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大明:我是万历他爹 >274 推举人选
字体:     护眼 关灯

274 推举人选

  想着这些,他看向了皇帝。

  皇帝的胡子,此刻显得有些凌乱,不再如往日那般整齐划一,它的边缘略显松散,仿佛是长时间未曾细心打理的痕迹。

  胡须中混杂的几缕灰白,在阴天的昏暗阳光下的显得尤为明显,它们像是疲惫的标志,悄然爬上了皇帝的脸颊。

  胡子的末梢微微翘起,不再平顺地下垂,这微小的变化无声地诉说着皇帝的忙碌与辛劳。

  他的嘴角紧绷,胡须也随之紧贴着皮肤,仿佛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些原本应该柔软服帖的胡须,现在却显得有些僵硬。

  “陛下…疲惫啊!”

  接着,他又看看自己的胡须。

  《明史·张居正传》的记载,张居正“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这表明他的胡须不仅长,而且与其英俊的面容相得益彰,展现出古典雅致的美男形象。

  甚是很多人都叫他美髯公。

  浓密,坚挺,又长又细的胡须,是原始的雄性美。

  “白圭啊白圭!”

  “你未能为君分忧啊!”

  张居正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自责,他觉得自己的努力还远远不够,未能替皇帝分担足够的忧愁。

  皇帝的胡子,那稀疏的几根,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他的劳累与付出。

  张居正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不让再如此疲劳。

  “山东的事,难度很大!”,朱载坖说道,“孔孟之乡,新政的阻力是巨大的!”

  “对朕,对朝廷来说,是个难啃的硬骨头!”

  “两百万的欠款…要说那些士绅们会乖乖配合补上…信他们,朕还不如信土蛮会主动归降呢!”

  “所以,二位阁老,有什么推举人选吗?”

  “高阁老?”

  毫无疑问,这是个烫手山芋。

  接这个差事,就意味着此人将会得罪半边天下。

  山东是孔圣人的故乡,在儒家统治的年代,山东士绅所掌握的舆论力量是超乎想象的。

  而且,不仅仅是舆论,动武力方面他们也不差。

  明朝末年,顺军进入山东。

  济南城归降顺军。

  但顺军是个巨大的,极端仇富群体,进城就开始严刑拷打官员士绅,抢夺钱财。

  一个月后,济南士绅们揭竿而起。

  他奶奶的,反了!

  他们组织乡兵,联合力量,杀掉了顺朝官员。

  并且硬生生的打退了城内的几千顺军!

  并且昭告天下,重归大明。

  所以啊!这帮人不仅嘴皮子厉害,控制基层,武力值还不俗。

  前去追缴山东欠款的人,甚至有可能落水!

  高拱犹豫了一下。

  他是河南人,河南是北方诸省仅次于山东的经济强省。

  虽然他也仇富,为民着想,但还没达到为了百姓不要声誉,不要身后名的程度。

  “回陛下,臣想先听听张阁老的想法!”

  “不想说也行!”,朱载坖看到高拱把皮球踢了回来,不耐烦的说道。

  “张阁老?”

  “回陛下!”,张居正起身,“臣举荐山西右参议,郑洛!”

  “郑洛?”,朱载坖回忆了一会,“朕记得他,嘉靖四十一年,奉旨查办严嵩党羽鄢懋卿、万寀,万虞龙等贪污盐课案”

  “名声大震!”

  “且曾辅佐王崇古,在边境大败鞑靼!”

  “正是!此人是嘉靖三十五年进士,任登州府推官时,复审聚众盗矿案,改原判之误,使得上百名无辜百姓获释!还了百姓一个清白!”

  “查纠已判孙华抢劫案,使冤屈昭雪,真凶获捕!几十名百姓被平反。”

  “深得民心。遂被征入朝中为御史。”

  “而且,他少事寡母,以孝著名,出身艰难!”

  “家境一般,地方经验丰富,肯为民做主!是朕喜欢的类型!”,朱载坖喜笑颜开,“有没有被弹劾的经历?”

  “隆庆二年被被山西道御史弹劾暴行虐民,横行乡里,处事严酷!”

  “哦?事实是怎样的?”

  “事实上,那是因为郑洛在山西查处贪污!”

  “太原士绅王家的儿子奸杀了一名良家妇女,王家势大根深,找人顶罪!”

  “把府上一个下人的独子扔进了大牢等死!”

  “郑洛查着贪污案就查到了被王家贿赂的官员身上!于是这个案子也被扯了出来!”

  朱载坖已经知道结果是什么了。

  “那个山西道御史,不会就是被王家贿赂的官员之一吧?”

  “正是!”

  “王家找他求情,并隐瞒了案情!郑洛果断处理,才揪出他这个御史!”

  “朕想起来了!”

  “郑洛二案并查,一下子揪出了十一个巨贪!”

  “但因为擅杀王家儿子,朕以不升不降处理的!”

  “是!”,张居正点点头,“郑洛以孝成名,对母亲会很是维护!”

  “在审案时,王家之子一直对郑母出言不逊,反复羞辱,郑洛再三警告无果,忍无可忍之下,亲手斩杀!”

  “杀的好!”,朱载坖拍案叫绝,“这种畜牲,就该如此!”

  说完,皇帝看向了高拱。

  张居正说完了,该你了!

  “陛下!”,高拱的不情愿都写在了脸上,“这个…”

  “臣举荐方缝时…”

  “就定郑洛吧!”

  高拱一时怔在原地。

  “我是糊涂了吗?”

  “辽东现在的局面如此关键,方缝时怎么能离开辽东呢?”

  “完了!被皇帝嫌弃了!”

  朱载坖起身,看向张居正。

  “内阁拟旨,让郑洛进京觐见!”

  “是!陛下,臣还有些想法,以为可以准备!”

  “说。”

  “第一,将山东的报社数量增加三成!”

  “第二,让山东官员们就欠款一事上述表态!”

  “第三,选一个可信的武将人五军都督府,左军都督!”

  皇帝露出了笑意。

  张居正的三个提议都很好。

  增加报社是控制舆论的必要手段。

  让地方官员表态可以看出他们的态度,准备相应手段。

  让亲信勋贵出任掌管山东卫所的左军都督,是最后的暴力手段。

  三个提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好!内阁分别拟旨,发放下去!”

  “臣遵旨!”

  高拱被皇帝冷落了一阵子,十分尴尬。

  最后,皇帝甚至都没有让太监们送送他,就让他们回内阁了。

  (应届毕业生已经在工作,今日加班,暂亏欠一章…)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