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第131章 分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1章 分田

  

从未央宫中出来的李儒,不顾身上的伤痛,便直接收拾好行李,一路只走小道,朝关东方向而去。

  披星戴月,日月兼程。

  身后仿佛是有猛兽追赶,片刻不敢停歇。

  可李儒本就伤痕累累的身躯如何能够经历这般颠簸。

  在走到新丰县境内时,李儒正顺着侧道赶路,没成想双眼忽然一黑,之后便觉得自己脚踝失去了力气,狠狠磕在了旁边的石头上。

  当李儒再次醒来时,已是在一家农户之内。

  李儒下意识去摸自己的怀里。

  那里,有着李儒藏起来的一柄短刃。

  还在。

  确认了自己有反击的能力,李儒这才打量起周围环境。

  床榻上的被褥,早已沾上一层土黄色的腻子。

  屋内桌案上,放着几件陶具。

  再就是一对中年夫妻,正坐在胡凳上,同样好奇的打量着李儒。

  李儒想要挪动身子,这才发现脚踝处传来剧痛。

  但好在已经被捆缚上了布条,显然是经过了处理。

  “感激二位搭救之恩。”

  李儒挣扎着起身,想要朝着二人行礼。

  那妇人见李儒醒来,也不好多留,朝着自己丈夫腼腆笑了几下,便离开了屋内。

  “这位贵人可是伤了身子?”

  听到农户发问,李儒轻轻点头。

  不过李儒低头看看自己,又问农户:“我身形单薄,就好像是耄耋老人一般干瘦。身上也穿着并不贵重的衣物,如何能看出我是个贵人?”

  农户有些不好意思:“都是俺那妇人,生怕救了什么朝廷的罪犯,非要吵着看贵人的行囊。俺拗不过俺婆娘,便打开一看,却发现里面有朝廷的官印,这才知道原来贵人是朝廷的官吏。”

  李儒闻言去看自己的行囊,果然发现行囊的系法上与之前有所不同,显然是被人打开过。

  农户搓搓手:“敢问贵人是要去哪里上任吗?怎么也不带个护卫?”

  “奉天子之命,不易招摇。”

  李儒知道如何与这些底层人打交道。

  既然他们认为自己是官,那自己一定就要是官。

  对方闻言李儒是在奉天子之命,不由肃穆。

  “没成想当真是天大的贵人!婆娘!快上菜!”

  刚才出去的妇人此时也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一个餐盘。

  里面是几个土褐色的胡饼。

  此外还有一个小碗,里面盛着一些野菜熬煮的热汤。

  李儒看到这一幕,多少也猜到了对方的心思。

  无非就是等着验证自己真实的身份。

  若是官吏,自然有饭菜。

  可倘若没有,那怕是真的不好说了……

  农户也察觉自己方才有些太过势利,便不好意思的搓着腿:“听贵人也是关中口音,自然应当晓得俺们关中人都大方的很!和那些小气的关东人不一样!只是今年实在收成不好,所以只能这般度日。”

  李儒当然知道如今关中的情况。

  他拿过那土褐色的胡饼,轻轻掰开。

  有些硬。

  而且很松散,掰开的地方就好像崩开了一样,直接掉出好多细碎的渣子。

  “这便是今年朝廷抢种的蜀粟吗?”

  “正是。”

  农户叹了口气:“这东西吃起来不好吃,做起来也不好做,产量也不多,真是破烦死俺了!”

  李儒轻轻碾了一点碎末放入口中,果然觉得口感酸涩,要在嘴中干嚼好久才能够下咽。

  “确实不如麦饼或者粟饭。”

  李儒皱着眉头:“若是这般,今年汝等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农户忧郁道:“自然不好过!”

  不过转瞬间,他却又眉开眼笑:“其实也还行!今年春耕时,有几个县的大户不知道发了什么疯,非要将已经种下的蜀粟和菽拔掉,重新种上以往的麦和粟。”

  “可年前那般洪涝,那些东西种到田里如何能活?俺们今年只是吃的差一些,少一些,但那帮子大户怕是都没有粮食吃嘞!”

  虽然自己过的不好,但看到那些以往那些地主老爷们过的更不好,农户就开心!

  农户乐完又有些心有余悸:“其实俺们县当时也想着重新种下麦子和粟,毕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那玩意在关中怕是都种植了好几百年了,哪有轻易更换的道理?”

  “还是当时新来的县令,张既,张县令。他非不让大家改种,还专门让差役天天在田边看着。当时大家伙都骂张县令不是个好东西,但现在大家可都美美地夸张县令呢!”

  李儒一直默默聆听,没有言语。

  “要俺说,虽然今年遭了灾,但朝廷还是有本事的!”

  农户咂嘴:“听村里的老人说,关中要么不犯灾,可一旦犯灾,那就是大灾!大家伙都是要出去逃难的!”

