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二百五十四章 嘉祐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五十四章 嘉祐四年

  毕竟是迁都这样的大事,就算是欧阳修,都得顶着挨骂的压力,给赵昕上疏,让赵昕三思而后行。

  其实,他们会有这样的反应,也正常,毕竟你也不想三天两头的,这国都就被围吧。

  朱棣为何要五征漠北?

  此前赵昕还有点不是很清楚,不过在看到了幽州城的情况后。

  他一下就有点明白了。

  因为幽州城是真的在国门的位置,若是不趁着自己能打,打下一个大大的缓冲区,那蒙古人隔三差五地,来打你一下,你哪里能够受得了。

  幽州城这地方,什么都好,就是到处漏风。

  西边有金坡关、居庸关,北面有古北口、喜逢口,东边还有一条长长的走廊。

  这光是正经的隘口、走廊,就有五处漏风了。

  你更别提那些小一点的,不计算的了。

  所以要想真正完完全全地把整个幽州一带给防守住,你不去布置个十万八万的军队,是绝对不行的。

  只能说……这幽州城打下来了,这对大宋是一件好事,但是幽州城同时也是个累赘。

  你把胡人放这里,以后就是安禄山。

  你把汉人臣子放这里,以后就是董卓。

  你把宗室放这里,以后就是朱棣。

  因此有时候,赵昕也很纠结,你说赵昕不想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吃喝玩乐,酒池肉林,过上安稳的日子么?

  问题是……

  就是不行啊!

  长安,如今早就荒芜没人了。

  洛阳,还不如开封呢。

  开封呢,无险可守。

  而且……

  赵昕以为,这开封的皇宫,绝对有毒。

  不宜拿来养育后代。

  那搬去更南的地方?

  南方只适合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

  而且……

  你搬去南方,你就得放权给别人,让别人来守。

  那干脆赵昕自己守得了。

  大明虽说有个土木堡,但好歹也活了二百多,差不多三百年,这实际上已经证明了,这方法还是可行的。

  而且……

  你在长安,难道就没有被吐蕃给攻破过?

  迁都幽州,优势很明显,天子守国门,不怕边将坐大,而且还能省点兵力。

  毕竟,大宋向来都是遵循内外相制的原则。

  如果是八十万禁军,京师就必须得有四十万。

  外面的士兵的总数,要跟京师的相当。

  如果赵昕不迁都,这幽州城一带,估计还得再增加十万到二十万的兵力。

  然后京师也必须跟着一起再增加十万到二十万的兵力。

  这才是真正的劳民伤财。

  其实……

  在经历了秦汉隋唐以后,这都城的选择,已经没有可选的了。

  开封以西的地方,没有必要再去考虑。

  去了就是逐粮天子。

  你只能从开封以北、以南的方向去考虑。

  面对群情激奋,赵昕也不跟他们讲道理,因为道理这种东西,黑的能说成白的,白的也可以说成是黑的,就看你需要它是黑还是白。

  赵昕只说一句:“所有人都得听我的!”

  这就行了!

  事实上……

  这山海关已经在修了。

  赵昕也分配了一些黎元军,去给前出守着。

  因为上一年,就有投降过来的汉人官员提议,说可以在东边靠海的地方,修建一些堡垒、城池之类的东西。

  赵昕跟对方说,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财力不足,对方还表示,那边的人愿意自愿出钱出力修建。

  赵昕不相信真的所有人都自愿去修建。

  肯定会有人抱怨,怎么又让他们服徭役。

  但可以肯定的是,修了,也是为了他们好。

  因为如果不修,辽国就可以从这里举大兵南下,而如果修了,那起码,先死的是前线守城、守着堡垒的士兵。

  原本一开始,只是想要修一些军事堡垒,以迟缓辽国南下的脚步。

  但是经过所有人一讨论,那干脆直接把山海关给提前修出来得了。

  估计用个一年左右的时间,差不多也就能给修出来。

  赵昕还为此免了他们的赋税。

  那些投降过来的汉人官员,只能说都很积极地为赵昕出谋划策。

  没办法!

  一个,自己家就在这。

  第二个,积极点,以后也好在朝堂上混。

  第三,其实汉人对汉人,还是存在认同的。

  当然!

