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220章西域都护,斩断臂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0章西域都护,斩断臂膀!

  另一边。

  张兴民找上张相齐。

  在他看到张相齐的时候,张兴民脸上的神色肉眼可见的发生了变化。

  “兄长让你来京都到底是为了何事?”

  “难道就只是为了送一个人头?”

  “都护府还是在张家的提议之下建立的,目前不过成立几年而已,你去那边,就不怕会有生命危险?”

  张兴民幽幽的看着张相齐。

  此人是张家在军营之中最高的军事长官。

  这人要是死在西域都护府那边。

  确实是张家的损失。

  他把话说的这么明白,就是想让人看清现实。

  让他不要冒然动手。

  最好能向陛下提出辞呈。

  哪怕是去西南方向,都要比去西域好的多。

  自从丝绸之路开通之后。

  大汉和西方各国的交往多了很多。

  他们互通往来,确实增强了诸国之间的国力。

  也让诸国之间的文化得到了相融。

  大大推进了大汉从西方各国之间的互动往来。

  大汉和西方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亲密。

  但也仅此而已。

  随着匈奴的突然南下。

  对方自然想把西方的权利收回来。

  在丝绸之路还没有开通之时,西方诸国基本上都在匈奴的统治之下。

  匈奴本来就是游牧民族。

  他们有很多部族联合而成。

  在这些部族的联合之下,他们把西方诸国打的抬不起头,甚至奴役他们。

  要不是大汉打退了匈奴。

  这些人还在匈奴的手中讨生活呢。

  而且他们的经济也不是特别发达。

  国力也不是特别强盛。

  在无力强悍的匈奴面前,他们就如同待宰的羔羊。

  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直到大汉打败匈奴之后,他们才有了自主生存的能力。

  至少没有匈奴的骚扰。

  这些年,西方诸国发展的很迅速。

  他们的国力迅速发展。

  现在至少可以和大汉平等的对话。

  如今,匈奴重新复出,这些人自然无比恐慌。

  楼兰国也在其中。

  楼兰国也是西方的一个小国。

  本来已经臣服于大汉。

  却偏偏要听见匈奴的反间计。

  还对大汉动手。

  无疑找死。

  张相齐现在诛杀了楼兰国的国君,而且还带着对方的人头回到大汉。

  陛下封他为西域都护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果是在之前,有着西域都护府的掌控权,自然是值得众人觊觎的存在。

  但现在的西域都护府,就是一个炮灰,是去送死的存在。

  张相齐现在答应陛下,去担任西域都护府。

  这不是找死吗?

  张相齐看了看张兴民。

  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明明是一母双生。

  怎么差别这么大?

  张兴民这些年沉浸在温柔乡里,怕是已经忘记了张家的训诫了吧。

  看着在他面前的张兴民。

  张相齐摇了摇头,开口说道:“首辅既然如此有能力,不妨去和陛下提一提,看看此时可有转圜的余地?”

  张兴民瞬间沉默。

  这件事和他有什么关系?

  他好不容易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

  好不容易成为首辅。

  他自然得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打起来的基业落入他人之手吧。

  他就是想证明一下。

  哪怕张伟没有在京都之中,他也可以凭一己之力成为朝堂之上最重要的人。

  甚至成为陛下最为倚重之人。

  因此,他不可能因为这件事情去触怒陛下。

  “这件事既然是由你提出来的,自然得由你去说。”

  “且你刚刚立下大功,要是你现在提出辞呈,陛下也不会有任何意见。”

  “以你现在在军中的威望,哪怕离开军营,别人应该也会敬重于你,又何必把持权力不放?”

  “如果我是你,就会选择激流勇退,在这最关键的时候上交权利,让陛下对张家放心。”

  “嘶!”

  此言一出。

  张相齐都忍不住了。

  他一脸认真的看着张兴民。

  把自己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首辅大人,您和张将军乃是一母同胞,且一母双生,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家主现在还在北方为张家百年基业努力,您在京都做些什么?”

  “田千秋和御史大夫都快骑到张家脖子上了,你是看不到吗?”

