是万中无一的存在,顶多,在当官这上面,不能给对方当太大的官,有一个封顶的品阶就是了。

  赵昕的这些政策,显然,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愁的自然是那些本身就身居高位的,而欢喜的,则是那些本身可能出身不怎么好,但是却能获得巨大利益的。

  第一次全体投票,最后的结果是三分之一同意,三分之二反对。

  赵昕也是解释,科举制是为了给国家选材,你总不能选一个蠢材去治理国家。

  因此……

  这从聪明人当中去选择能够治国的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完了……

  接下来便让他们回去再好好地认真考虑,等再过个几个月后,再来一次投票。

  赵昕随后,也派了人,到地方上,去宣传科举制的好处。

  主要是针对那些贵族的嫡次子,还有庶子们。

  毕竟嫡长子往往本身就是可以直接继承家业的。

  科举制对他们肯定是有害的。

  但对嫡次子、以及庶子们,却是绝对有利的存在。

  至于你说,赵昕难道不怕一些人觉得伤害了他们的利益,从而造反?

  说实话。

  赵昕此时还嫌弃印度的人口太多了呢。

  如果真的有人要造反的话,一旦发现,赵昕正好可以实施人口清除计划。

  贵族们回去后,一个个便都伤了神。

  不过只要屁股不是太歪的人,便都能发现,这项制度绝对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与此同时……

  这印度北部剩下的两个王朝,估计也是收到了风声。

  那他们不得干扰一下,争取拉拢一下那些不赞同科举制,跟大一统制度的?

  然后……

  还真有一些人是倒向了这两个王朝的。

  不过当然,都是他们的领地接近这两个王朝的,而且是为人愚昧无知的,才敢这么做。

  赵昕也是先让前面的人顶着。

  一方面,观察他们的忠心。

  另一方面,也是不紧不慢地调集印度本地的军队去进行平叛。

  为啥不用自己的嫡系部队?

  因为现如今……

  对赵昕来说,反倒是先把乔汉王朝,还有巴拉玛拉等离他们最近的王朝,给大一统化,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说这平叛之事……

  只能说慢慢打,不急。

  当然!

  赵昕没有派出自己的嫡系部队去进行平叛,也不能说赵昕对这些叛乱一点都不重视。

  只是……

  他也是考虑到了,如果自己的嫡系部队跑出去了,而乔汉王朝跟巴拉玛拉这样的王朝,又没有大一统化的话。

  要知道从索兰吉到平叛的地点,至少得走两个月,一来一回,至少得四个月。

  这时候,万一乔汉王朝跟巴拉玛拉等国的贵族造反,那他就有可能要被腹背受敌。

  因此……

  自己的嫡系部队不动,让乔汉王朝,还有巴拉玛拉王朝等王朝的印度的士兵去替自己平叛,这才是最好的。

  不过其实乔汉王朝、巴拉玛拉,都算是远了。

  让更近的卡拉丘里,伽哈达伐拉,以及章德拉特里亚就近的城池去平叛,其实才是最适合的。

  很快……

  从前方的奏报当中,赵昕也是得以见到一些似乎有点想要忠于自己的名字。

  只能说……

  这是好事。

  由于只是叛乱的级别,因此,一开始的规模并不是很大,也就是几百人,一千人的规模。

  当然!

  随着东北角的两个王朝,帕拉王朝,还有塞纳王朝的介入,这场平叛,也是逐渐地演变为更大型的国战。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