  肯定也有那些死忠于辽国的汉人。

  你比如说宋太宗驴车漂移的那一次,守幽州城的,其实就是个汉人。

  幽州城的城楼上。

  赵昕向北看去。

  虽说他很想自己带兵打仗,但估计接下来,能给他亲自带兵打仗的机会,应该不会太多了。

  而且国内的事情那么多,他要是去打仗了,就没时间搞其他的东西了。

  黎元共和国,也需要更多优秀的将领。

  而这些将领,也需要更多的舞台,来展现他们自己。

  嘉祐四年,春。

  山海关方向。

  报告有敌人千人来妨碍修城。

  不过已经被击退。

  辽国这边……

  其实看着赵昕在那边修城池、城墙,其实也是有些着急。

  不过好就好在,那条走廊对辽国来说,倒也不是说必须要经过的通道。

  现如今的辽国,其实是加强版的鞑子。

  鞑子当年还得靠蒙古给他让路,这才去得了居庸关方向,从居庸关方向入侵。

  而辽国,则完全不需要,因为此时的整个燕山以北,都差不多在对方的控制之下。

  “要打出去!”

  “毕竟天子守国门这种事,说说就好,天子,当然是要用来征服天下的,守什么国门,全都给我主攻!”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一年春,赵昕再次讨论北伐之事。

  可以从辽西走廊北上,不过就是路程远了点。

  路程估计至少需要增加了一倍。

  而如果是从古北口、喜逢口北上。

  这路又不太好走。

  可这也得打啊!

  只是大军出击,就算了。

  此时的他们,还是得省着点粮食。

  用五百人,一千人的骑兵小队出击吧。

  并不是只有辽国人,才会骑兵骚扰。

  赵昕随后便从自己的十七将中,挑了一个看上去还靠得住的,然后让他带着五百黎元军,五百普通大宋禁军出去。

  五百普通大宋禁军当诱饵,五百黎元军则在山里埋伏。

  同时把热气球小分队也给带上。

  等到了三月份。

  最后……

  这一千人便给赵昕带回来了两百多个人头,以及几十头羊。

  赵昕让人把这战绩都给记下来。

  因为等对方死后,这都是要写入史书的。

  当然!

  像是胜不骄、败不馁的话,也必须是一再强调。

  军队的精神文明的建设,永远都不能少。

  等到了夏初之时,这山海关,已经有了最初步的防御的功能。

  现在就差往那里派遣进驻的部队。

  山海关,讲道理,那么宽,最少也得需要一万人。

  这一万人从哪里出?

  那还不是得从开封出。

  讲道理!

  当打下了幽州城后,赵昕反倒是怀念起了大宋小而精致的美。

  这疆域大了,其实也有大的烦恼。

  这年……

  一台蒸汽压路机,也是被研究了出来。

  其实就是在原来的蒸汽机车的基础上,在后面再加一个滚轮。

  当然!

  这个滚轮也是有讲究的。

  还好赵昕经常看发明XXX的真的是个天才。

  虽说目前可能效果还不是很好。

  不过在修路整平这方面,确实也能帮助不小。

  还有石头破碎机,不过目前只能破碎及时上百斤的小石头,破不了那些成吨重的大石头。

  然后蒸汽挖掘机,也正在研究之中。

  不过这个也就更加地复杂了。

  估计要被卡在那里很长一段时间。

  织机方面,除了能够织出绢,像是织锦等技术,也有在发展。

  一匹绢按照开封的价格,最多也就值一贯多几十文这样。

  可如果是锦,那就是一匹价值至少四五贯了。

  像是大明的那些衣服,为何都那么地花里胡哨,就是织造技术比先前的那些朝代,都更加地先进。

  当然,也可以看成是,大明变得越来越卷。

  这一般的衣服,你估计还不太能卖得上价。

  赵昕接下来自然也得慢慢地走高端路线。

  如果绢太多了,市场会很容易饱和。

  这一年……

  开封城也可以明显地看得出来。

  真就是不少人都能够穿上用绢做成的衣物。

  赵昕打算再往鞋子、袜子等领域,也开发一下。

  对了!