  “今年虽然这灾也闹的厉害,但好歹不至于出去逃难!”

  “那逃了难,丢了祖宗家业的人,那还叫人吗?贵人,你说是不!”

  李儒很勉强的点了一下头。

  看到自己被贵人认可,农户更来劲了!

  “所以这日子只要还能过下去,那就咬着牙过呗!”

  “况且,俺那大儿子,壮实!俺也让他参军去了,来年说不定还能够分到些田来!嘿嘿!”

  农户虽然朴实,但显然还是有些自己的小算盘。

  李儒不解:“如今正是战乱,做父母的,怎么能让自己的儿子出去当兵呢?”

  农户却对李儒的话不太认同。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

  “以前的时候,娃娃们战死了就战死了,也不给些什么东西。就算有些抚恤,也够不上把娃养大的钱。”

  “但现在,只要当了兵,那就是成了府兵!就被分配到了军府!就能分到朝廷的田!”

  农户激动的搓着手:“这是好事啊!仁政啊!关中上一次分田是什么时候?哪怕是村里最老的老人都记不得了!现在当兵就有田分,这样的好事去哪里找?”

  而且农户还神神秘秘的说:“况且今年还有利好!”

  “俺婆娘又怀孕了!之前朝廷不是说了,今年育有子嗣的人家免除赋税吗?”

  “反正现在无事,大家都在家里可劲搞着婆娘,就盼着婆娘的肚子能赶紧大起来呢!”

  李儒对此事……有些不太好评价。

  听着对方的话语,李儒很快就吃掉了一个胡饼。

  还想去吃第二个的时候,李儒突然察觉到那妇人的眼神好似有些幽怨,直勾勾的盯着盘中剩下几个胡饼,便搞的李儒也有些不好意思,只是端起那碗野菜煮成的热汤一饮而尽。

  “贵人怎么就吃一个饼?快来继续吃!”

  “不了,已经饱了。”

  “一个胡饼能有多少?贵人放心再吃!”

  “真的饱了……”

  李儒与农户推辞了几句,又很认真的询问:“如今粮食紧缺,却还要养育孩子,怕是有些不妥吧?”

  农户奇怪:“那有什么不妥?”

  “虽然粮食缺,但俺也不至于连生养孩子的资格都没有了不是?”

  “况且虽然只是今年粮食缺,但看朝廷的政令,以后总是会好起来的不是?”

  “就比如俺家,今年不用缴纳赋税,明年又得了老大分得的那几十亩田地……总会有个盼头的不是?”

  “不光今年要生,若是明年朝廷还有这样的政策,那俺明年还生!要是后面朝廷继续给士卒分田,那俺还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兵!”

  农户说起这话时,充满着骄傲!

  “日子,总是会好起来的!贵人说是也不是!”

  日子,会好起来吗?

  李儒怔怔的看着农户,片刻后释然一笑。

  “说的是,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对了,汝方才说,令郎已经前去从军?”

  “正是!”

  李儒给出提点:“现在陛下仁德,派了教书先生前往军中教导士卒识字。”

  “首批先生中,大都是关中豪门家的子弟。其中说不定就有出身弘农杨氏、京兆韦氏的族人。”

  “汝可与贤侄言说,让他好好识字,并且趁此机会,在那些士人中留下印象。日后若有机遇,说不定令郎有机会能够成为官员。”

  “若是再有些机遇,甚至能够一飞冲天,成为朝廷中枢的大员也不一定。”

  农户听的两眼发亮:“还有这样的消息?成为朝廷大员?哎呦妈呀!俺可从未想过俺儿能够穿金戴银的,哈哈!”

  李儒心中默默纠正,那不叫穿金戴银,那叫青紫被体。

  穿金戴银,可是要下诏狱的……

  不过李儒还真不是在诓骗这农户。

  如今正是大汉两百年未有之大变革!

  这首批识字的士卒若是抓住机会,说不定还真能够一飞冲天,成为往日的中枢要员。

  将这个消息告知农户,李儒也算是还了对方对自己的相救之恩。

  李儒的脚踝只是扭伤,第二日在农户家中又吃了一顿早餐,便告别离开,重新出发。

  那农户的妻子在李儒走后显然有些不乐意,背后蛐蛐道:“什么贵人?白吃了俺们家两顿饭!走时还不留下些钱财,当真是穷酸!”

  农户不乐意了。

  “啥穷酸?人家能知道军队里的事情,那肯定是大官!”

  “和孩子的前途相比,两顿饭又算些什么?”

  妻子“哼”了一声,指责着自己男人:“谁知道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但那两顿饭可是真的!一天天的,都不知道精打细算的过日子!要不是今年种了蜀粟,怕是今天就能把你饿死……”

  “好了好了!烦死了!!”

  ……

  (本章完)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