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173章余晖不退,南方局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3章余晖不退,南方局势

  这都是张伟的死带来的好处。

  张伟到死那一刻都在为张家着想。

  甚至用自己的命打消了刘彻对张家的怀疑。

  张家商行的出现,让刘彻对张家分明已经有了猜忌之心。

  那段时间,刘彻对张家的态度已然发生了转变。

  就在众人以为,刘彻会孤立张家的时候,张家却突然崛起。

  重新出现在他们眼前。

  现在更是执掌一军,风头无两。

  张伟嫡系一脉再次进入朝堂,可能会掀起血雨腥风,他们必须得小心应对。

  旁边的尚书大人忍不住翻了翻白眼。

  这是强行让自己去南方吗?

  可能谁想去南方。

  这个是谁愿意接谁接。

  反正他不愿意。

  “宰相大人……”他还想为自己争取一下。

  却被公孙贺冷眼看了过来:“难道你想留在京都?”

  “你留的京都有什么用,能帮忙对付谁?”

  “张伟的人回到朝堂,你又能做什么?”

  “我的职位少说比你高几阶,做起事情来也方便一些,等你从南方回来,朝堂之上的事情肯定会解决干净,张家的人也不会对咱们造成什么影响。”

  “可是……”

  尚书大人还想说什么?

  比他官阶低的人多了去了。

  他留在京都,不也能帮个忙吗?

  有什么不妥的?

  真不知道这人在担心什么。

  “事情就这样定了,你们先去忙别的事。”

  “我先去会会张家的人。”

  公孙贺说完后,便起身离开了酒楼。

  众人不知道的是。

  他们交谈的内容早就已经被门外的随从记录下来。

  他们离开酒楼后,立刻有人将这边的情况汇报上去。

  酒楼后院。

  “呵!”

  张兴民看着手中的信息。

  眼中浮现出一丝冷意。

  他们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们虽年纪尚幼,但某些事情还是知情的。

  他们娘亲说过。

  他们的父亲不应该死的。

  就是因为这些人欺人太甚。

  才会让他们父亲病入膏肓。

  然后撒手人寰,弃他们于不顾。

  但凡他们父亲再多撑一段时间。

  他们也会有人庇护,不像这几年的艰难生活。

  虽然他们已经退隐朝堂。

  可还是有人没打算放过他们。

  这些年,要是没张家商行在后面作为依靠。

  他们怕是已经被别人暗杀了。

  此仇不报,他们对不起张家。

  更对不起他们的父亲。

  还有他们的小叔。

  叔父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可能是因为受了他们父亲的影响,为人比较正直,而且不懂变通。

  哪些人朝堂之上的所作所为,他叔父看过之后便过了。

  退隐朝堂之后,更是没找任何人寻仇。

  甚至没和朝堂之上的人有任何联系。

  好像真的销声匿迹。

  在他看来,叔父这样做,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都已经和对方敌对,别人怎么可能放过他们,哪怕他们退出朝堂,也会有人看他们不顺眼,想将他们除之而后快。

  既然如此。

  何不迎难而上?

  早些年,他们早就已经有举士入朝的资格。

  可都被他们叔父压了下来。

  之前还以为是他们学业不精,他们叔父想让他们再磨练几年。

  现在看来,这些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他们叔父不想让他们进入朝堂。

  可如今。

  看着上面的信息,他怎么可能弃之于不顾。

  不找他们报仇都已经算不错了。

  张兴民看着娟帛上面的信息,手都不由自主的紧握起来。

  然后将这东西扔到了火盆之中。

  看着火舌将信息吞没。

  张兴民这才从桌子上站了起来,然后整理了一下衣服,准备出门会客。

  回来京都这么长时间,也是时候和父亲的旧故见见面了。

  他要筛选一下。

  看看这些人中,有什么人可以为他们所用。

  又有多少人是真心忠于他父亲的?

  他父亲为张家做了这么多。

  为大汉更是殚精竭虑。

  可结果呢?

  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父亲死后,张家虽享受尊荣,但这又如何?

