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241章违抗指令,好大的胆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1章违抗指令,好大的胆子!

  张伟看着他们制作美食的办法。

  这些东西在他们眼里其实并不算什么美食。

  因为他们就在西域。

  西域基本上都是这么吃的。

  要是在天寒的时候,他们甚至会把锅炉架起来。

  然后将这些羊肉扔入到汤锅之中。

  之后把这些大料扔入到汤锅之内,熬煮出一锅十分美味的羊肉汤。

  这种羊肉汤不仅可以驱寒,还能给人的身体补充一些盐分以及蛋白质。

  是行军打仗的犒赏之物之一。

  平常可是吃不到的。

  张伟把他们的制作方法记下来之后,拿出了纸笔。

  把羊肉的制作过程详细的记录了下来。

  这种吃法在京都并不是特别常见,要是能把这个方法传到京都乃至其他地方,应该又能让张家商行大赚一笔。

  张伟把这些方法记录下来之后,便默默等着他们做饭。

  就像张伟等他们做饭的时候。

  甘延寿的人终于追上了他们。

  甘延寿的人追上张伟等人之后,看着他们安营扎寨。

  且在这边埋锅做饭时,瞳孔微微放大,然后猛的翻下马背,三步并作两步,快速来到张伟身边。

  “张将军,大人让您回去。”

  这人来到张伟身边,冲着张伟拱了拱手,一脸凝重的说道。

  张伟就对此人的话置若罔闻。

  而是他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同时冲着旁边的人使了一个眼色。

  旁边的人自然明白张伟的意思。

  他立刻让人把这人的马给牵了下去。

  将马牵下去之后,张伟笑着说道:“我看兄弟年龄也不小了,想不想建功立业?”

  “北匈奴本来就觊觎大汉,现在更是无视两国之间的约定,冒然对大汉动手。”

  “哪怕他们只在边境游荡,但也侵犯了大汉的权利,要是不将北匈奴解决,大汉又如何安定?”

  “且西域这边也不是特别平静,甚至有人查看到,这边的国家和北匈奴有联系。”

  “一旦此事查清楚,确定匈奴和西域诸国有关,其他国家肯定跑不了。”

  “要是能趁机拿下北匈奴断了他们和西域国之间的联系,咱们可算是为了大功。”

  “这要是回去,一定能封侯拜相,甚至能平步青云。”

  小兵被张伟忽悠的头晕眼花。

  是这样吗?

  可他们这边才这么点人。

  北匈奴就算再怎么不堪,那也有几万的精兵强将。

  他们这么点人,根本不可能是对方的对手,还有可能被对方包饺子。

  怎么可能断开北匈奴和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

  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看了看张伟。

  眼神坚定,重新说道:“张将军,大人有令,让您立刻回去!”

  对方如此不识趣。

  张伟脸上的神色也微微发生了变化。

  他收敛了脸上的笑容。

  然后看着面前的小兵。

  “既然你不相信,那本将军就让你瞧瞧。”

  “本将军既然当了这个先锋,自然会为大汉拿下一城。”

  “无论是北匈奴还是西域国,都别想打大汉的主意。”

  张伟说完之后,让周围的人把小兵捆了起来,直接扔到帐篷之中。

  他得让这人亲眼看看,他们是如何立功的。

  后面的人看到这人如此碍事。

  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然后按照张伟的吩咐,用牛皮制成的绳子把这人捆绑了起来。

  把人捆绑之后,便把人带了下去。

  人进帐篷之中的时候,带他过来的人不屑的说道。

  “你知道张将军是什么人吗?”

  “张将军在来西域之前,那可是常胜将军,从来没有败绩。”

  “有张将军带队,我们怎么可能输?”

  “别忘了,张家胜出将军,还记得咱们的开国将军吗,也有张家的功劳,人家也是姓张的,更不是张将军的祖宗。”

  “就算不相信张将军的实力,也得相信他们的家学渊源。”

  “反正有张将军在的地方,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战败的情况,这一战,咱们一定能赢得漂漂亮亮。”

  “你不想领功就罢了,可别阻拦我们。”

  走过的人说完之后,冷哼一声,直接把帘子拉了下来,转身离开。

  帐篷里面的人听闻此言。

  眼眸瞪得老大。

  这些人是被张伟下了降头吗?

