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臣本布衣,穿越就领俩媳妇 >第五百九十五章 崔隐其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九十五章 崔隐其人

  “伯父,这纸条上的字不是写的,而是印上去的。”

  印?印章?

  杜大儒闻言哈哈一笑:“不愧是卖出万万金的重碧酒,雕刻玉石来印字,倒是风雅。”

  他越看这张纸条越是喜欢。

  想到造价不菲,干脆折叠起来塞进了袖口里,等着回去临摹一下上面的字迹,看看是哪种字体。

  啊,这。

  林羽总不能说,自从光儿玩转了活字印刷术以后,酒坛上的封条,都是用活字排版印刷出来的。

  并且,封条不只一条提示语,有些还印有他当众所作的诗词短句在上面。

  那才是真正的附庸风雅。

  印刷书籍的事,还需要对杜大儒保密,不过,倒是提醒林羽另外一件事。

  “伯父,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你。”

  林羽举起酒杯。

  杜大儒与他轻轻碰杯,笑呵呵地说:“咱们慢慢喝,慢慢说,无论你有任何问题,我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就在杜大儒以为,林羽会询问科举考试,或是与其妻弟想入哪家书院的事时。

  不料林羽问了一个他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

  “伯父,你可知崔隐这个人的来历吗?”

  “崔隐?”

  杜大儒先是一愣。

  倒是坐在身边的杜若,咽下嘴里咀嚼的米饭,反问他。

  “先生说的可是《启蒙语录》的作者崔隐?”

  “正是此人。”

  此话一出,父女两人脸上都露出困惑的神情。

  这种场合下,为何要提崔隐?

  哪怕林羽要说与崔家的恩怨,也与崔隐没有关系吧?

  杜大儒放下酒杯,面露缅怀之色。

  “崔隐已死了百余年了,阿若所说的那本《启蒙语录》,还是祖上的先辈与其一起编撰的,但是先祖为了纪念崔隐,便在此书问世时,只留下了崔隐的名字,好让大家记住他。”

  崔隐竟还是个名人吗?

  林羽根据原身的回忆来推测,还以为这只是崔家的一位才子。

  “崔隐与伯父祖上有何故交?”

  “此事久远,我也只是在小时候,被高祖带着去拜祭这位崔隐叔父时,听过他的身世。”

  提及崔隐此人,杜大儒满脸敬佩之色。

  “崔隐原名叫什么,连高祖也不知道了,只知道当年正值门阀世家为了一己私利,要倾覆当时的朝廷,为此不惜荼毒百姓。”

  “崔隐当时身为崔氏家主的亲兄弟,极力劝阻无效后,便放弃了崔氏的身份,写了一篇声讨崔氏的檄文后,从此隐匿于山中,给自己重新取了个字,隐。”

  想不到自诩比皇室子弟还要出身高贵的崔氏嫡系子弟中,还有逆行者。

  但林羽觉得,这应该不是杜大儒佩服崔隐的原因。

  果然。

  杜大儒一脸怀念的继续说道:“崔隐他隐入山林,利用自己的学识,教导当地的百姓认字读书,他还涉猎过医学,成了远近闻名的神医,这种平静的日子维持了三年,被门阀世家拥护的新帝登基,新帝听说了他的美名,特意请他出山,许以丞相之位。”

  彼时的丞相还有实权。

  不似大常的丞相,只是汇总六部政要,替皇帝跑腿的传声筒。

  但是。

  林羽觉得那位新帝之所以邀请崔隐出山,只有一个原因。

  放下碗想掀桌子,借用崔隐反对崔家权势,让崔家窝里斗。

  “伯父,我没猜错的话,这位新帝登基,崔家一定劳苦功高。”

  “小羽啊,我杜家不是自诩清高,而是从不参与党派之争,所以这种秘闻只是道听途说,不敢乱传的,史书上写了,那是那位新帝受万民拥护,才在勤王之后登基为尊。”

  哦。

  那就说明他猜的没错。

  皇帝的权衡之术,时用时新。

  “如果崔隐当时出山的话,哪怕会背负崔氏的骂名,好歹能成就自己,但他实在不喜争斗,虽叛出崔氏,但他感念崔氏的养育之恩,再加上新帝当时苛待百姓,与他政见不符,便直接拒绝了。”

  “据说不光拒绝了,还曾预言,以新帝的做事方法,用不了多久就会再次逼得百姓造反,结果他不光得罪了崔氏还得罪了新帝,崔氏换了家主,又担心他出山替新帝出谋划策,多次逼迫之下,崔隐于次年便悬梁自尽了,死时才二十三岁。”

  在别人看来,崔隐的死完全是自讨苦吃。

  但与崔隐交好的杜家主,却认为,崔隐是一个难得正直且能够生死顺随自己心意的人。

  这才在崔隐过世后,将他传授给百姓们所学,整理成语录,又以崔隐的名字流传于世间。

  尽管崔隐已隐,但后人每次读到《启蒙语录》,便犹如崔隐长存于世般。

  “如此说来,崔隐不算是真正的崔家人了?”

  林羽更关心这个问题。

  杜大儒摇了摇头。

  “他已被除出崔家族谱,且死后,因崔家不让他认祖归宗,坟墓还在我们杜家墓园里,崔氏当年根本不接收,倒是这些年,崔家因不再有名士问世,《启蒙语录》成了学子启蒙必读之书,这才恬不知耻地说崔隐是崔家名流,还过继了族人到崔隐名下。”

  “生养他的是崔氏,逼死他的是崔氏,我小时候听说这个故事,还觉得天妒英才,如今再提起这件事,才明白,是崔氏没有容人之量。”

  林羽见杜大儒对崔氏一族也是颇有微词,这是一个与杜家联手克制崔氏的好时机。

  不过。

  他看了一眼低头喝粥的杜若,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知道了崔隐的身世,与《启蒙语录》的来历。

  却依旧没办法改变崔隐姓崔的事实。

  人活着要受禁锢,人死了还要被崔家利用,可谁叫崔隐自小便享受着崔氏子弟优渥的生活与教养呢?

  “看来我还是要从别处入手想方法。”

  林羽正低声喃喃着。

  杜大儒再次与他碰杯,好奇地询问。

  “你怎么突然提起崔隐这个人了?”

  “旌阳建了许多村学,妻弟陈光儿捐了许多《启蒙语录》。”

  “哈哈,崔氏就算再小气,也不会因为你妻弟捐了崔隐冠名的书,就问罪于你的。”

  林羽心道:如果我是从崔家的书局买的书,他们自然无话可说,但我是私自印刷的,没给版权费,虽然说这个时代没有版权费用一说,但万一崔氏想开这个先河呢?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尤其印刷书籍,是光儿建功立业的第一步,不能让光儿一步踏进屎坑里,背负上骂名。

  “伯父刚才说崔隐的语录是家中先祖参与编撰,最后整理的,那么杜家有没有自己书写的启蒙类的书籍?”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