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大唐:开局李二让我当天策上将 >第8章侯君集不服,二凤让其好好反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章侯君集不服,二凤让其好好反省

  “蜀王的事,本宫已经知晓了。”

  “兄长,多的不必说了,本宫会处理的。”

  不等长孙无忌开口,长孙皇后便抢先说道。

  长孙皇后不愧为千古贤后,其手段也是非常惊人。

  “本宫先前已经派人调查过了,杨妃和陛下在那夜只是简单的吃了个饭,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事发生。”

  “陛下吃完饭后一刻也没有停留,直接就去了甘露寺。”

  长孙皇后说道。

  她的意思很明确,杨妃绝不是靠美色勾引的李世民。

  长孙无忌有些诧异。

  “那陛下为何就像是被灌了迷魂汤一般,执意要扶持李恪?”

  长孙皇后摆手道:

  “既然不是杨妃从中作祟,那看来应该就是蜀王那边了。”

  “会不会是因为蜀王做了什么事让皇上极为欣赏,所以才能得到如此重用?”

  长孙无忌摇头道:

  “蜀王府外我已经安插了不少人,对蜀王的行踪,我早已是了如指掌。”

  “蜀王整日除了呼呼大睡以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爱好,甚至连书都不怎么看。”

  嘶!

  就连长孙皇后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直觉告诉她,这个李恪绝对不简单。

  如果再不有所动作,日后很有可能会取代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皇后娘娘,对蜀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此人虽说好吃懒做,不学无术,但能凭一己之力得到皇上的重用,想来肯定不一般。”

  “也许……也许他现在向我们展现出来的一面都是装出来的!”

  “此人深不可测,绝不能让其威胁到太子之位!”

  长孙无忌面露凶光。

  不用长孙无忌提醒,长孙皇后也能明白其中的利害。

  “这件事不可操之过急,只能是缓缓图之。”

  “陛下不是傻子,如果动作太快,很有可能会被判为谋逆之罪!”

  一直商量到深夜,长孙无忌才离开立政殿。

  看来,李恪接下来的日子要不好过了。

  ……

  甘露殿。

  李世民刚刚批完奏折。

  李君羡快步上前,将昨夜立政殿的事说了一遍。

  李世民摇头道:

  “这长孙无忌,看来不给他个教训是不行了。”

  “为何就不能接纳蜀王呢?自朕重用蜀王之后,这长孙无忌便整日上蹿下跳,妄想除掉蜀王。”

  “通知百骑司,让他们出手把蜀王府外的那些眼线全都给处理干净。”

  “日后不管是谁想要监视蜀王,统统不留余地的除掉!”

  李君羡迟疑道:

  “陛下,那我们百骑司的人……”

  李世民摆手道:

  “你是没听见朕是怎么说的吗?”

  “难道要朕给你重复一遍?”

  李君羡碰了一鼻子灰,领旨后便匆匆离去。

  一夜之间,长孙无忌安插在蜀王府外的眼线全都被处理干净。

  李恪对此事并没有多在意,半夜听到动静后也只是翻了个身就又睡了。

  相比之下,长孙无忌可就惨多了。

  此时的他根本不敢睡觉!

  百骑司出手,说明此事由李世民直接干预。

  这也是皇上的初次警告,告诫长孙无忌不要再痴心妄想!

  若是再打蜀王李恪的主意,要处理掉的可就不仅仅只是这些眼线了。

  ……

  次日早朝。

  长孙无忌一夜未眠。

  早朝之上,他连话都不敢说。

  “李恪?李恪可在?”

  李世民朝殿下看去,想在群臣当中寻找李恪的影子。

  很显然,他没找到。

  此时的李恪,仍在府中呼呼大睡。

  兵部尚书外加天策上将不来上早朝,这在唐朝可是头一遭。

  群臣蠢蠢欲动,不断的向长孙无忌释放信号。

  【机会来了,快上啊!老伙计!】

  【这可是搬倒李恪的大好机会!】

  【我上你吗个头!】

  此时的长孙无忌哪还敢有其他念想,面对其他大臣的挤眉弄眼只能是当做什么也没发生过。

  侯君集有些疑惑,他不明白长孙无忌到底是受了什么刺激。

  这等机会要是再不抓住,下一次可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侯君集顾不得那么多,见长孙无忌迟迟不出列,他便自行出列了。

  “皇上,在半月前蜀王就被提拔为兵部尚书,但直到今天他都没有去兵部报道。”

  “如今蜀王更是被封为天策上将,但如今天策府已经清理完好几天了,蜀王依旧是没有去天策府报道!”

  “蜀王无视皇命,无视国家礼法!皇上务必严加惩处,否则何以维系朝堂秩序与威严!”

  侯君集的这一番话,说的那叫一个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底下的群臣全都忍不住的跟着点头。

  李世民闻言脸色大变,轻声道:

  “哦?”

  “那侯君集,你来说说,谁当这兵部尚书最为合适?”

  “至少轮不到你侯君集吧!”

  “前些日子由你掌管兵部,可你是怎么干的?连突厥大雪你都没有给朕查清楚!”

  “若是听了你的,现在的大唐至少要损失十万大军!”

  李世民的声音虽轻,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话语如同寒风刺骨,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侯君集一时语塞,面色涨红,张了张嘴,却难以反驳这铁一般的事实。

  “陛下明鉴,微臣确有失察之过,对于突厥之事准备不足,此乃臣之失职,臣愿领罪。”

  “但臣不相信,蜀王为兵部尚书就能察觉出突厥大雪来!”

  侯君集嘴硬道。

  李世民抿了抿嘴。

  【你还别说,他还真就知道!】

  不过,这些事李世民自然不会和大臣们如实相告。

  “够了!侯君集,你现今所论,皆为推诿之词,而非反省之语。身为臣子,当先思己过,再议他人。朕不想再听你辩解,下去吧,好自为之,等候发落。”

  侯君集此时终于明白为何长孙无忌一言不发。

  蜀王李恪就是皇上的雷点,若是碰上定会沾一鼻子灰。

  侯君集都遭了骂,其他官员自然是更不敢发声。

  李世民继续道:

  “前些日子突厥大雪,拖慢了我们和突厥的决战时间。”

  “现如今河东道之事虽已平息,但突厥之患犹存。”

  “朕知诸位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今日便是一个展示你们智略的时机。对于突厥,你们有何良策,可使大唐免受其扰,确保边疆安宁?”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