  大汉现在四海升平,并无战事发生。

  军中职权被削弱的很利害。

  张家大部分人都已待在军中,按照张家的部署稳步推进。

  这些人没有多少的能力。

  他们也没办法插手朝堂之事。

  随着大汉越发的稳固。

  军中之人的地位便越发的低廉。

  文臣现在更是站在武官上方。

  踏入朝堂,总得给张家开辟一条道路。

  好让他兄长能在军中安然无恙。

  “公子,您想去哪儿?”

  门外,一名侍从看着张兴民,眼中浮现出一丝担忧。

  和叔老爷想的一样。

  两位公子随着年龄增长,心思越发的琢磨不透。

  让人猜不透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大公子还好一些。

  为人比较洒脱,而且讲义气。

  心思的也比较容易猜。

  和大公子相处的人,都说大公子是比较随和的人。

  都愿意和大公子相处。

  而小公子就不一样了。

  小公子和大公子的性格南辕北辙。

  大公子跳脱随意。

  小公子内敛沉稳。

  这两人一静一动,要是相互合作,定能相得益彰。

  只是……

  两位公子并未在同一家书院就学。

  甚至没在太学读书。

  小公子经常在外游历。

  见识人非常人可比。

  再加上张家商行的帮扶,小公子已经有了人龙之姿。

  小公子在张家商行的地位要远超大公子。

  他是被张家寄予厚望的人。

  甚至有望成为张家下一任家主。

  身为张家家主,应该从大局考量,不应该计较这一时的得失,小公子有点太着急了。

  “三叔,您该回张家商行了。”

  张兴民在门口停了下来,扭头看着自己身边的老人,淡淡的说了一句。

  老人浑身一僵。

  看着张兴民的背影,无声的叹了口气。

  然后从自己怀中拿出了一封婚书。

  直接递给张兴民。

  “这是二老爷在去世之前,给两位公子留下的婚书。”

  “大公子的婚书已经被其拿去,您未来的娘子正在京都,找好门户之后,切记前去拜访。”

  老人将婚书双手呈给张兴民。

  张兴民没有拒绝,将婚书拿了过来。

  把所有事都吩咐妥帖之后,老人深深的看了看张兴民,转身离开了酒楼。

  张兴民望着对方离开的背影。

  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婚书。

  嘴角微微扬起。

  婚书这种东西,他其实并不怎么看重。

  无非就是商业联姻而已。

  对他来说,怎么样都可以。

  将婚书收拾妥帖。

  张兴民朝着屋外走去。

  外面已经有人给他备好马车。

  马车上正是张家商行的标志。

  张兴民坐着张家上岗的马车,来到京都东面的一条街道。

  在大汉。

  尤其是在京都。

  向来都是东贵西富。

  东边住的都是贵人。

  西方住的都是富商。

  北贵南贱。

  北方自然住的是普通百姓。

  南方皆是一些低贱之人。

  比如歌姬,或者下九流。

  张兴民让车夫停到一条巷道。

  然后便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之后进入其中。

  按照拜帖所指的方位,敲响了一户人家。

  房门敲响之后,很快便得到了响应。

  一位老仆把房门打开。

  看着站在屋外的张兴民,老仆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然后把大门彻底打开,冲着张兴民拱了拱手。

  “小公子,您来了,快请进!”

  张兴民点了点头,抬脚迈入小院。

  这是一座三进的院子。

  看着也不算小。

  可在这条街上,这已经算是很小的门户了。

  “多谢。”

  张兴民冲老仆道了一声谢,直接往旁边的书房走去。

  刚走到书房门口。

  里面便传来一道浑厚的声音。

  “是世侄来了吧,快请进!”

  张兴民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脚步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恢复如常,整理了一下衣衫,推门而入。

  “小子见过世伯。”

  进入书房后,张兴民冲着上首之人微微躬身。

  “世侄见笑了,快起。”

  上面的人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绕过桌案,直接来到张兴民身边,把人托扶起来。

  看着张兴民的样子,这人不由自主的红了眼眶,一时有些感慨。

  “都长这么大了?”

  “老夫还记得,当初参加你的满月宴时,那时你才这么点大,一晃眼,都成大人了。”

  老者有些感慨。

  还伸手比了一下张兴民小时候的个头。

  好像是在怀念。

  张兴民也跟着红了眼眶。

  脸上满是感激。

  同时往后退了一步,冲着面前之人躬身行礼:“世伯……”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看着老人有些于心不忍。

  连忙将他带到旁边的座位之上。

  让他落座。

  “世侄的是老夫已经听说了,这次能重入朝堂,也算是陛下对张家的厚待。”

  “世侄进入朝堂后,一定要谨言慎行,可别着了别人的道,更别中了别人的计。”

  “哎!”

