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我的岳父汉武帝 >第八十三章 浪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十三章 浪费

  太子一直反对和匈奴打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话说回来了,如果不打仗的话,那么让这些将军怎么立功。

  让那些士卒又怎么获得封赏。

  本来自从卫青和霍去病死后,对匈奴的作战次数就不多了。

  如果这次再不打的话,也就意味着今年可能无仗可打。

  这让那些憋足了劲立功的将军们如何是好。

  毕竟和那些文官不同,将军不打仗,基本上是晋升无望的。

  “既然如此,那你就说出来吧。”

  刘彻示意刘据可以说了。

  “父皇,儿臣觉得,每年我们和匈奴作战,都耗费巨大,而且虽然斩首甚多,可是首级又有何用,这未免有些。。。”

  听了刘据的话,熟悉刘据以往做事风格的那些将军,闭着眼睛都能知道刘据接下来要说的话。

  无非是不符合圣人之道,劳民伤财。

  不如不打了吧。

  谁知道,这时候的刘据却话锋一转。

  “这未免有些太浪费了。”

  “浪费,这话从何说起。”

  刘彻看着刘据,笑着问道。

  “父皇,我们大汉出兵匈奴,是因为匈奴在我大汉烧杀劫掠。”

  “如果就这样斩下他们首级,是不是太便宜他们了。”

  刘据问刘彻。

  “这倒是的,那依你之见,应该如何。”

  刘彻反问道。

  “父皇,我觉得,应该设立一个劳动感化制度。”

  刘据口出惊人地说。

  刘彻早就已经知道答案了,所以没有丝毫的意外。

  “劳教感化制度,太子,你说说,何为劳教感化制度。”

  刘彻这是准备借刘据的口,把这件事说给众人听。

  “父皇,是这样的,儿臣认为,此次作战,我们汉军要改掉以往那些斩首为主的习惯。”

  “对于匈奴的部队,我们斩首当然更好,但是能不斩首的话,就以生擒为主。”

  刘据先是说道。

  “请问太子,这是为什么?”

  “如果不斩首的话,我们如何计算首功。”

  一位将军站出来,问刘据。

  此人名叫解清,当初也是跟着卫青出征匈奴的一员将领。

  其实当初在卫青的麾下,这个解清并不出众。

  甚至没有因为军功封侯。

  但是架不住解清身体好啊。

  在这个名将凋零的时代,他也算是熬出头了。

  最少,在这个大殿的将军里面,也算得上一号人物。

  “生擒的话,按照两倍首功计算。”

  “至于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大汉留着那些匈奴人还有用处。”

  刘据解释道。

  “还有用处,请问太子,这些匈奴人有何用处,难道太子有饲养蛮夷的习惯不成。”

  解清哈哈大笑,开起了一个玩笑。

  霎时间,朝堂里传出了阵阵笑声。

  不过,这些人也没有恶意。

  对于这些打仗的人来说,只要太子不反对战争就好。

  “本太子就是想养蛮夷。”

  没想到,只是一句区区的玩笑话,刘据却一本正经地应了下来。

  “太子,你养那些蛮夷有什么用。”

  解清不解的问道。

  “当然有用了,解清将军,请问,我们的士卒出来打仗,家里的是不是无人耕种。”

  刘据问道。

  “这,也不能说无人耕种吧,只是家里老弱众多,耕种起来确实比较困难。”

  解清扭扭捏捏地承认了下来。

  “既然这样,那么为何不用这些匈奴人帮助我们的士卒耕种。”

  “而且,这些匈奴人还可以承担修筑宫殿,开凿水利等工作。”

  “父皇,每次我们大汉开凿水利都有一些伤亡,让人心痛不已。”

  “甚至因为危险,以至于为了爱惜民力,延误工期。”

  “但是用了那些匈奴人,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刘据再次分析道。

  还没等解清反应过来,就有一个文官站了出来:“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啊。”

  “这些匈奴人都是桀骜之辈,把他们放到中原腹地,恐生变数啊。”

  解清嘿嘿一笑:“这个,我记得你叫上官楠吧。”

  “上官大人,这点你就多虑了,那些匈奴人进入了中原腹地,就像鱼儿离了水。”

  “绝对不会造次的。”

  “而且,还可以让人看着他们。”

  “谁敢造次,再杀了不迟。”

  “真当我们汉军的刀剑是泥捏的啊。”

  还没等刘据说话,解清就站出来反驳。

  能够当上将军的都不是笨蛋。

  其实解清在听到刘据的几句话之后,立刻认识到了这件事对于汉军的好处。

  所以不等刘据站出来,他先站出来把上官楠反驳了回去。

  “太子,你继续说,对或不对,自有公断不是。”

  刘彻示意刘据接着说。

  “父皇,儿臣的构想是,把生擒的匈奴人换成积分。”

  “比如一只军队生擒了一百匈奴人,一个匈奴人十个积分。”

  “这样的话,这只军队就是一千个积分。”

  “然后这些积分给将军三成,将军以下军官三成,士卒三成。”

  刘据把张凌的设想说了出来。

  “那还有一成呢。”

  上官楠再次问道。

  “还有一成归那些后勤的民夫和朝堂上的诸位大人。”

  “这些积分可以换取匈奴人的劳动。”

  “比如,十个积分可以换匈奴人帮助耕种土地一个月。”

  “或者其他杂务。”

  “再比如,一百个积分可以换匈奴人代替士卒或者士卒家人服徭役。”

  “这些积分伴随士卒终身,士卒战死,可以让其家人继承。”

  “甚至,那些匈奴人的女子,也是心慕我们大汉朝的。”

  “可以让那些老卒用积分换取匈奴女子成亲。”

  “一旦成亲之后,匈奴女子即刻给予我大汉户籍。”

  “至于这些事情具体多少积分合适,那还要请大家一起斟酌。”

  刘据把张凌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众人都没有说话,因为刘据的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过于宏大了,需要大家用很长的时间消化。

  不过,貌似这样做,大家都有好处。

  这时候,桑弘羊站出来问:“太子,你说的这些能不能实行暂且不论。”

  “我就想问问,万一匈奴人消极怠工,那又如何。”

  刘据想也没想的说:“给那些匈奴人也设立积分制。”

  “用劳动换取积分。”

  “一旦达到积分,即刻给予我们汉朝户籍。”

  “发往百越安置。”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