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大宋毒士:为扶父上位,我在南宋杀疯了 >第一卷 第18章 百姓种地,施肥技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卷 第18章 百姓种地,施肥技术

  古县多山,人口万余1200余户,有田9000余亩。

  其中大部分田地掌握在士人手中,因此百姓过得并不富足。

  县衙能收缴到的赋税也仅有两千余石。

  古县的田地集中在城南城北两个方向,东西也有少量梯田。

  高拂今日的目的地便是城南。

  城门外,一辆马车缓缓而行。

  马车内,高拂透过开窗看着官道两旁的田地暗自出神。

  古县早已普及占城稻,一年两熟。

  如今临近夏种,田地里三三两两的百姓正在施肥。

  所用肥料正是用河泥、粪便、粉碎秸秆草料堆叠发酵的生物肥。

  这些百姓,男女老幼都有,大多粗麻布衣,衣衫褴褛,身材瘦弱。

  通常成年男子挑肥,老人、女人、小孩翻地。

  高拂从小便学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接受的教育也告诉他农民的辛苦。

  他同样也见过现代社会的农民种地秋收的场景。

  但眼前的一切,都跟他想象中的不一样。

  没有农业机械,没有耕牛,甚至连一把像样的农具都没有。

  这些田地大多数也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租种的乡绅士人的。

  宋人种地可没有农忙的概念。当时的百姓已经知道‘精耕细作’的道理,他们需要一年到头忙活在田地里。

  为的便是收获时能多收些稻谷,期望多收的几粒米让自家人活的好一些,至少不会饿死。

  但往往事与愿违。

  这或许便是封建社会的悲哀吧。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些诗句或许都是真的?他不知道,他还没来得及见到。

  但看这些百姓的状态,大概率是真的了。

  “少爷,少爷,到了!”

  云娘的轻呼将高拂自沉思中拉了回来,这才发现,他们到了一处三岔口,四面均被广袤的田地包围着。

  “下车吧。”

  “啊?”云娘一声惊呼,可爱的琼鼻嗅了嗅:“少爷,真要下去啊?这里好臭啊!”

  高拂一阵轻笑,此时田地里到处是挑粪的百姓,气味能好闻才见鬼了呢。

  云娘虽是丫鬟,但自小便进了官宦之家,受不了倒也正常。

  “下!少爷来不就是为了看看百姓们施肥的吗?”

  “这......好吧......”

  "云娘若是不习惯,便候在车里。"

  “不!我要跟着少爷!”

  高拂哈哈大笑,掀开门帘,下了马车。

  田地里一片忙碌的景象,挑目远视,百姓们如一只只蚂蚁正辛勤劳作着。

  “小娃子,让一让哦,莫污了身子。”

  这时一道略显苍老的声音响起。

  高拂转头看去,却是一位带着草帽,佝偻着身子的老农正挑着肥自他们身边经过。

  “老丈等等。”

  “小娃子有啥事啊?”

  “倒没什么事,就是没见过种地,想跟着老汉去田地里见识见识。”

  “哦,都是县里来的读书人吧?”老汉眉头一皱:

  “种地有什么好看的,这肥料可臭得很,你们几个小娃娃能受得了?还是算了吧,莫耽误老汉干活。”

  “老丈放心,我等就在田埂上看着,绝不耽误您干活。”

  老汉沉默了片刻说道:“那可说好了,不能耽误我干活,提醒你们一句,地里可不干净,若污了你等的鞋,可不能找老汉赔啊。”

  “那哪能呢!”

  “行吧,我的田不远,你们要看就跟过来吧。”

  老汉说完便挑着担子在前面引路,高拂等人则跟在身后一起向对方所指方向而去。

  临到近处,一个穿着肚兜子,四五岁的小男孩歪歪扭扭地跑了上来,稚嫩的童声自他的口中发出:

  “爷爷!”

  “哎!乖孙子,莫再靠近了,爷爷身上脏!”

  “爷爷你去了好久,孙儿都等着急了。”

  “乖孙莫急,爷爷还有些活没干完,等爷爷干完了,便带乖孙回家,爷爷给你做米粥吃。”

  “真的吗爷爷?米粥可好吃了,孙儿最喜欢吃了。”

  “那你便在田埂上好好坐着,等爷爷干完活可好?”

  “好的爷爷!”

  爷孙两人的对话令高拂心中有些堵得慌。

  此时的百姓收获的稻米大多不是自己吃的,除了交粮纳税,如有剩余便会卖掉,换成更便宜的杂粮小米。

  平日里都是加些麸康野菜熬成粥吃。

  所谓吃糠噎菜便是这么来的。这还是好年景,碰上灾年,连这些都吃不上。

  “老仗今年贵庚?家中有几亩地啊?”

  “老汉我六十有一了。家中薄田三亩。”

  “为何田里不见您儿子?这么多地都靠你一个人种吗?”

  “年年打仗,都死光咯。家里除了老汉便只有这个小孙子了。”言语间,老农的眼角不禁湿润了起来。

  高拂闻言默然。

  古代61跟现代人的61可不一样,宋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这老农算是难得的高寿了。

  本是儿孙满堂的喜事,奈何兵灾不断,只落了个老小。

  “小娃娃,可不能跟你再聊了,老汉还要早点忙完地里的活带孙子回家呢。”

  “好,您忙。”

  高拂沉默地看着老农在田里忙碌,大虎则自怀里摸出了剩下的两个肉包子递给了小孩。

  众人皆默默不语。

  一直到老农泼完粪,开始翻地,高拂才再次开口。

  “老丈,您这么翻可不行啊!”

  "哎哟,老汉我种了一辈子地,还要你个小娃娃教?"

  “真的!生物肥要深埋15到20公分,避免阳光直射晒死了里面的微生物,那样便失去了肥力。”

  “啥?你说啥?啥生物肥、公分、微生物的?老汉我听不懂。老汉种了一辈子地,都是这么种的,大家伙也都是这么种的,小娃娃你懂什么?”

  高拂一阵沉默,这时候的人不了解这些是正常的,他给高登堆肥技术的时候也忘记交代了这一茬。

  “这样,你的地我让人帮着翻如何?”

  “那可不行,万一糟蹋了这些肥影响了收成,老汉的孙子可怎么活啊!”老汉闻言连连摇头。

  “我在给你五两银子,但你可要看好怎么施肥翻地的,日后帮着教给其他人。”

  “这......行倒是行,但若你的方法不管用,老汉教给了其他人,岂不是害了他们。”

  “放心,我父乃知县高登,若真因施肥方法影响了收成,你等自可去县衙找我父理论。”

  “这......那行吧!”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