  “这两人分明已经联合,目的就是为了把张家拉下马,且这两人极有可能是陛下的人,一旦他们和陛下联合,极有可能会让张家无翻身之地。”

  “首辅大人,别忘了张家的家训。”

  张相齐说完之后。

  看了看四周。

  确定没有人偷听之后。

  他这才上了马车,让车夫带着自己回军营。

  他现在已经收了皇命。

  自然得抓紧时间。

  把京都的事情处理妥当之后,他便会带兵北上。

  然后去当这个西域都护府。

  他可没忘张伟给他的嘱咐。

  途中遇到张伟之时,张伟已经猜到刘弗陵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果不其然。

  刘弗陵还真让自己去西域,镇守边疆。

  这为自己的金蝉脱壳提供了条件。

  他之所以进入军营。

  之所以爬到这个地步。

  就是为了都护府的位置。

  设立都护府是张家最先提出来的。

  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而是为他的金蝉脱壳提供条件。

  丝绸之路确实连通了大汉和其他国家的往来。

  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隐患。

  因为大汉太过于富庶。

  国力也很强盛。

  他们看到了大汉的美好。

  这些人都有些蠢蠢欲动。

  匈奴现在突然进攻大汉。

  他们极有可能会选择和匈奴合作。

  这个时候去都护府,确实会有生命之危,但也有很大的机遇。

  他现在知道张伟这样做的目的。

  自然得进行到底。

  张兴民见张相齐离开之后。

  整个人呆滞在了原地。

  他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这不是他们这些学子的终生夙愿吗?

  之前在叔父的教导之下,他对大汉确实没有死心塌地。

  也不是特别忠诚。

  可自从进入大汉朝堂之后,他看到了大汉的民生艰辛。

  他只想让自己的所学能造福大汉百姓。

  让大汉百姓能衣食无忧,快活度日。

  难道他这也错了吗?

  他担任大司农的这段时间。

  让大汉的粮食产量提高了很多,也养活了不少人。

  而且在他的努力之下,他让陛下减免赋税,让百姓安居乐业,更让其在各郡县之地设立粮仓。

  这些措施都让大汉的国力在稳步提升。

  人口也在不停增长。

  他觉得自己是有功于大汉的,并没有做对不起张家的事情。

  可张相齐刚刚那是什么眼神?

  好像他是什么千古罪人一样。

  他的确对不起张家,但却从未做对不起大汉的事情。

  张家也在他的庇护之下发展壮大。

  他自认他没违背家训。

  就在张兴民准备追上去问个明白的时候。

  旁边有个侍从突然走了过来。

  “张大人,陛下有情!”

  张兴民听闻此言,身行僵硬了一下,然后猛然扭头,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随从。

  “你是什么时候过来的?”

  这人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他身边的?

  他有没有听到什么?

  张相齐刚刚的话可是大逆不道之言。

  这话要是传到刘弗陵耳中,刘弗陵可能会直接对张家动手。

  旁边的随从看着一脸紧张的张兴民,笑着说道:“张大人放心,不该奴婢听的,奴婢一个字也没听。”

  “张大人,陛下已经在未央宫等候多时,还请张大人前往一叙。”

  张兴民看了看面前的随从。

  心中无比忐忑。

  然后快速来到刘弗陵的未央宫。

  边走,张兴民便越发的紧张。

  什么事是不能当着众人面说的?

  他都已经快要离开皇城,陛下却在这个时候叫住他,而且让他重新回到未央宫议事,不会是因为张家的事情吧。

  张兴民怀着忐忑的心情。

  喘喘不安的来到未央宫。

  “张大人,请!”

  随从看了看张兴民,冲着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张兴民看了看身边的人,只能硬着头皮踏入未央宫。

  当张兴民进入未央宫之后。

  便看到在上方奋笔疾书的刘弗陵。

  不得不说。

  刘弗陵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虽然年幼,但却承担起了一国天子的重担。

  在刘弗陵继位之时,确实没有做出有所大汉国力之事。

  反而让大汉蒸蒸日上。

  刘弗陵就是他心目中的明君。

  他是想不做这样的人的。

  可偏偏他又是张家的人。

  张家在大汉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因为张家大部分的能人都死在大汉的发展历程之中。

  而且,有一大部分人都没有被列入史书。

  这无疑是想抹除他们张家的功绩。

  当然,绝大部分人都还是有名有姓。

  且被记入史册的。

  对于张家先祖。

  张兴民也很犹豫。

  他在未央宫的大厅之中站了很长时间。

  思绪不知何时飘远。

  也不知过了多久。

  刘弗陵这才抬头。

  在他看到不远处的张兴民时,当时才反应过来。

  立刻从坐椅之上站起身,然后绕过龙案,走到张兴民面前,把人扶了起来。

  “瞧朕这记性!”

