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不列颠之王 >第435章 各方考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35章 各方考虑

  曼纳海姆在外寻求援助的同时,

  芬兰国内也开始了大规模鼓舞演讲,从芬兰独立开始,苏俄就不是一个陌生的敌人。

  不仅军队的士兵明白这一点,

  工厂中赶制军火的工人,售卖土豆的农民同样明白这一点,无需任何电影的宣传,因为这是刻着骨子里的忌惮。

  在各条公路上向着边界奔赴的军队让他们感到不可避免的惶恐,但惶恐间夹藏的是愈发高涨的抵抗。

  特别是当苏俄人给出的条件,对外交使团的羞辱通过报纸的形式,彻彻底底摆放在他们面前时,这种抵抗赫然变成面对仇恨与不公化作的浓厚战意。

  他们不想国家被苏俄接管,不想世代居住的土地转眼之间便不属于自己!

  为此埃温德总统特地统计了全国的民意,

  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认为他们不该妥协,各种民间援助从全芬兰各个不同城市运了过来。

  它们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土豆,

  也有可能是几个金烛台,但无论是什么这些都代表着芬兰人支持这场正义的抵抗,支持在寒酷的凛冬中为芬兰为自己的国家付出血的代价。

  佩萨莫湾,

  听到收音机中的杂音,大难不死的尤瑞将嘴角的烟蒂撵灭。

  略带低沉的男声将莱托的汇报声打断。

  “近期北欧的军火激增,利润……可能。”

  尤瑞抬起左手,示意莱托安静下来后,默默将收音机的声音调大。

  “下午好女士们先生们,我想大家都得知了今早外交使团传来的消息,苏俄否决了我们提交的最终提案。”

  “并表示绝不会在汉科半岛上让步,我们忍受了他们的蛮狠无力,忍受了他们频繁往我们边界镇派的特工,忍受了他们随意安放在我们身上的罪名。”

  “甚至考虑过以文明的态度,乃至以近乎退让的方式争取和平。”

  “可我们还是低估了他们的野心,低估他们的下线,当所有外交的努力失效,我、你每一个芬兰人都不得不面临面临一个最坏的结果——战争!”

  提到最后两个字,

  尤瑞脸上没来由的出现了一抹笑意。

  莱托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也不明白尤瑞去苏俄的时间到底做了什么。

  但凭借着他回到芬兰的国际局势变化与愈发火热的订单,以及尤瑞嘴角这抹淡淡的笑意他大致能猜到这些事尤瑞绝对功不可没。

  “我相信没有人会喜欢战争,因为它代表着鲜血与生命,代表人类最大的暴力,但很遗憾,就算我们不想面对它,它也已经来到了了我们触手可及的头顶。”

  “它可能明天就会发生,也有可能在几个月后的冬季才会上演,但可以肯定的是苏俄人不会放弃,而我们会奋战到底。”

  “因为投降和逃跑不属于我们,也不属于芬兰,如果苏俄一旦发动进攻我们一定会拼死捍卫我们的领土,芬兰政府永不投降!”

  激昂的演讲让莱托这个外来人都微微点头。

  听着收音机里的声音渐渐消散,

  优瑞将玻璃杯倒满伏特加,

  望着窗外群情激愤的人群,表情除了笑意还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

  他成了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了历史的参与者。

  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席卷了他的全身,带给他除了金钱之外一种前所未有的刺激。

  “莱托别愣着了,准备好开始赚钱了吗!?”

  ……

  北欧的紧张局势,影响的不仅仅是北欧,整个欧洲都在为这场可能即将到来的战争议论纷纷。

  当然对于给予曼纳海姆支持,

  除英美叙有实际表示外,其他国家基本只在口头支持。

  “野兽再怎么伪装自己依旧改变不了野兽的本质,苏俄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朝着比他弱小许多的芬兰亮出了自己的獠牙。”

  “我们必须意识到苏俄问题比德国人要大的多”——《世界日报》

  “苏俄?远东的天堂?我们将逐步为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真相报》

  “毫无证据的污蔑与充满侵略意味的政治述求,都在为我们宣告一点,苏俄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他在违反国际法面前从未让人失望。”

  “他对领土的渴求让人大开眼界!”——《迈阿密日报》

  当然不是所有国家都坚定的为芬兰站队。

  在经济下行的年代,

  许多国家依旧保持着两不得罪的中立作风。

  他们既不想得罪苏俄这只庞然大物。也不想违背英美叙领头下好似代表正义自由民主的号召。

  当然也不是所有欧洲国家国家都不愿意帮苏俄说话。

  法国就是其中的特例。

  德国的开赴莱茵兰无疑对他们敲响了警钟,和因北欧局势与安布雷拉默默影响而掀起来的苏俄威胁论不同。

  法国从始至终都把德国作为自己的第一对手,

  德国才是他们看得见的威胁。

  “过分在乎苏俄的威胁会让我们选择性忽视掉另一个潜在的威胁,一个更大的威胁,德国派遣军队进入莱茵兰让欧洲的局势越发紧迫。”

  “英国必须从收回北欧方面的目光,直面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的德意志!”

  “安布雷拉应该停止对德的贸易,叙利亚卖出的每一把枪都会铸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德国曾经在欧洲挑起战乱,他们不会放弃了,他们马不停蹄的挑起另一场!”——《法兰西报》

  可单凭法国一个国家又怎么能阻止安布雷拉掀起的大势呢?

  经济衰退让法郎一再贬值,国力的减弱注定了他一个人无法扛起针对德国的大旗。

  安布雷拉只是稍微减少一点青霉素的对法出口,再加上丘吉尔的几句劝导。

  没过多久法国就自己沉寂下来,不再发表任何意见。

  本于近几个月进行的《法苏互助条约》签订也迫于国内国外的双重压力而无限期推迟。

  就算不想也不得不与大势合流。

  最开心的无异于德国,

  苏俄的举动帮他们吸引了足够多的目光,最重要的是也一并吸引了英国的目光!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