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二百四十章 谋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四十章 谋划

  东京城。

  五、六月份,天气正热。

  因为待在家里的时间多了,自然,陈圆圆还有四名小妾,很快便又陆续地怀上了。

  军事上的事,已经交给黎元军的教官去做了。

  至于发展科技,赵昕也考虑,要不要在东京城内,或者是在许昌城内,修一个科学院。

  如果是放在东京城内,那他去视察,就方便一点。

  而如果是放到许昌城,那平常要跟其他人交流,就要麻烦一点。

  抱着肚子有点微微大的陈圆圆,赵昕也是问道:“你说……这科学院摆放在哪里最好?”

  陈圆圆自然是不希望他跑来跑去,问道:“就不能摆放在东京城内?”

  她这话一说。

  其实也是暗示着,赵昕的心中应该早就有了答案。

  毕竟科学院这种东西。

  涉及到很多的保密的东西,自然不能放到人多的地方。

  几个月过去。

  拿蒸汽机来耕地的研究,也已经是做得很是深入了。

  像是现如今,收割机都已经研究出来了。

  只是跟后世的那肯定是没法比的。

  然后燧发枪,也在赵昕的督促下,初步做了出来。

  这剩下的,就是如何大批量地生产的问题了。

  为了搞到合适的弹簧钢,也是花费了赵昕以及工匠不少的功夫。

  总之……各种工艺都用一用。

  其实古代很多的发明,不就是这样误打误撞,给撞出来的。

  你用大火烧之,我用猪油,他用香油,还有人用铅水的。

  而果然也是应了那句老话!

  俗话说得好:‘三步之内,必有解药。’

  当用铅水制作成功了以后,赵昕终于是有点悟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西方制作枪支的地方,最多的肯定也是制作铅弹的铅水。

  这具体是什么科学道理,赵昕也不懂。

  总之……

  这样做出来的弹簧,相比起之前的,明显弹性要好上不少,而且还要更加地经久耐用些。

  也不知道西方人一开始到底是怎么做的。

  不过……

  经过测试,赵昕觉得,做成这样,已经算是差不多了。

  燧发枪的研发,有助于提高射击的密度,让士兵相互之间,站得更加地紧密。

  同时,这也能按上刺刀,以后就可以直接用密集阵型,以刺刀硬抗骑兵。

  当然!

  能不这样,最好不要这样。

  毕竟他的黎元军,每一个都是他的宝贝。

  还有就是……

  燧发枪其实有助于他打伏击战。

  在这个时代,应该还没有人会想到有狙击战这种东西。

  若是能埋伏一支装备了燧发枪的军队,在敌人行军的必经之路上,在草丛或者是其他东西的掩护下,突然冒出。

  想必,应该能收获不少。

  不过有一说一。

  燧发枪好是好,可也存在一个点火率的问题。

  打十枪的话,可能往往会有两三枪,没能把火药池里的火药给点燃。

  这可能是它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

  所以赵昕才让人尝试制作浓硫酸,然后下一步,就是浓硝酸,最后是做出雷酸汞。

  原理是这么一个原理。

  然而……

  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你更别说,雷酸汞做出来以后,肯定还要再加一点别的材料上去。

  使其更加地稳定。

  雷酸汞可以拿来做子弹的底火。

  一旦研究成功,这燧发枪也可以不要了,可以直接用火帽枪,甚至是直接做出子弹。

  只能说……一步步来吧!

  而且做这些实验,其实也是非常地危险。

  赵昕得给道士这边,做好预防。

  其实……

  如果是浓硫酸的话,直接拿来投掷攻城,也不错。

  就是这生产能不能跟得上的问题而已。

  ……

  六月底。

  在考虑到这些研究的重要性以及隐秘性后。

  赵昕觉得,还是把科学院设在许昌城吧。

  以后见面、交流什么的,是可能不太方便,不过这也没有办法了。

  当下,立马便让人划出土地,然后建设学校。

  先分为数学院、物理院、以及化学院三大科。

  说是学校,其实不如说,是一个既可供人才交流,又可以做研究的地方。

  反倒是学校教学的职责,目前来说,还没那么重。

  毕竟……

  你连个课本都没有,你教什么学?

