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卷三 第187章 浴火
字体:     护眼 关灯

卷三 第187章 浴火

  “陛,陛下……”

  皇甫郦此时已经害怕到了极致。

  “臣,臣并无此意啊!”

  “并无此意?”

  刘协将身子微微前倾,顿时给予了皇甫郦极大的压力。

  “谒者仆射所说的并无此意是什么意思?”

  “如今这件事情只怕在长安已经传遍了吧?”

  “不提民情沸腾,单单是参与的官僚,便有数位九卿高官,甚至还有你的叔父皇甫嵩参与其中。”

  “你莫不是想告诉朕,这些人聚在一起发声,并非为了澄清吏治?”

  刘协将双腿撑开,两手肘在膝盖上,躬着身子,俯身去看皇甫郦的脸:“若不是为了这事?你们是想要做什么?”

  “难道,是造反吗?”

  最后三个字吓的皇甫郦一哆嗦,下意识的就跪在地上叩首:“臣不敢!臣不敢!”

  眼下火已经烧了起来,长安的民情、舆论,都不可能在此时消停下去。

  一定要让着火烧累了,将某些东西烧成灰了,才有可能停下。

  皇甫郦等人之所以有恃无恐显然也是因为他们清楚这一点。

  不过在他们的预想中,这火是烧向天子,烧向董卓。

  但随着刘协强行运用天子权威外加董卓的威慑干预,这把火终究脱离了他们的预期,转而烧向了更恐怖,也是更厉害的地方——

  吏治、宗族!

  而且皇甫郦此刻也明白了为何天子还有董卓会对他们不管不顾,甚至还以放纵的态度将这火烧的彻底旺起来。

  因为要让火烧起来,总归是要燃料的。

  如果是按照他们的预期烧向董卓,烧向天子,那燃料就是二人手中的权柄。

  无论天子与董卓谁取得最后的胜利,总归是会造成权力的真空。而这些真空,就是把这把火焰焚烧掉的地方。

  同理。

  刘协想要让这把火烧向吏治,烧向宗族,也一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刘协没有高尚,不可能割肉喂鹰,用朝廷和自己去充当燃料。

  恰好皇甫郦这些人联合起来,那刘协干脆就直接将其投入到火炉当中,充当柴薪。

  一个皇甫郦肯定不够格。

  但有那几位九卿,甚至背后还有皇甫嵩这尊大神,那这燃料勉强算是够了。

  可以想象,朝廷一旦要对吏治和宗族动手,必然会引起反对势力的强烈反扑。

  既然会反扑,就必然有损失。

  而皇甫郦这些人,就是刘协丢出去的损失。

  也就是,马上要燃起这把火的燃料。

  刘协提醒皇甫郦:“谒者仆射之意,朕会立刻让朝廷各级官员知会。”

  “想必从今天起,谒者仆射会有的忙了,还请谒者仆射一定要注意身体,千万不要累垮了,知道吗?”

  刘协还问左右宫人,有没有鹿茸、人参一类的补品,将其统统赐予给皇甫郦。

  皇甫郦面如土灰。

  这自然不是天子的关心。

  而是天子在告诉他——可千万别死了。

  至少,在这把火结束前,万万不能死了。

  若是死了,这火烧不下去,那天子会很生气!

  当接过手中的补品时,皇甫郦的身子重重跌倒在一侧。

  他知道,完了!

  一切都完了!

  刘协看了眼皇甫郦,便吩咐随军书佐——

  “拟旨吧。”

  “谒者仆射皇甫郦,忧国忧民,感慨世道多艰,百姓难以聊生。故上书于朕,以为应当明察秋毫,澄清吏治,使清风徐来,浊气尽散,如此才能够使国运昌盛,民安物阜。”

  “今特以皇甫郦为廷尉,澄清朝廷吏治,教化乡间宗族,以安皇甫郦忠义之心。”

  随着皇帝大印盖下,皇甫郦彻底荣升九卿之一的廷尉。

  但皇甫郦脸上看不到任何一丝笑容。

  因为他知道,这不过是幌子罢了。

  所谓的“廷尉”,不过是天子担心自己的躯干太单薄,引动不得太大的火势,便又在外面绑了一层干草布匹,再将自己投入火坑。

  可偏偏,他还不能拒绝。

  这把火是他点起来的。

  如果不将他给焚烧干净,那这火是绝不会停止的。

  皇甫郦绝望的看向刘协。

  他此刻也想到了史书上的一句话——

  “刘氏天子,多刻薄寡恩!”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天子竟然在这个岁数就有了这样的心智。

  本来皇甫郦以为开创了永元之隆的汉和帝能够在及冠之年从外戚手中夺取政权已经足够妖孽。

  可和同样是在及冠之年,同样是天子的刘协相比,皇甫郦甚至觉得和帝怕是远远不及当今天子。

  有这样的天子,皇甫郦只觉得一片灰暗。

  或许对于大汉而言,有这样的天子是绝对的好事。

  但对于自己而言,这样的一位刘氏天子绝对是自己的噩梦!

