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二百九十四章 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九十四章 未来

  黎元十一年。

  考虑到此前在自己东征西讨,以及幼时学习的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了不少帮助的功臣们,现如今,有的老了,有的甚至都已经不在了。

  为了表彰他们所立下的功勋,赵昕便开始论功行赏。

  虽说这表彰来是来得慢了点,不过也总算是来了。

  经过一些人的不完全统计,这一次封赏,赵昕差不多花出了近二三十万贯。

  即便是放到整个大宋,都是少有的一次大的封赏。

  欧阳修、富弼等人,说自己其实也帮不了什么忙,所以极力推辞。

  不过经过一番拉扯之后,还是接受了这封赏。

  其实……

  到了宋代,这封爵早就不值钱了。

  都是按照一个封户二十五文钱来算的,一般是按月随同俸禄一起结算。

  而赵昕之所以一下子就要花费这么多,主要是他是按照别人跟了他多少年来发放的。

  一口气把前面的都结算了。

  而不是从现在开始计算。

  当然!

  钱不钱的,反倒不是最重要的。

  关键是这名声,经过赵昕这么一封赏,那不管是民间,还是官场上就都认识了这些人,而且都明白了。

  以后……

  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说起来……

  这一年,赵昕还从官员的名单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蔡京。

  如果他的记忆没有差错的话,这不大宋的奸臣吗?

  具体对方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赵昕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

  不过……

  这个名字,确实有点响亮。

  当然!

  或许只是同名。

  但一想到这个,这便又会让赵昕觉得,我大宋,果然就快要亡了。

  你看!

  奸臣自己都跳出来了。

  现在的蔡京刚刚过了中进士后的四年地方官实习期,正等着接下来的分配呢。

  这也让赵昕觉得有点为难。

  放对方到地方吧,总感觉对方会压榨百姓。

  而且是有目的地压榨百姓。

  放对方在自己身边,那不是妥妥的祸害朝廷,祸害太子么?

  最后想了想……

  还是先放到自己的身边吧。

  看还没有的救,没得救,就直接把对方的名声搞臭,然后找个机会把对方踢出朝堂,这大概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这一年。

  大宋的西南方向,也传来了动静。

  其实……

  大宋的南方很多地方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像是在一些山林之中,还是住着不少的蛮夷。

  这些个蛮夷,有的会不服朝廷,然后时不时地反叛之类的。

  当然!

  这都算是小事了。

  赵昕想要说的大事是,西南的大理国入贡,说想要成为大宋的藩属国。

  赵昕也从对方使臣的口中得知对方的国土大小,人口之类的。

  对方都毫不犹豫地,就说了。

  当然,对方有没有吹牛,那不好说。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大理国,面积肯定不小。

  据说是在四川的西南边,而且,跟交趾可以说是接壤。

  只是……

  或许是由于道路不是很畅通的缘故吧。

  这大理国跟交趾的交流,却是少之又少。

  但,大理国还是从不知什么渠道,得知了大宋消灭了大越国的消息。

  为此,特意过来归附。

  赵昕也向大宋群臣了解了一下大理国的过往。

  据说当年宋太祖的时候,就立下了规矩,以玉斧划江,说‘此外非吾所有也’,然后跟大理国划江而治。

  距今,已经有上百年了。

  而在这上百年间,这大理国就跟个舔狗似的,多次入贡,表示想要加入大宋。

  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国内势力比较多,所以往往,统治者就需要有一个外部的强力的力量,来支持对方政权的‘合法性’。

  而大宋,也不知道为何,对对方的加入,每一次都拒绝。

  大概是一种政治正确?

  因为宋太祖都那么说了,大宋也就不要了。

  而且那个地方,本身就是唐朝南诏的地盘,生活着很多的不服统治的蛮族人。

  估计很多人觉得,要了,反倒会成为朝廷的累赘。

  税能不能收上来不好说。

  你还得往里面再添点什么。

  可赵昕却想要。

  只不过……

  赵昕不想要他们的人,只想要他们的地。

  在了解了最基本的历史情况,以及了解了对方的物产、风俗后。

  赵昕也开始琢磨,要怎样才能把对方的地给弄到手。

  当然!

  先派人去考察一番。

  现在……

  还有空的,也就熊本了。

  正好,熊本此时此刻,也正在那边附近平叛。

  于是……

  赵昕便让熊本,跟着对方的使臣,去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

  最好是能熟悉道路,以及对方的城池的布局,还有士兵的人数,到时候,只要找到机会,就带兵去把对方给平了。

  听闻对方国主姓段。

  虽说赵昕不太爱看乔峰,不过还是知道,这想必就是段誉的原型。

  西南的事,便暂且告一段落。

  东南方面。

  琉球在这一年已经是逐渐步入正轨。

  近二十万亩的土地,被开发了出来。

  百姓如今也终于是对将来的日子,有了一点盼头。

  而像是制盐、制糖、榨油等产业,也被开发了出来。

  基本上,保障日常所需,是没什么问题的。

  商人这边,看着这一天比一天好的景象,当然也欣喜。

  毕竟……

  前期他们可是出了钱的。

  甚至,这一年,这茶树,也被单独开发种植了出来。

  只不过……

  由于茶树一般都是种在山上,而且远离聚居地。

  因此……

  目前而言,还是不那么方便就是了。

  但只要种下去,然后留几十个人在那,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不过这些人一旦出了什么意外的话,便很难得到很好的救治而已。

  那基本上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可商人为了追求利润,当然管不了那么多了。

  这要是等全都开发好了,再去种,那得到猴年马月去了。

  毕竟光这茶树从种下去到可以收茶,都得至少三五年。

  为此……

  他们都用钱,招募了一些可以说是死士,然后让这些死士,去种植茶树。

  虽说肯定会有死伤,不过起码还是把茶园给弄了起来。

  黄庭坚把琉球如今的发展情况,也报告给了赵昕。

  赵昕只能是让对方盯紧点。

  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组织士兵防备好岛上的土著,第二,要切实地保障好那边百姓的民生。

  等到了这一年的年底。

  大宋从开封到幽州的铁路,也已经是完成了五分之四。

  接下来……

  也就只剩下一百来公里了。

  幽州城。

  皇宫之中。

  面对这么多的事。

  赵昕也是问太子赵哲道,“你觉得,当今天下,什么事最重要,或者说,你觉得你爹爹,最忧虑的,是什么事?”

