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盘点历史遗憾,不,我要改变历史 >第72章 黄巾起义19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章 黄巾起义19

  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百官依次跟随而去,

  吕布面色阴沉,握着方天画戟的手不由紧了紧。

  马车在一座府邸前停下,太平王府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熠熠生辉,

  邵俊根据得到的消息知道这里本是董卓的太师府,邵俊不禁佩服这群官员是真的会废物利用。

  进入府邸,与王允交谈几句后,

  邵俊便以一路舟车劳顿为由将王允送出了府去,对于王允的有意拉拢,邵俊本着一个渣男的态度,不拒绝也不接受。

  王允离开后,邵俊将府内的布局打量了一遍,

  这里原是董卓的居所,将周边数个府邸直接打通,规模庞大,府内姬妾仆人一应俱全,但每个人都神情惶恐,

  想必都是之前负责斥候董卓的下人,如今董卓一死,这些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你们都下去吧,没我允许后院不许任何人踏入!”

  邵俊直接吩咐着跪在自己身前的一众下人,

  “诺!”

  所有人明显松了口气,恭恭敬敬的退出了邵俊的视野。

  邵俊所说的后院占地庞大,是董卓豢养美人的地方,这里雕梁画栋,奇花异草,小桥流水样样俱全,

  邵俊知道府外明里暗里汇集着各方人马,于是邵俊整日都未曾离开后院半步。

  不到半日时间,关于邵俊留恋温柔香的消息便传进了朝堂高官耳中,

  其中王允闻听消息后则是露出了不屑的神情,心中已经在谋划着如何对邵俊施展美人计。

  皇宫之中,

  小皇帝刘协闻听消息后,连忙将自己为数不多的几名心腹请进宫中,商议用美人拉拢邵俊的可能性。

  “陛下,皇室之中并没有适龄女子,陛下的妹妹万年公主才七岁,这也太、、、、、、”

  出声之人说着说着,声音逐渐消失不见。

  只见刘协鼓着个小脸,怒视着出声的官员,若不是眼下还要依仗对方,刘协恨不得将小拳头挥他脸上。

  “朕请诸卿前来就是商议对策,各位有何良策尽管道来!”

  刘协瞬间恢复一副老成的模样,向自己的臣子询问意见。

  下首诸人绞尽脑汁,忽然有一人眼眸一亮,

  “陛下,微臣有一人选,不知可不可行?”

  “哦!是何人?”

  刘协自动忽略了对方后半句话,虽然刚当皇帝不久,但也对臣子说话留有余地的习惯表示见怪不怪了。

  “乃是侍中蔡邕之女,听闻蔡邕有女名为蔡昭姬,不仅外貌出众更是音律大家,众所周知蔡邕与王司徒不合,若此事能成岂不是一举两得!”

  刘协闻言不禁眼眸一亮,正准备追问之际,下面有一位官员出声反驳道,

  “此计甚妙,只是那蔡邕之女乃是未亡人,如何能为太平王赐婚!若是让太平王知晓缘由,岂不是平白得罪太平王”

  “蔡邕之女虽是寡妇,但并未与那卫仲道有夫妻之实,而且太平王出身贫民,又怎知其是否会在乎?

  太平王册封之时,曾特意要求让蔡邕前去宣旨,又怎知不是故意暗示?

  若是什么都不做,岂不是眼睁睁看着太平王投向王司徒,若如此,陛下何时才能收回大权?何时才能重振大汉威严?”

  官员声音掷地有声,将八九岁的刘协说的热血澎湃,直接拍板同意。

  见到皇帝已经做了决定,所有人皆高呼万岁后,偷偷离开了皇宫。

  第二日早朝之上,

  邵俊与文武百官一起走进朝堂,

  邵俊一身锃亮锁子甲,腰悬三尺剑,走在众臣中间,完全可以与吕布平分秋色。

  自从董卓开了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头,王允吕布也接连效仿,朝堂百官都习惯了,多一个邵俊也不嫌多。

  在一番朝堂礼仪过后,王允率先跳出来,开始了今日的重头戏。

  王允直接奏明天子,奏请下派官员武将去接收各地黄巾军队,并根据大汉军队制度对黄巾军进行改制,

  让邵俊派人入关剿灭滞留在三辅之地的西凉人马,并清算朝堂之上曾与董卓老贼眉来眼去之人。

  在王允心中,如今邵俊已经被自己握在手中,关外的黄巾军只能听从朝廷命令。

  邵俊一入洛阳,王允丝毫不再掩饰自己的图谋,其城府让邵俊心中无语至极。

  而坐在皇座上的刘协也被王允的大手笔吓了一跳,王允事先并没有跟自己透过气,刘协也被蒙在鼓里。

  刘协此时对王允如此不将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中的做法感到深恶痛绝,奈何自己已经被架空,只能将目光投向邵俊。

  邵俊也是适时站出,转身对着王允道,

  “王司徒所奏,本王实难苟同。

  本王麾下将领官员,皆已蒙陛下隆恩册封,如今皆为大汉之臣,何须朝廷另派官员接管军队。”

  邵俊言辞恳切,毫无给王允留颜面之意。

  刘协及一众天子近臣闻之,心中暗喜,然面上仍作沉稳之态,如旁观者般,再次将目光投向王允。

  王允此时面色阴沉至极,强抑怒火,沉声道:

  “太平王既已登朝堂,还望以朝廷社稷为重。洛阳周遭,西凉军虎视眈眈,太平王莫非欲置天子于险地?”

  邵俊对于对方给自己扣得大帽子表示不置可否,转而掷地有声道,

  “十日之内,本王自会解决城外叛军,若不能平叛,本王则听从陛下发落!”

  见到邵俊立下军令状,王允心中狂喜,正想出声敲定此事以免邵俊反悔,只听邵俊继续开口,

  “昔日天下动荡,先帝设州牧以安天下,

  而今乱局已定,恳请陛下颁旨,召各州州牧回京,废黜州牧之制!”

  此语一出,百官皆面面相觑,想那天下大乱,实由黄巾而起,而今黄巾之首竟于朝堂之上侃侃而谈,着实令人心生荒诞之感。

  而对于邵俊的言论,刘协是十分想同意的,州牧制确实对皇权造成了极大削弱,当初刘宏也是迫不得已才设立的州牧制。

  若是今日趁机能收回各地权利,对于刘协的威望也是一大加强。

  但同为世家一员的王允和世家官员自不会同意,若是今日同意此举将会站在世家的对立面,这些可都是王允立于朝堂总揽大权的依仗。

  王允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不过刘协似乎也是有了底气,直接宣布让各地州牧进京述职,虽没有明说废除各地州牧,但所有人也都心知肚明。

  王允对邵俊和天子感到不满,不过天子刘协对王允的心态又何尝不是如此。

  朝会最后,一名官员适时出列奏请为邵俊赐婚,女子正是蔡邕之女蔡昭姬,这让站在文臣对列中的蔡邕心中五味杂陈,

  却又无力改变什么,蔡邕意识到自己已经自身难保,王允刚刚提到与董卓眉来眼去的人中就有自己。

  王允自然一眼看出这是天子的计量,但只是心中冷笑不已,王允深知那蔡邕之女的底细,自不怕其会对局势产生什么影响,

  刚已经驳斥了天子的面子,王允也不想不留余地。

  于是关于赐婚的奏请直接通过,蔡邕与邵俊皆出声叩谢天子美意,刘协则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