  怎么一个个的都如此听张伟的话?

  他们只有这么点人。

  北匈奴一旦和西域的国家联合。

  他们的士兵人数只会无限往上增长。

  在不知道对方人数的情况之下,贸然进入,只会让他们以身犯险。

  甚至有可能羊入虎口。

  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一个传讯兵都知道。

  怎么张将军不知道?

  还要让这些人跟着他一起去送死。

  难道大汉的士兵在他眼中并不算人命吗?

  他满脸着急。

  本来是想挣脱束缚的。

  可捆绑他的东西是用牛皮制作而成。

  牛皮筋制作而成的绳索一般人根本真脱不开,如果是蛮力的话,还会越绑越近。

  没办法,他只能精神萎靡的待在帐篷之中。

  最后听着外面的人狂欢。

  他还听到了张伟的声音。

  张伟从来就没意识过这场战争会失败。

  好像在张伟这边,就没有失败过的战力。

  他不知道张家是如何培养人才的。

  也不知道张家是如何让他们拥有如此自信。

  他只知道。

  他们这队人马要完蛋了。

  就在张伟准备对北匈奴动手的时候。

  京都这边。

  未央宫之类。

  刘奭得知西域的事情之后。

  整个人都是慌的。

  他这人意志力不强。

  而且是一个拿不定主意的人。

  再加上他是崇尚儒学之人。

  这也导致他的手段不是特别严厉,对行军打仗这一块不是特别精通。

  当他得知,西域都护没有执行他的命令,反而准备对北匈奴动手的时候。

  气得浑身发抖。

  没办法。

  之后只能将几位辅佐大臣叫了过来。

  乐陵侯是第一个抵达未央宫的。

  进入未央宫之后,乐陵侯冲着刘奭拱了拱手。

  刘奭看了看乐陵侯,就如同有了精神支柱一样,连忙走了过去,把乐陵侯扶了起来。

  “爱卿快快请起!”

  乐陵侯受宠若惊。

  他一脸诧异的看着刘奭。

  这还是刘奭第一次单独照见自己,还真是让他有点受宠若惊。

  他是唯一一个不同意刘奭以儒学治国的大臣。

  可偏偏,辅佐刘奭的其他两个大臣都是以儒学出身。

  他们都崇尚儒学。

  老是和自己做对。

  他一个人怎么可能是两个人的对手,只能在那边和他们打擂台,和他们形成制约之势。

  现在看到陛下突然把他叫过来,乐陵侯自然十分慎重。

  他以为刘奭想清楚了,要让他去办一些重要的事情。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

  就在乐陵侯以为,陛下只召见了他一个人的时候,门外突然有侍从传报。

  太子太傅和少傅齐齐走了进来。

  他们两人进入未央宫。

  看都没看站在旁边的乐陵侯。

  而是特别手守礼的人冲着刘奭进行大礼参拜。

  在他们看来。

  君臣有别。

  陛下是君,他们是臣。

  对待君上,就应该拿出对待自己父亲的那套礼仪。

  甚至还要往上抬好几个台阶。

  在这样的思想之下。

  他们对待刘奭自然无比恭敬。

  “臣拜见陛下!”

  “臣拜见陛下!!”

  刘奭看着两人对自己如此有礼。

  脸上露出了一抹满意的神色。

  他之所以崇尚儒学。

  就是因为这些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他。

  不像父皇在世的时候。

  父皇明明给他请了这些大儒,来教导他治国之道,可偏偏又不让他和这些人亲近。

  再加上他替那些被冤枉的大臣求情,还被父皇给狠狠申饬了一顿,要不是因为他是嫡长子,父皇都有可能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他殚精竭虑。

  他在父皇手中战战兢兢的活了这么多。

  早都已经活够了。

  他想让所有人都臣服于他。

  他想让所有人都恭敬的对待他。

  他甚至不愿意做出选择。

  因为他已经被人打压惯了。

  他在太子之位之上的时候,无论做出哪一个决策,都会被人否决。

  甚至还会被先皇批评。

  久而久之,他已经对自己的决策没有任何信心,索性把朝中之事全都交给了手中的大臣。

  这也导致了他对朝堂的掌控不是特别强。

  现在看到太子太傅和少傅对自己这么恭敬,刘奭心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然后上前,把这两人扶了起来。

  “两位爱卿不必多礼!”