  人员方面,也不要求你整天待在科学院里,你可以到处去。

  不过……

  为了避免闲杂人等,混入到了科学院内。

  这每人都制作一个铜牌,表示身份,那还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说:至和二年化学院李宜。

  而军队这边……

  等他们训练完了以后,赵昕也打算给他们每人发一个牌子。

  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比如说第一军第二指挥使杨灵艺。

  大宋的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其实都是属于指挥使往上的。

  而在指挥使的这个级别,其实将是知兵,兵也是知将的。

  赵昕之所以让他们都来参加军训,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他们相互熟悉彼此。

  这样一来,在指挥使之上,再设一个军一级,每军大约一万人。

  大概分为十多个军,由自己的十七将来统领,到时候打起仗来,也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情况。

  这军训说白了,其实就是混个脸熟。

  然后当然,也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思想教育。

  总之……

  等他们离开后,脑子里想着的,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

  而在完成以上的所有事情的时候。

  赵昕也有研究。

  这攻打辽国,该怎么打。

  要知道……

  这燕云十六州的战场很大。

  你既可以全部兵力集中到一起,直接去打幽州,也可以分兵,一路攻打幽州,一路攻打辽国位于并州、太原北部的那些州。

  先打哪一个,这是个问题。

  而幽州将近三十万户,一百五十万人,在拿下这样人口如此之高的地方,该如何管理?

  这跟攻打西夏的那些堡寨,只需留个最多两三千人守着不同。

  攻打辽国,将会是至少十几万,甚至是二三十万规模的战争。

  这对赵昕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挑战。

  很多人只知道,李世民在虎牢关门口用三千玄甲军打崩了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其实那三千玄甲军,只是李世民冲阵的骑兵的数量。

  实则,还是有很多其他的兵来辅佐。

  而且在开打之前,李世民做了很多的分兵,把几乎进洛阳的所有入口,全都给打下来了。

  赵昕接下来也在考虑,要不要在攻打幽州城之前,先把其他的关口先给快速地占领了。

  不然,你等辽国的骑兵都从他们的京师赶来幽州,那他们的压力就非常地大了。

  可以从并州、太原方向,用一部分的兵力,牵制辽国西边的兵力。

  然后北面迅速攻占辽国南下的入口。

  至于说幽州……

  都把辽国增援的路线全都给堵住了。

  那不是随随便便,自己想要怎么攻城都可以了。

  只是……

  这样做,万一提前被敌人发现,或者是有一个地方,没能及时地攻打下来,那说不定就完蛋。

  而且要深入敌人的地盘二百余里,而不被敌人发现,这难度只能说有点高。

  当然了!

  当初李世民不也是这么干的。

  比如说,让人围着洛阳,然后自己去虎牢关。

  虎牢关的位置,其实还在洛阳的东边差不多近一百里处。

  这就要看,辽国在幽州一带,到底布置了多少的兵力。

  毕竟洛阳只有一座城,而辽国的南方,大宋的北宋,其实不单单只有一个幽州。

  还有涿州、蓟州等。

  所以说……这难度应该比虎牢关,应该还要再上升十倍的难度。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一种设想。

  以他们目前的攻坚能力,其实完全可以突然一下子就把幽州城给打下来。

  不过若是能派人去拦截一下对方,拖延一下对方南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之后怎么打,还得跟其他人再详细地商量。

  不过在开会之前,自己也不能一点想法都没有。

  当初,大宋太宗就是三路北上。

  一路出太原,一路沿着山西东边的太行山脉向北,一路从运河北上。

  只可惜……

  当初好像只是刚刚到了涿州,就已经是兵败如山倒。

  连幽州的面都没见到。

  很快……

  此时位于河北的范仲淹跟韩琦,也收到了赵昕的信。

  具体的,就是商量,这燕云十六州,该怎么搞。

  两人收到了赵昕的信。

  也是一脸的认真。

  说实话!

