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单机南北朝 >第372章 帝高阳之苗裔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2章 帝高阳之苗裔兮

  萧宝夤最近很烦。

  莫折天生和胡琛,这两个和他纠缠了多年的叛军,就这样摧枯拉朽般的被苏泽平定了,但是萧宝夤心中没有任何喜悦之情,反而陷入到了深深的惶恐中。

  明明自己才是朝堂任命的西讨大都督,可是入关中这些年寸功未立,反而是接连葬送大军。

  而本来只是偏师的苏泽,却接连打了胜仗,现在将整个关中叛军都剿灭了。

  当年萧宝夤还曾经有过养寇自重,割据关中的野心,但是现在他只剩下了对未来的迷茫。

  仅仅靠着雍州一州之地,他又如何能和苏泽相抗?

  更不要说雍州的人心也不在他这边,如今关中士族纷纷投奔苏泽,怕是还没开打,自己就被哪个部下捆缚了献给苏泽了。

  返回洛阳?

  五鹿之战中朝堂精锐尽丧,听说葛荣已经出兵信都了。

  信都,位于冀州的西部,是冀州的西部门户,一旦信都失手,那叛军就可以攻入相州了。

  萧宝夤曾经长期在南线作战,他很清楚相州的重要性。

  如果说并州是洛阳的北大门,潼关是洛阳的西大门,那相州就是洛阳的东大门。

  至于为什么相州这么重要,那当然是因为黄河。

  葛荣自从在五鹿之战后,得到了一些士族的加盟,打仗也从被动挨打,到了有了一定的战略规划。

  比如这个攻打信都,挺进相州的计划,就是刚归顺于葛荣的邢杲提出来的。

  如今叛军的局势,他们占领了定州、冀州、瀛洲、燕州,正在争夺恒州,这一块是原本北魏的膏腴之地,也是河东士族的大本营。

  东北的幽州营州等地区,对于葛荣的态度也比较暧昧。

  并州、肆州在尔朱荣的控制下,有着太行天险和尔朱荣的能征善战,葛荣并不准备去攻打尔朱荣。

  而徐州、南兖州、东豫州这些地盘,都已经被南梁萧衍乘机出兵占领,北魏也失去了对汴水以南地区的控制。

  北魏朝堂还能够维持下去的关键,就在于黄河。

  沿着黄河而去,相州、冀州、齐州、兖州、青州这一些地区,还在北魏朝堂的控制中。

  北魏的政令,还可以通过黄河水运传递到这些州。

  同样的,这些地区的粮食和士兵,也可以沿着黄河调动。

  这一点,其实就类似安史之乱的时候,安禄山攻入洛阳后,因为迟迟攻不下睢阳,让大唐能够通过京杭运河得到江南和齐鲁地区的输血,从而坚持到了形势逆转。

  相州,也就是在兖州战败后,抵抗葛荣叛军的最后堡垒。

  一旦相州失手,洛阳的东大门就会大开,而洛阳也会彻底失去和黄河沿岸诸州的联系。

  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葛荣就不是四处逃窜打仗的流民帅了,而是有了整体战略规划,真的要覆灭北魏朝堂的叛乱势力了。

  萧宝夤好不容易才从洛阳这个囚笼中逃出来,又怎么会主动再回去呢?

  萧宝夤万分的后悔,当年自己捏死苏泽,就和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为什么会放任他坐大成这样?

  更进一步的,萧宝夤甚至觉得,如果不是自己几番大战,消耗了莫折天生的实力,也不会让苏泽在后面捡了便宜,发展壮大到这个地步。

  萧宝夤已经选择性的遗忘了他当年被莫折天生狂揍,苏泽在陇西郡和梁州击溃莫折父子,帮助他解围的事情。

  当年那个风度翩翩,待人接物都温文尔雅的丹阳公早已经不见了,刻薄自私,对属下猜忌,也许才是萧宝夤的本色。

  越是想,萧宝夤越是怨天尤人起来。

  他本是南齐近支宗室,身份高贵,却因为萧衍篡齐,被迫流亡敌国。

  虽然得到了北魏的礼遇,甚至还下嫁公主,可是萧宝夤一直打消不了那份逃亡他国的不安全感。

  刚投奔北魏的时候,靠着敢打敢杀,萧宝夤在南线对南梁的战争中积攒了一些军功,得到了北魏高层的信任,得以出任西讨大都督。

  当年逃亡途中的那份不安全感再次袭来,可这一次萧宝夤已经无路可逃了。

  甚至北魏宗室还能投靠南梁,自己难道要去投靠柔然?那还不如死了算了。

  前线已无战事,萧宝夤终于将行台搬回了长安城,可他依然没有回自己的丹阳公府,因为他不想要见到自己的妻子。

  这些年打仗,虽然他的行台就在距离长安不远的扶风县,但是他基本上没有见过妻子南阳公主。

  以前也许是夫妻感情不和,到了后面则是萧宝夤干脆就不想装了,当年和妻子的恩爱,也不过是为了获取北魏上层信任的手段罢了,如今南阳公主在宗室内又没有地位,根本帮不了自己什么,萧宝夤更不愿意让她看到自己落魄的样子。