  乐陵侯已经牙酸的不行。

  陛下这是干嘛?

  有他在不就行了吗?

  朝中大事现在都由他说了算。

  哪怕是陛下,也得经过他的同意,才能将权力下发下去。

  怎么现在把这两个货给召见了过来?

  这俩货在他眼里就是无能的废物。

  满嘴的人礼智仁义。

  这东西虽然有一定的作用。

  但也不能拿这个来治理国家。

  如果这个国家处于强盛时期,用这套方法倒是可行。

  可现在这个时候分明不行。

  大汉内忧外患。

  北方的匈奴虽然已经平定,但北匈奴对大汉的积怨已经日益增加。

  不仅仅是北匈奴。

  西域的那些国家也开始有些不太安分。

  那边的国家还是太多了。

  他们不能将其统一,只能让他们各自治理。

  这也导致出现了很多不好的情形。

  甚至会让他们彻底分裂开来。

  本来就不是什么好的现象。

  现如今,这些人竟然有和北匈奴合作的趋势?

  这要是让他们和北匈奴合作,大汉可能又得遭受灭顶之灾。

  大汉经历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把北方的战火平定。

  要是这种局面在陛下手中被破掉。

  那才真是离了大谱了。

  刘奭把人扶起来之后。

  便让旁边的人给他们赐座。

  他向来都是一个仁慈的君王。

  无论是谁,他都一视同仁,对他们十分宽厚。

  乐陵侯看着太子太傅和少傅旁若无人的坐在座位之上,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这些人也太不守规矩了。

  他们是君。

  陛下的赏赐他们可以接,但也不能如此的光明正大吧。

  还说他们是崇尚儒学。

  连这点都没做到,全部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他本来是想重新利用先皇的法家思想。

  以严刑峻法治国。

  现在这个时候不是特别太平。

  大汉天灾不断。

  粮食产量又不是特别高。

  虽然在张兴民的励精图治之下,大汉的粮食产量有了提升,但对于整个大汉而言,还是太过于杯水车薪。

  大汉需要养活的人口基数实在是太庞大了。

  再加上大汉的人口也在日益剧增。

  在这种情况之下,粮食显然不够用。

  一旦出现天灾,他们就会居家搬迁。

  这就会导致流民频发。

  这些流民出现之后,他们也不会安分守己,尤其是那些穷凶极恶之人,甚至会趁乱生事。

  这种时候,严刑峻法才是最有利的。

  偏偏陛下又是一个特别仁慈的人。

  他不可能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索性两耳不闻窗外事。

  甚至不处理这些事情。

  如此的掩耳盗铃,他都忍不住有些好笑。

  看到两人都坐了下来,乐陵侯也不好阻止,也只能在旁边坐了下来。

  等所有人都坐下之后,刘奭这才走到首位之上。

  他将近今日呈上来的奏折交给了下面的人。

  “朕听闻西域都护府之事,大为震怒!”

  “那些人竟然敢违背朕的指令,私自对北方匈奴动手,还想挑起北匈奴和西域各国之间的关系。”

  “他们这是逼迫北匈奴和西域各国联合,一起来对付大汉。”

  “对于这群不听诏令的臣子,各位有什么建议?”

  刘奭的话让太子太傅大为震惊。

  他惊讶地从座位置上站了起来,然后冲着刘奭拱了拱手。

  “陛下,我朝哪会有如此穷凶极恶之徒?”

  “他们竟然敢违抗陛下的命令,难道是想造反不成?”

  “要不要派监察使前往,看看他们的真实举动,如果他们有异性,陛下当定斩不饶。”

  “派什么东西?”

  乐陵侯听到萧望之开口,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也跟着从座位之上站了起来。

  这群蠢货。

  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就只听到违背诏令这几个字是吧?

  至于他们为什么违背诏令,都不需要去查的吗?

  甘延寿是他亲手扶持上去的人。

  还和他有亲密的联系。

  甘延寿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甘延寿不是某人冲动之人。

  更不会无缘无故对北匈奴动手。

  既然甘延寿要对北匈奴动手,说明北匈奴和西域各国已经对大汉产生了威胁。

  必须尽快将其铲除,否则后患无穷。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