  赵昕那么快就收复了横山地区,这是他们绝对想不到的。

  按照他们的想法,必须是慢慢地修堡寨,一路修过去,至少估计也得三五年才能成事,慢的话,说不定得十年以上才行。

  可赵昕偏偏仅用了三个月,就把这事给完成了。

  如今……

  赵昕再次问他们的意见。

  他们一时间,都有点不好给了。

  毕竟……

  谁知道你的实力到底到了那一步?

  他们出主意,肯定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说的。

  不过不管怎样!

  既然都问到了,那两人还是得认真地琢磨。

  这燕云十六州,说实话,真的不太好弄。

  燕云十六州,分山前,山后,山前有七州、山后有九州。

  其中山前七州,现在应该说,只剩下五州了。

  因为瀛州、莫州,早就被柴荣给收复了。

  所以此时说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其实,真正说,应该是燕云十四州才对。

  两人对着地图,就是一顿苦思冥想。

  琢磨道:“想来……这攻打燕云十六州,并没有什么捷径。唯有一座座城去推平而已。”

  “如果先攻打山后九州,由于山地多,骑兵不好展开,那当然是对大宋非常地有利。”

  “所以……是否可以先攻打山后九州,最后才解决山前的。”

  “还是说……必须得齐头并进。”

  两人经过了一番琢磨,很快便把结果送回到了赵昕这。

  韩琦的意见是直接齐头并进。

  而范仲淹的意见是,说不定可以从太原开始打起。

  从太原开始打怎么说呢。

  如果大宋真的去打了,那辽国肯定不可能没有反应。

  他指定要去救,除非他不要了。

  但是由于都是山地,峡谷,所以骑兵其实是不利的。

  这对大宋来说,就有着很大的优势。

  至于说,大宋攻打太原,那辽国肯定也攻打大宋……

  然而大宋可以坚壁清野。

  然后就看双方,那一边攻城掠地快。

  范仲淹也不知道赵昕的横山之战具体是怎么打的,不过从赵昕仅仅只用了一个多月,就把银州、夏州、宥州、龙州四城打下来,可以看得出来。

  豫王殿下一定有什么可以快速拿下城池的办法。

  如果能保持西夏的那种势头,想必,辽国这山后九州,最多也不会超过三个月,就会被宋军拿下。

  到时候,完全没有了西边的敌人,这幽州不是随随便便地打。

  其实范仲淹也支持三路并进。

  只是……

  范仲淹不支持同时并进,因为同时并进的话,以宋军的组织能力,总感觉会配合得不是很好。

  还不如先从太原出去,先试试水,先把那些州都给收服了再说。

  借此,也可以引诱辽国的军队去救援。

  这对比起直接在平原上打,而且是三路一起打,风险要小的多。

  至于你说辽国的军队会不会直接去攻打开封府。

  那倒是大可放心。

  毕竟如果豫王殿下真的有那么强的攻城能力,估计不用多久,辽国的军队就得从开封府赶回来防守幽州城了。

  在信中,范仲淹也是着重地强调了黎元军的拔城的速度,还有能力。

  其实在辽国的山后九州,也就是西京一带,应该说,这驻军还是比较少的。

  当然了!

  也不是说先打山后九州,就不需要防范辽国的骑兵了。

  只是选择一个最远的地方开始打起,而且是不适合大量骑兵机动的地方打,那样辽国他救也不是,不救也不是,这就会让辽国很是难受。

  这方法,赵昕其实也有想过。

  只不过……

  这就需要不管自己的爹爹,让自己爹爹被围,让整个河北都落入到辽国的铁蹄之下,这多少有点不孝啊。

  而且……

  这大宋禁军都腐烂成什么样了。

  赵昕主要是怕他们顶不住。

  虽说开封府城高且坚,可万一出了个猪队友,意志不够坚定,无法坚持到他打到幽州城下呢?

  还有,辽国若是被打,西夏一定会帮帮场子。

  若是他们从山后九州开始打,西夏应该也会从黄河北部过来凑热闹。

  所以反倒是说不定一口气把幽州城给打下来,辽国便会直接放弃山后九州。尤其是山后九州靠近西边的州。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