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狻猊吕奉先 >第二十六章 黄巾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六章 黄巾贼

  半夜三更,正是深度睡眠的时候。

  客栈老板慌慌张张地叫醒了李家安。

  李家安睁眼一看,门外火红一片,在闷烫蒸笼般的热浪中,有东西在燃烧,噼啪作响。

  “失火了?”

  “年轻人,是黄巾贼来了。那些跟洛阳船做交易的掮客,今晚都住在村里,歹人就瞄上了。”

  “真他娘的倒霉!”

  “年轻人,你也和他们做过交易吧,那伙人最先瞄上的就是今天留宿的掮客,接下来就该轮到咱们了,快从后门

  跑吧。”

  李家安迅速拿好佩剑,到后门一看,附近已经烧毁,牲口发出异样的叫声,女人们在火焰下哀嚎,四下逃窜。

  大地在熊熊烈火下,宛如白昼。

  再一看,像夜叉一样的人影挥舞着长矛、长枪、大刀,见到旅客和男村民便杀,见到女村民就脱裤子硬上,描绘出一幅惨不忍睹的地狱图。

  如果现在是白天,就能看到,那帮恶鬼人人都在发鬓后边戴着一方黄色头巾,黄巾贼的叫法也是由此而来。

  黄颜色,原本是中原王朝最尊贵的颜色,只有皇帝才可以拥有,现在却变成了让老百姓一见就毛骨悚然的恶鬼象

  “真是太惨了。”李家安自言自语,“让我赶上这件事,也许是天意,让我替天行道,拯救这些可怜的百姓,杀光那些畜牲。”

  李家安一手扶剑,踹开房门,正欲一跃而出,但转念一想:且慢!

  黄巾贼不光这里有,他们就像蝗虫一样,在天下四处成群结队,跳梁作乱。单凭自己一把剑,要斩杀眼前这些贼人实在有点难。就算把眼前的贼人都砍了,也救不了天下。只有帮助吕布得到天下,才能救百姓!

  想到这些,李家安遮住眼睛,从后门逃遁而去。

  他在夜幕中连续奔行,终于来到远离村子的山路上。

  “应该没事了吧。”

  李家安擦着汗,回头望去,被烧掉的临河村,看上去只是一点比旷野尽头的篝火还要小的火点。

  仰望苍穹,跟浮着白虹般星云的宇宙相比,这世间的山岳之大,黄河之长,中原大地之广,毋宁说只是小的可怜的存在。

  人类和宇宙相比,真是太渺小了。

  “不!不!有了人才有了宇宙苍穹!没有人,宇宙不过是一片空虚。人比宇宙更伟大!”

  李家安歇斯底里地朝着苍天怒吼。

  李家安感觉周围有人,回头看去却渺无人影,只是在树木的阴影底下,有一座古老的孔庙。

  李家安上前,对着庙宇磕头。

  “早在七百多年前,孔子生于鲁国,戡正乱世,至今活在天下人心中,拯救天下人的灵魂。孔子证明了人类的伟大。孔子以文立世,主公吕布曾说过要以武救民。当今世道黑暗,任由黄巾恶贼跳梁作乱,只有绝对的武力,才能在大地上建立和平!”

  就在李家安心潮澎湃,充满激情说话的时候,庙里有人大声笑起来。

  ‘哇哈哈哈哈………”

  “啊哈哈哈哈………”

  李家安吃了一惊,刚要跑路,一个汉子踹开庙门,像猎豹一样突然扑来。

  “慢着!”

  那汉子一把摁住了李家安的后颈。

  这时候,另一个大汉从庙里,把孔子的木雕像朝着李家安扔了过来,骂骂咧咧道:“混账!这玩意你也稀罕?他哪里伟大了?”

  孔子的木头雕像头颈折断,身首异处,在地上翻滚。

  李家安异常惊恐,暗香这下遇到了歹人了。

  眼前这两个巨汉,发髻裹着黄巾,身披铁甲,脚上穿着兽皮做的鞋子,腰间挎着佩剑。

  不用问,看装扮就知道,是黄巾贼。

  “大方,这家伙这么处理?”

  揪着李家安后颈的汉子问另一个。

  弄坏孔子木雕像的汉子回答道:“看他那个怂样,放开他,要是敢逃跑立刻杀了便是。在我眼皮子底下,他跑得了吗?”

  说完,悠然坐在地上。

  大方、中方、小方,是方术师的称号,代表地位的高低不同。

  在黄巾贼中,大方、中方、小方指的是将领官职的高低。

  张角三兄弟的称号有着特别,张角称“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

  在三大将军之下,就是所谓的大方、中方、小方。

  坐在李家安面前的汉子,就是张角手下的一个黄巾贼头目,名叫马元义。

  “甘洪。”马元义看手下甘洪担心的样子,便颐指气使道:“把那个家伙押到前面来。对,到我面前来。”

  李家安就这样被揪着后颈,拉到马元义跟前。

  “乡巴佬!”马元义怒视李家安,道:“你刚刚在孔庙前说的话,是动真格的吗?”

