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 >第196章,周礼之中的理想世界和现实的矛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6章,周礼之中的理想世界和现实的矛盾。

  “在各种文化经典的描写之下,周礼统治之下的西周是人人吃得饱,社会稳定和谐,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等级制度。”

  “每一个人都十分的有道德,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儒生的偶像,孔夫子一生都在为恢复周礼而努力。”

  “这就是乌托邦的世界啊!”

  “只要按照书中的记载去实施,那么必定能打造出理想世界。”

  这就是王莽最大的毛病,生搬硬套一点都不在乎实现到底能不能实现书中的制度。

  政策严重偏离现实,理想只存在幻想之中。刘秀对于王莽的失败有着深刻的教育。

  “王莽就是极端的儒家弟子,他前半生非常符合儒家对于圣人的标准。”

  “别人都在放纵自我贪图享乐,王莽坚持尽孝,节俭,哪里有灾难,王莽就带头捐款。”

  “甚至,儿子将婢女打死之后,为了公正逼死儿子,这是多么伟大无私啊!”

  “把儒家的礼仪孝廉耻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道德层面上王莽可以鄙视当时的任何人,所有人看到王莽都会感叹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道德圣人。”

  “王莽就是上天派下来拯救西汉的人,一定能实现书中的世界。”

  “碰巧,王莽本人也认为自己能实现。”

  “王莽的成功离不开王家,王家在当时是顶级的贵族,王莽当上皇帝有利于贵族豪强的利益。”

  “王莽通过牺牲刘家的利益,来获得其他人的支持。”

  “前期无论从民间的声望,还是在各个统治阶级眼中王莽都是非常完美的一个人。”

  “这是属于理想者的高光时刻,来源于对理想的渴望而奋斗。”

  “当上皇帝之后,王莽也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让天下变成自己内心的理想世界。”

  “事实证明,王莽适合当理想者,不适合当统治者。”

  “王莽的失败也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那就是圣人书只能看,只能思考,并不能直接用来管理天下。”

  “王莽最出名的就是土地改革,将所有土地收为国有,天下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全天下恢复井田制度。”

  “很多人看到土地收为国有,再类比一下近现代。”

  “好熟悉的感觉,王莽这个几千年前的人物怎么可能想出这种办法?”

  “简直就不像那个时代的人。”

  “王莽确实不像西汉的人,他更像商周时代的人。”

  “土地收为国有不允许自由买卖,井田制度这些是周礼内容。”

  “井田制具体是什么,选一块地大小900亩,平均分成100亩类似于九宫格。”

  “中间那块地属于公田,其他的8块地属于私田分给8户人家,8户人家在耕完私田之后再去耕公田。”

  “公田里面的粮食上交给国家。”

  “这就非常的不尊重现实了,公田里面的收成不属于我,我为什么要浪费精力去耕田。”

  “私田大小都一样的,问题是8户人家的数量也一样吗?”

  “这种落后的制度很快就被淘汰了,田地转变成了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

  “王莽同学坚信圣贤没有错,错的是这个该死的世界,我要去改变这个世界。”

  “王莽认真读了儒家经典认为可行,完全没有看到战国时期对于土地的改革,前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后人。”

  “井田制度落后了。”

  “王莽可能借用土地收为国有重新分配土地,来缓解当时的土地兼并的问题,缓解社会的矛盾来稳固统治。”

  “问题是土地在豪强手上,王莽想要让他们将手中的土地吐出来这怎么可能。”

  “土地收为国有了,具体一点就是土地要交到王莽手上。”

  “好家伙,我们支持你当皇帝,结果你当上皇帝之后翻脸不认人了。”

  “王莽用实际行动得罪了一大批的豪强,如果王莽能将这些豪强拉到菜市场上。”

  “当着老百姓的面将这些豪强杀掉,拿出尺子给老百姓分田。”

  “这还差不多。”

  “王莽同学的理想和现实严重不符合,注定会被残酷的现实教育老实。”

  李世民:“穿越者,我可不相信后世的那些人会想着这种办法,好歹也看过了史书。”

  “也不看看西周多少人,生产力如何,西周能和西汉比吗?”

  叶枫:“废除奴隶制度,禁止奴隶买卖这一点出发点没有错,这是一件好事情。”

  “但不尊重现实啊!”

  “王莽可能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老百姓为什么要卖地卖身去当别人的家奴。”

  “王莽出生在顶级世家,完全不懂民间有多么艰苦。”

  “王莽会因为一个婢女的死从而逼死自己的儿子。”

  “看着自己家中的这些可悲婢女,王莽这位道德圣人不禁联想到天底下的这些家奴到底过着怎样的日子。”

  “是不是被主子随意欺负,随意凌辱。”

  “我要改变这些人的命运,同时让大量的人口从豪强手中脱离出来,削减豪强世家的力量,增加朝廷的税收等等。”

  “稳固自身的统治权利。”

  “理想很不错,现实很残酷。”

  “西汉末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6000万以上了,大量的土地被豪强兼并了。”

  “官府疯狂压榨百姓,各种税收,徭役叠加在百姓头上。”

  “世道多艰。”

  “老百姓给豪强当家奴是当时为数不多可以活命的方法,当家奴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官府的税收,徭役和其他豪强的压榨。”

  “家奴和奴隶制度下的奴隶不一样,家奴类似于皇帝和太监之间的关系。”

  “王莽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情,解放家奴产生更多的劳动力来服务国家,减少豪强的力量,防止其他人去当奴隶。”

  “一举多得的好事。”

  “至于家奴骂王莽,不不不是那些家奴不懂得王莽的好。”

  “王莽都让那些家奴当自由人了,这些人怎么还不知足呢?”

  “自由多好啊!”

  “自由的前提是需要活下去,家奴从豪强家出来之后独自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

  “没钱,没地,没手艺,面对官府的压榨,地方豪强的欺负,盗匪的抢劫生存几率还不如去当家奴。”

  这样一说好像是这回事,观众感受到了王莽的不靠谱了,这些措施表面上都不错,但具体实施完全不是一回事。

  能不能落实都是一个问题。

  “王莽是理想者,沉迷于书中的幻想世界,认为这样做很善良,很有道德,政策多好啊!”

  “那我请问,这些人从豪强家出来之后怎么生活呢?”

  “国家安排他们以后的生计吗?国家给他们提供工作吗?国家如何保证他们短时间的生活吗?”

  “等等。”

  “书上没有写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最后民怨冲天,王莽不得已又改回去了。”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