  “朕这段时间忙着西南方向的事情,一时不查,还望张大人见谅。”

  “你们这些混账东西,还愣在那里干嘛?还不赶紧给张大人搬张案几!”

  刘弗陵冲着旁边的随从吼道。

  旁边的随从立刻走了下去,然后给张兴民搬了一张案几。

  张兴民心中一暖。

  刚刚的不平就瞬间消失。

  然后认真的看了看刘弗陵,摇了摇头:“陛下,臣无事!”

  “张爱卿,朕这次让你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做!”

  刘弗陵一脸认真的看着张兴民。

  把他想要做的事情和张兴民说了一遍。

  张兴民可以说是正人君子。

  而且端的是君子之风。

  张家把张兴民培养的很好。

  而且将他培养的十分端正,让他无法跨越心中的那层障碍。

  他刚刚登基之时。

  也曾在大司马那边听说过有关张伟和张兴民的事情。

  张伟和张兴民都要大他很多。

  这两人初入朝堂之时,已经是及冠之年。

  这两人通力合作。

  却是在短时间内纷纷位列九卿。

  实力极为强悍。

  在他父皇去世之时。

  还让这两人成为辅助大臣,一门双首辅,这可是从未出现过的事情。

  可他年幼。

  也无法反抗。

  只能暗中关注张兴民和张伟的心性。

  他怕人跟在张伟和张兴民身边。

  张兴民同张伟不一样。

  张兴民走的是文臣一道。

  在武学上虽然有所钻研,却不是特别深。

  他的人可以安然无恙的跟在张兴民身边,探查他的一举一动。

  根据他多年的探查。

  他已经把张兴民的习性了解的一清二楚。

  这些年。

  他一直按照张兴民的喜好做事。

  在朝堂之上,他也经常给张兴民鼓励,让张兴民可以放手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张兴民渐渐向自己卸下了心防。

  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代明君。

  而且有意归属于自己。

  他在探究这两人的时候。

  也知道这两人并非传言中的兄友弟恭。

  尤其是张兴民。

  张兴民虽然是正人君子,但他也是人。

  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张伟和张兴民纷纷成家之后,便分府单过。

  张伟身为张家家主,自然是要住在历代家主的居住之所。

  张兴民就必须搬离主宅。

  明明他们一起入京。

  还是一起进入朝堂。

  可张伟的光环就在张兴民之上。

  可能是因为张伟为兄为长。

  这也导致张兴民一直被张伟压得抬不起头。

  在这种情况之下,哪怕是正人君子,时间一长,心中也会有一些怨念。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才能乘虚而入,收服了张兴民的心。

  “陛下有所愿,臣定尽力完成。”

  果不其然。

  张兴民大听完刘弗陵的心愿之后。

  立刻把这个事情捞了过来。

  在他看来,这件事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就是跟着张相齐一起去西域都护府吗?

  他之前本来就不放心张相齐一个人前去西域。

  现在有他陪着,他也可以看顾一下张相齐。

  “如此甚好!”

  刘弗陵看了看张兴民,脸上带着一丝笑意,然后说道:“爱卿不愧是大汉的肱骨之臣,有爱卿在,朕便如同多了一只臂膀!”

  “朕得多谢爱卿!”

  刘弗陵一边说,一边往后退了一步,然后冲着张兴民深深拱了拱手。

  刘弗陵的谦恭有礼,让张兴民十分受用,然后连忙上前,把刘弗陵虚托起来,口中连连说道:“陛下折煞老臣了!”

  “陛下放心,老臣就算豁出这条命,也会为陛下办成此事,还望陛下放心!”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