  “是的。”

  “你刚刚说讨伐黄魔畜牲,黄魔是谁?畜牲又是指什么?”

  “并没有特别的意思。”

  “也就是说你在胡咧咧了?”

  “夜里走山路,太寂寞了,为了排解寂寞,我才信口胡说的。”

  “你说的可是真话?”

  “是的。”

  “你要上哪里去?这半夜三更的。”

  “回家。”

  “你家在哪里?”

  “涿郡。”

  “这里到涿郡,还有老远的路,天一亮,我们也要去北边的镇子,被你小子这么一闹腾,怕是再也睡不着了。正好我们有行李没法处理。你就挑着我的行李,和我们一起走吧。甘洪,你把行李给这家伙挑着,你拿上我的半月枪。”

  “这就上路吗?”

  “过了岭子天就该亮了。到那会儿,那帮人也一准干完了今天的买卖,从后面追上咱了。”

  “那就边走边留下一些记号吧。”

  甘洪在庙墙上写下文字,没走半里地,就在路边的树枝上绑上黄巾。

  马元义悠悠然骑在马上,走在前头。

  马儿一路向北走着。

  鞍山的马元义不时回头向南看去,嘴里嘟哝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那帮家伙怎么还没赶上来。”

  帮他扛着半月枪,跟着马后的手下甘洪道:“没准儿在哪儿搞错了路吧。反正到了幽州自然会碰面的。”

  李家安猜想他们大概在说贼人同伙的事。

  “无论如何,假装顺从方为上策,总会有机会逃脱的。”

  李家安背着贼人的行李,被夹在马和半月枪中间,默默走着。

  一连走了四天,翻过丘陵,渡过河流,穿过平原。

  所幸连日无雨。

  夏天,万里碧空,没有一丝云彩,麦子细长的穗儿有时甚至淹没了马和人的肩背。

  “哈——”

  旅途疲倦,马元义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甘洪也倦怠地半睡半醒,挪动着双脚。

  就在这时,李家安突然被一种冲动攫住:现在就跑!

  他几次意欲出手拔剑,但是又感受到马元义强大的武者气息,这至少是迈入二流的武者,万一失败,自己就嗝屁了,考虑到安全问题,李家安最后还是选择隐忍了下来。

  “喂,甘洪!”

  “怎么了?”

  “能吃上饭了,有水喝了,你看那,那边有座庙呢!”

  “庙?”甘洪伸长了脖子,“谢天谢地!大方,肯定还有酒呢,听说和尚都爱喝酒。”

  最早的佛教寺庙“白马寺”,兴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最开始的和尚都是喝酒吃肉的。

  这时节,夜晚天凉,白天却炎热得要把人烤焦,所以一听到有水可以喝,李家安也不由自主踮起脚尖。

  远处现出低矮的丘陵。

  丘陵环抱着一丛树木和沼泽,沼泽里开满红莲和白莲。

  走过庙前石桥,马元义在破败的寺门前下马。

  两扇门坏了一扇,另一扇徒有其形,门上贴着一张黄纸,上面写着这样的文字: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大贤良师张角

  “大方,快看!这儿也贴着咱们的盟符呢,这座庙也入了咱黄巾军的伙了。”

  “有人吗?”

  “这么叫都没个人出来呢。”

  “再喊喊!”

  “喂,有人吗?”

  甘洪喊着,朝微暗的堂房里张望:里面空空如也,一位瘦的皮包骨的老和尚坐在堂房正中的佛椅上,可是,不知道

  老和尚是睡着了还是死了,像具干尸,空洞洞的眼睛冲着房梁,寂然不答。

  “哎,老头儿!”

  甘洪用半月枪柄去打老和尚的小腿。

  老和尚好容易睁开呆滞的眼睛,挨个看过去,把眼前的甘洪,马元义,李家安扫视了一遍。

  “有吃的吧。我们要在这儿填饱肚子。赶紧准备!”

  “没有……”

  老和尚有气无力的摇了摇那张蜡一样苍白的脸。

  “没有?这么大的庙怎么会没吃的!你以为我们是什么人!看看我们头上的黄巾!我是大贤良师张角的大方马元义。我们要搜啦,要是搜到吃的,砍下你的脑袋。”

  “搜吧……”

  老和尚点点头。

  马元义回头看了看甘洪,道:“没准儿真的没有,老家伙挺镇静的。”

  老和尚举起搭在椅子上的骨瘦如柴的臂肘,转圈儿指了指身后的祭坛、墙壁和四周,道:“没有!没有!没有!……连佛像都没有了!这里什么都没有了!”

  声音中带着哭腔,呆滞的双眼充满仇恨的光芒。

  “所有的东西都被你们的同伙抢走了,这里,就像大群蝗虫糟蹋过的庄稼地。”

  “可是,总得有点什么吃的吧?”

  “没有!”

  “那,打点儿凉水来!”

  “井里已经投了毒,喝了就死。”

  “谁干的!”