  说到这,老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当年的张伟。

  张伟当年风姿绰约。

  是所有人追逐的对象。

  因为就没有张伟办不成的事。

  此人是真的提笔安天下,马上定乾坤。

  是大汉少得的能臣。

  要是没出后面的事情,张伟肯定可以问鼎宰相。

  甚至还能成为朝中重臣。

  绝对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可惜……

  可惜啊!

  想到当年的是老者,忍不住摸了摸胡须。

  然后看着坐在旁边端正不已的张兴民,心中又感慨万分。

  张家的家教确实很不错。

  张兴民虽未及冠之年,却风姿绰约,一看就是人中龙凤。

  难怪会在这么小的年纪被举荐入朝。

  等一下人把茶水上来后,老者轻轻的呷了一口,然后不经意的问道:“世侄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可找好居住之所?”

  面对长辈的询问。

  张兴民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冲着老者行了一礼,如实道来。

  “多谢世伯担忧,陛下已经亲赐,依旧还是旧居,没有任何改变。”

  张兴民的话,让老者不由自主的挑了挑眉。

  他认真的看了看张兴民。

  张家果然圣眷正浓。

  哪怕这么多年过去,陛下还是忧心张家,对张伟的后人亦是过分关注。

  张伟的后人才刚刚回来,陛下就让他们重回别院,这是想让张伟的儿子也成为大汉的尚书吗?

  时过境迁。

  陛下想这样做,问过朝中的大臣了吗?

  想着,老者看着张兴民。

  按照张兴民的年龄和资质。

  进入朝堂后,应该会成为一名小吏。

  如果有功绩,会让他继续往上爬。

  他现在有些好奇,张兴民到底是以什么职位进入朝堂?

  “世侄现在在何处任职?”老者想了想,直言不讳的说道。

  反正他也没想藏着掖着,他就想知道,张兴民现在在哪里任职?

  和他有没有接触?

  要是张兴民和他在一个部门任职。

  那他的麻烦可就大了。

  朝中现在已经成立了好几个派别。

  有不少派别都是抵制张家的存在。

  这些人肯定不愿意让张伟的后人重新立于朝堂之上。

  哪怕陛下让张伟的后人重新进入朝堂,他们也不会给对方高官爵位。

  甚至不会让他在短时间内起复。

  一定会拖他几十年。

  要是能拖到刘彻仙逝。

  那对他们来说就更好了。

  所以,他现在十分好奇,张兴民会在什么地方任职。

  张兴民挑眉看着面前的老者。

  这人已经被他列入敌人的名单。

  看来,是真的时过境迁,他父亲不在的这段时间,这些人都已经有了别样的心思。

  这人真当自己是个傻子。

  把什么话都说的明明白白。

  是因为自己不懂吗?

  他叔父给他取字慎独。

  就是要让他慎重独行,不要听信旁人的谗言。

  更不要走上他父亲的老路。

  他觉得这个字很不错。

  所以便主张让其成为自己及冠之后的表子。

  他看着面前的老者。

  眼中浮现出一丝别样的色彩,然后说道:“世伯容禀,我和大兄一个入朝,一个从军。”

  “这是我和大兄商量好的,大兄现在已经在游历的路上,等他游历完之后,便会去军中任职。”

  “而小子奉陛下之命,入朝任侍中一职。”

  轰!

  此言一出,老者都惊呆了。

  他难以置信的看着张兴民。

  这么小的年纪就要成为大汉侍中。

  陛下是真的疼爱张家。

  竟然给了张家这样的殊荣。

  张伟当初用自己的命换取这步局,还真是做对了,竟然真的激起了刘彻的愧疚之心,更是让张家在这十年内安然无忧。

  张兴民才刚刚回到朝堂,竟然给出了这样的职位,再过几年,这小子会不会直接成为大汉尚书?

  不知不觉,老者心中已然十分骇然。

  看着张兴民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

  这小子一旦进入朝堂,怕是会激起一层浪了。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