  这缝纫机,赵昕也又让沈括去研究。

  虽说……

  沈括当看到他让他研究缝纫机的时候,估计会愣那么一下下。

  赵昕把自己所画的草图,都给了沈括。

  接下来……

  就要靠沈括去完成他没有画仔细的部分。

  只能说……

  这个看着简单,实则也一点都不容易。

  至于说钟表……

  也感觉可以拿来卖了。

  让自己的岳父去招募一匹工匠,然后开一个钟表厂。

  这今后的收益,讲道理,如果不给沈括,好像有点不厚道。

  但是如果给了,你说那其他的研究,要不要也给?

  可有些研究,他恐怕没有办法这么做。

  赵昕也给沈括写了信。

  征询对方的意见。

  意思就是,我想拿你发明的钟表,用来增加国用,就是拿去卖,你怎么看?你觉得,分给你多少提成,你能接受?

  沈括也是个实诚人,直接就跟赵昕说,为了国家,还谈什么提成。

  何况这钟表,也是臣在太子殿下的指导下才做出来的。

  赵昕最后也是写信给对方,不给不行,不过现如今国家确实十分需要钱,所以,不能给太多。

  因此……

  就给半成吧。

  对于沈括这种理工男,认为只要自己做好了,那其他人便也会对其好的人来说,这半成,于对方而言,也算是莫大的鼓舞了。

  所以,这接下来研究起缝纫机的时候,也就更加地卖力。

  其实……

  跟他们分成也是好的。

  毕竟如此一来,才能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这年六月。

  大量的钟表便出现在市场之上。

  名字当然不能叫钟表,因为给人送终,这有点不是很礼貌。

  所以……

  赵昕直接把钟表的名称唤做‘十二时辰’。

  你看!

  这一下子,便好听起来了。

  而由于上一年他姐赵徽柔出嫁,不少人已经见识过了这东西,如今再拿出来,更是让不少人趋之若鹜。

  售价,一个二百五十贯,就连赵昕都觉得,自己卖得是不是有点太狠了。

  可富贵人家说不定要的就是这一份虚荣。

  你要是说十贯、二十贯就能买得到,那他们反倒是不会珍惜了。

  何况开封家财十万贯以上的家庭,比比皆是,有的人光请个厨娘,帮忙做一顿饭,一次就得上百贯。

  人家根本不缺这个钱!

  只不过也是有一说一,就算是卖出去一百个,最多也不过就是两万五千贯而已。

  这跟赵昕的动辄十万贯拿来买军米相比起来,赚的还是太少了。

  以后……

  还得设计出一些更好的款式,然后宰更多的钱才行。

  沈括也很惊讶!

  因为太子殿下居然敢拿出来卖二百五十贯,关键是……最后还真有人买!

  不过有一说一,能知道十二时辰的微妙变化,这确实也值得买。

  甚至你若买了拿来送人,也倍有面子。

  买回来,拿回去给乡下的穷亲戚见见世面。

  你还别说!

  有的人她还真这么干的。

  毕竟炫富这种事情,那里都存在。

  更别说大宋这种商业已经发展到极致的。

  还有的,买了以后,再拿到别的州府去卖,当黄牛,打一个信息差,甚至还能卖出多出一倍的价格。

  就是那个被骗的,拿出多出一倍价格的人,当得知了消息后,估计得气个半死。

  还有人,则是买了回去,把钟表给拆了,然后研究这玩意是怎么做的。

  有的是出于好奇的天性。

  有的,就是想要进行仿制。

  不过……

  这玩意是赵昕的岳父卖的,几乎就等于是赵昕在卖了。

  这想要仿制,怕是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

  这一年……

  赵昕处理了大量的积压在开封府的事。

  而辽国这边……

  也没有闲着。

  一直在大同府一带,以及古北口、喜逢口,还有山海关前活动。

  一个是收集情报,另一个,则是能劫掠多少算多少。

  没有了燕云十六州,辽国的物资供应也变得十分地匮乏。

  像是一些丝绸、粮食什么的,供应都会被切断。

  生活倒也不能说完全过不下去,只是……

  跟以前还是完全没有办法相比。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