  南阳公主并没有撒泼打滚,也没有冲到萧宝夤的住处,只是留在府内不停的织锦,培养织锦的女工,然后每天让亲信侍女给萧宝夤送上食物和衣裳。

  而萧宝夤在自己的别府中,除了和宠姬厮混之外,就是终日的醉酒不醒。

  孝昌三年,八月。

  当朝堂册封苏泽为高平郡公,征西将军的消息传到了长安,萧宝夤在别府砸烂了好几件瓷器,醉得比以前更厉害了。

  只是萧宝夤并不知道,他喝的玉壶烧,也是商贾从夏州贩卖过来的。

  ——

  夏州,永乐城内。

  苏泽获封高平郡公的消息,引发了整个永乐城的狂欢。

  其实自孝文帝改革后,“公”这个爵位的含金量是在下降的,甚至不仅仅是国公,就连王爵的含金量也越来越低,更类似于荣誉性质的封赏。

  这也是历史趋势,自晋以后,王公等贵族爵位就没有再实封过,公爵前的地名,并不是真实的封地,而只是体现尊卑的标志。

  以古代国家或者一州之名命名的单字封号,当然是最尊贵的,比如苏泽如果得到夏公的封号,就要比高平郡公要尊贵。

  大郡上郡,又要比小郡更尊贵。

  比如萧宝夤是丹阳郡公,丹阳是天下名郡,自然要比鸟不拉屎的高平郡强,所以在爵位上萧宝夤还是要比苏泽尊贵的。

  但是这一切,都是在朝堂还有掌控力的情况下。

  对于苏泽来说,能得封高平郡公也是意外之喜。

  很显然,北魏朝堂似乎忘记了,如今已经乱世了。

  乱世和治世,用的是两套截然不同的规矩。

  政事堂中,一名身穿儒生服饰的中年人,正在和重臣们说道:

  “按照庙制度,‘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既然高平郡公已经封公,理应建造祖庙。”

  众人纷纷点头。

  “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庙。前四者为亲庙,后一庙为始庙。”

  众人也点头,也不知道苏泽从哪里找来的儒生,对于儒家礼法如此的精通。

  【引经据典的礼官】

  姓名:苏通;

  品级:橙色;

  效果1:引经据典,该随从精通儒家各类经典,能引用经典证明自己的观点;

  效果2:礼法,‘有礼,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评价:“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售价:500文太和五铢钱,并且每月需支付10文太和五铢钱的维护费用,可以装备儒学典籍增加能力。

  这名橙色随从继续说道:

  “高平郡公亲庙易立,敢问郡公的始庙如何立?”

  始庙?就是认祖宗了,众人也看向苏泽,认祖宗这件事可是相当重要的。

  比如北魏的元氏,当年拓跋氏是鲜卑的室韦部,据说祖先是居住在石洞内的。

  在太武帝时期,曾有乌洛侯人使者禀告北魏皇帝,在乌洛侯人居住地的西北还有拓拔鲜卑先祖留下的旧墟,并称拓拔人的祖宗石庙依然存在,并常有附近的百姓前往祈拜。

  之后,北魏太武帝派遣中书侍郎李敞远赴大兴安岭北麓,去考察乌洛候人所说的拓拔人的祖宗石庙。

  李敞不仅找到了所谓的祖宗石庙,还在这里举行了告祭天地的仪式,并在石庙中刊祝文于室壁之上。

  接着,太武帝又拿出了史书,找到了黄帝。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这两件事,算是将北魏皇室的祖宗定下来了。

  首先是拓跋部祖宗石室的发现,说明拓跋氏是鲜卑正统,是鲜卑最古老的部族。

  接着又拿出从史书中考证,说鲜卑是黄帝的子孙建立的,是华夏正统。

  此后北魏的始庙就是黄帝了。

  祖宗?

  苏泽哪里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

  苏通继续说道:

  “周时武王封颛顼高阳氏后裔忿生于苏国,所以高平郡公乃是高阳氏之后也!”

  苏泽自己也有点懵,怎么自己也成了“帝高阳之苗裔兮”了?

  但是重臣都纷纷点头。

  颛顼,五帝之一,同样也是黄帝的子孙。

  可为什么不和北魏皇室一样追祭黄帝呢?

  接着苏通一句话,又让众人皆惊。

  “晋乃金德,我大魏乃是火德。”

  五德始说是大儒邹衍结合了儒家和阴阳五行的说法,提出的一种朝代更替的“历史规律”。

  北魏自称承袭法统于晋,那火生金,就是火德。

  而颛顼,就是水神。

  邹衍曰:“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