  赵哲年纪还轻,哪懂得那么多。

  试了几个如今正在发生的事,都看到赵昕摇头表示不对后,赵昕便道:“其实最让你爹爹我忧虑的,都不是这些。”

  “身为一个站在世界最顶端的人,你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这些东西,你还得看到将来的事。”

  “比如说,福州,向来都有一些外国商人到那里去做生意。”

  “你爹爹我担忧的是,如果让他们也掌握了蒸汽技术,那他们就会把这种技术,带回他们的家乡去。”

  “要知道,技术的传播,说困难,是困难,可说容易,也非常地容易。”

  “估计不出二十年,他们应该也能初步地掌握这种技术。”

  “还记得小时候所玩过的游戏?”

  “当时其实并没有考虑到,当你们也学会了相同的技术后,你们会变得怎么样。”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必须时刻警惕,像是科学这种东西,你不进步,别人就会进步。”

  “将来,大宋一定要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强国,科技强国,还有商业强国,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数百年之内,一直立于不败。”

  “其实像是什么高丽、日本这些,在你爹爹我的眼里,都不算是什么太大的威胁。”

  “最大的威胁,还是在西边。”

  “当然,辽国的威胁,也不小。”

  “只是,辽国的威胁只在于我们目前还没有掌握更好的足以百分百对抗骑兵的办法。”

  “不过这个其实也已经是在路上了。”

  赵哲也是问道:“爹爹你为何那么害怕西方?你去过西方?”

  赵昕便狡辩道:“这就是你不读书了,汉朝的时候,西方就有一个大秦,唐朝的时候,也有一个大食,这些都是西方的大国。”

  “从前,由于陆路太长,那他们当然不可能威胁到中原来。”

  “可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用战船,还是用铁路,都有可能拉近双方的距离。”

  “当然,战船拉近距离更容易,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用古话来说,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我不认为西方比东方更加地富有,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会更加地有动力来到东方做生意。”

  “我们的技术,在做生意的途中,会很快便传播到他们那。”

  “他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技术的传播,快速地赶超我们。”

  “因为……我们东方的皇帝啊,总是满足于现状,没有像你爹爹我这样的超前的思维。”

  “一旦一个皇帝登上了皇帝的位置,你看像唐玄宗,就是其中的典型。”

  “只懂得沉迷于玩乐之中,对外面的威胁,一点都没有警惕。”

  “另外那些亡国之君,也常常都是如此,只知道吃喝玩乐。”

  “所以,他们的国祚都不长久。”

  “反观西方,大概率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赵哲也是问道:“为何?”

  赵昕道:“虽说可能也有一些人也是沉迷于作乐的,但是,他们的商人,跟我们的商人不一样。”

  “我们的商人,通常都是有钱了就买地,然后当个地主,从来不去外面经商。”

  “而人家的商人,即便是千里迢迢,也一定要来到中原。”

  “我们的人,天生就没有向外的动力,而他们的人,天生就愿意到万里之外去经营。”

  “这会导致什么?”

  赵哲问道:“导致什么?”

  赵昕便道:“这会导致,他们如果能通过经营满足自己的胃口也就罢了。”

  “若是无法满足,那他们就一定会对我们动刀枪。”

  “所以我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西方一定会出现一种人。”

  赵哲:“什么人?”

  赵昕:“就是由一群商人,为了利益,而不远万里地来到中原,因为中原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他们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就一定会对中原发动战争。你如今觉得,大宋天下无敌,就算对方来了,又怎么样?”

  “可情况,说不定会比你想的要糟糕。”

  赵哲便问道:“为何这么说?”

  赵昕:“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我们的人,一旦有了钱,就喜欢买地,不喜欢发展技术。”

  “而别人,因为过来会很辛苦,但是收获也很丰厚,所以他们更加愿意提升自己的技术,以便能够更快更好地抵达中原。”

  “别人对技术的提升,是永远带着一种渴望的。”

  “反观我们,你看看如今的大宋,除了你爹爹我有在大力地支持技术的发展,又还有哪一个人,会重视这些技术呢。”

  “你去看看那些城中的富商,一旦他们有了钱,他们只会继续盯着中原内部,甚至用钱来买奴婢,花天酒地,他们都从未想过,要去外面去经商去。”

  “这就是这片土地的诅咒,由于物产实在是太过于丰饶,所以都不愿离开。”

  “未来,大宋将面临陆上是游牧民族,以及海上,是海盗的威胁。”

  “当你看到东南海上贸易那么频繁的时候,你不能只想着,今年又有这么多的收获,实在是太好了,你又可以纸醉金迷,躺在香料的小山上过日子。”

  “你得把目光放得再长远些,看到别人已经带着火枪、火炮,来抢劫你的财物,并且,你得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你爹爹我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就是因为你爹爹我,总是比别人的目光要更加地长远,更加地担忧未来。”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