  也不知道,在这场大火中,这位天子要烧死多少人才肯罢休,才能完成自己的目的……

  皇甫郦的预感没有错。

  从他出来开始,便有几名侍卫一直跟在身侧。

  表面上是在护卫他的安全,实则却是防止皇甫郦偷偷死了。

  而随着天子诏书的发布,这场火也瞬间燃到了高潮!

  无数官僚、百姓都被有意无意的卷入进来,助长了这场火势。

  街边巷角的流言,

  深宅大院的密谋,

  这些都化作一股股气流,在政坛上刮起一股巨大的风暴!将这火焰彻底卷向天际!

  “临洮的事有结果了!”

  “皇甫郦上书请求天子澄清吏治!”

  “什么?你不知道谁是皇甫郦?皇甫嵩总知道吧?皇甫嵩正是皇甫郦的叔父!而且还有好几位九卿也参与到了其中!”

  “……”

  当消息焚烧到太尉府的时候,杨彪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

  但架不住杨彪人老成精,在琢磨一番后瞬间就明白了天子的意图,当即吓出了一身冷汗!

  正是这一身冷汗的出现,导致杨彪实实在在的大病了一场,卧在床榻上牙齿不断打颤。

  他抓住身旁杨修的手吩咐:“儿啊!以后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你虽然算的上聪慧,但在天子面前就是蠢猪!我们所有人都是蠢猪!你以后对待天子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用心以诚!明白吗!”

  杨修这些天也看出了天子的布置和算计,亦是有些浑身发寒。

  “父亲,孩儿懂了。以后绝对好好当个郎官,服侍天子。”

  “啊呸!你还想当郎官?”

  以杨修的身份,若在以往,自然随随便便就能举个郎官,前往天子身边服侍。

  但杨彪有预感。

  随着这把火烧完之后,天子绝对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你就老老实实的去看书!听说天子喜欢阅读兵法,也喜好诗词文赋,你就抓这两个方面!其他的小算计全都给我扔掉!”

  杨修挠挠头:“喏,孩儿一定听父亲的。”

  ……

  第一天,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第二天,开始有人检举官吏,检举世家宗族。

  好巧不巧。

  被检举的这些人,正是皇甫郦那一众势力中的那些官僚。

  好几位九卿都被检举出曾经的过失,被疯狂的弹劾。

  就连皇甫嵩也被扒出了好几件丑事。

  确实,皇甫嵩本人没什么问题。

  但他的子侄呢?晚辈呢?甚至妻族、远亲呢?

  别忘了其侄皇甫郦上书天子的公文本就是针对“管教无方”开始的,凭什么你皇甫嵩能够浊淤泥而不染?

  本来清誉满身的皇甫嵩瞬间被一大堆腌臜事扯入其中,其平定黄巾之乱的功绩仿佛顷刻间化成了乌有,一时间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这些被攻击的高官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比如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

  哪怕他一开始就不想参与此事。

  但被卷入这场大火中,一切的一切都由不得他了。

  皇甫坚寿也开始反击那些想要攀咬皇甫嵩的官僚、宗族。

  这种斗争,一旦开始,只会越演欲裂。

  第五天后,这场大火终于触及到了某个临界点,直接轰然炸开!

  两个互相攻击的官僚在市肆相遇,两人的纷争逐渐从口角变成了械斗,再从械斗变成了人命。

  而如今大汉朝的官僚,身后哪个不是有豪族在支撑?

  就算没有豪族,但你都站在那个位置了,你的家族自然也就变成了豪族。

  两人的宗族离的并不远,被害那官僚的宗族听到此事后当即大怒,直接就招呼族人前去讨要个说法。

  可说法若是那么容易讨到,这天下早就太平了不是?

  两大宗族也和那两名官僚一样,从口角之争演变为了械斗。

  待当地官府得知赶到时,已经是死了数十人!

  甚至在这数十人中,还有一名是地位尊崇的三老!

  那名三老足足已有八十的高寿!

  便是大汉天子见到了,也要恭敬问候,不敢失礼。

  可现在,却死在了一场械斗中?

  一些反应快的官僚瞬间意识到——

  事情闹大了!

  而天子仪仗,也终于在此刻姗姗来迟。

  据说天子在听到有三老死在械斗中的消息时,亦是颇为愤慨,直接下令将两方宗族全部缉拿!

  但这还远远不够!

  天子还下了另外一道诏令——

  “凡近日检举官员者,通通下狱!”

  “尤其是廷尉皇甫郦罔顾圣恩,煽动官吏宗族,酿成惨剧,其罪……当诛!”

  数不尽的铁骑涌入长安,其身上的肃杀之气终于让长安城降下温来。

  “这把火烧完之后,大汉自当浴火重生!”

  (本章完)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