  “那也是你们戴着黄头巾的同伙干的,跟前面的庄园打仗时,为了不让残兵藏身,在所有的井里都投了毒。”

  “那,总还有泉水吧?池塘里开着那么漂亮的荷花呢,肯定有地方有泉水。”

  “那些莲花,多么美丽啊!我看呐,红莲、白莲都是无数老百姓的冤魂。每一朵花儿都在诅咒、仇恨、哭泣、颤抖……”

  “老家伙胡说八道……”

  “你要是认为我胡说,可以去池塘里看看,红莲和白莲的下面,全是腐烂的死人尸体,都是被你们同伙杀死的善良百姓的死尸。还有不愿意入伙黄巾被吊死的庄园地主,战死的朝廷官军。有好几百人的尸体啊……”

  “得得,废话少说,没吃的没喝的,你是吃什么活下来的!”

  “老衲吃的嘛……”老和尚指了指自己鞋子周围。

  马元义若无其事地环视一下地面:咬掉根的野草、虫子的腿、老鼠的骨头什么的散落一地。

  “这家伙,真拿他没办法!甘洪。咱们走!”他说着走了出去。

  这时,老和尚才注意到跟着贼人的李家安的存在。

  老和尚直勾勾地注视着李家安的脸,仿佛要盯出一个洞来。

  “啊!”他突然大叫,声音里带着被人重击似的惊愕,从佛椅上站起身来。

  老和尚大睁塌陷的眼睛,目光惊异地凝视着李家安的脸庞,一眨不眨。

  不一会儿,老和尚独自哼了一声,好像想起了什么,道:“啊!啊!就是你!”

  说着,老和尚屈膝跪在地上,好像见到了文殊菩萨一般膜拜不已。

  李家安莫名其妙,道:“老师傅,你这是做什么?”说着去拉老和尚的手。

  老和尚触摸到李家安的手,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浑身颤动。他把李家安的手放在额头上,道:“年轻人,我已经恭候多时了。我要等的人就是你啊!你就是那位打退魑魅魍魉,辟乐土于黑暗国度,指明路于如麻乱世,救大众于涂炭深渊的人哪。”

  “你这话说的,我不过是一个涿郡的织席贩履之辈罢了。”

  “不不不,你的面相骨相已经显露了。你就是佛主的转世灵童。”

  我滴个乖乖!转世灵童都出来了。李家安大汗直流,一脸问号。

  马元义和甘洪已经走到外面,见李家安迟迟不出,便收住脚步,一边竖起耳朵偷听老和尚的喃喃话语,一边回过头去,不耐烦地呵斥道:“喂,李家安!干啥呢,要拖到啥时候啊!赶快拿着行李出来!”

  老和尚继续说着什么,被马元义的大嗓门儿吓得哆嗦了一下,突然闭口不言。

  李家安趁这当口,走出房间。

  刚刚跨出拴马的旧门,马元义就叫正在给马解缰绳的甘洪停下手来,一边指着一个树根,道:“李家安,你坐下!”

  说着,自己也坐在石阶上,摆出一副大模大样的派头。

  “刚才听说你小子面相不凡,是什么转世灵童?我也看你小子有前途,怎么样,入了黄巾,做我的部下吧。’

  “真是太感谢了!”李家安继续飙演技,装出一副老实的模样,“我上有八十岁的老娘无人奉养,虽然我也很想加入黄巾义军,但我不能入伙啊。”

  “你给老娘钱不就行了?”

  “可是,我出门太久了,实在是想念母亲啊。”

  “你要是入了黄巾军,就能让老娘吃饱饭。”

  接着,马元义开始大谈黄巾军的势力,世间的未来,想要吸引容易为功名而冲动的那颗年轻人的心。

  “目光短浅的人会觉得我们光欺负良民了,但也有相当多的老百姓,像崇拜神一样崇拜我们的教主张角。”

  他定了前提,便开始讲起了黄巾军发祥的故事,娓娓道来,绘声绘色,比后世的说书先生还要专业。

  一个时辰后,马元义自鸣得意地说完黄巾军兴起的故事和世间现状,边说边从落座的石阶上用下巴指了指庙门。

  “看见了吧,那儿也贴着黄巾盟符呢。你也看了上面的字吧。这个地方也—直是我们黄巾军的势力范围。”

  李家安只是听着,自始至终沉默不语。

  “不,岂止这个地方,当今天下都是黄巾军的,东汉朝廷就要灭亡了,要改朝换代了。”

  听到这里,李家安第一次开口问道:“那么,大贤良师张角灭了东汉以后,打算自己做皇帝吗?”

  “不不不,大贤良师没有那样的想法。”

  “那谁来当下一个皇帝?”

  “这可说不好,不过李家安,你要是答应做我的部下,我就讲给你听。”

  “好吧。我当。”

  “好,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就跟你明说了吧。帝王的问题等灭掉现在的皇帝以后,会变成一个重大的讨论议题,还得和北方的胡人商量商量。”

  “为什么决定汉人的皇帝还要跟胡人商量?他们可是大汉的死对头啊!”

  “你仔细想想,我们黄巾军只是普通百姓,如果背后没有黑手源源不断地送来军费和兵器,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搅乱东汉的天下呢?”

  “这么说,黄巾军的背后是北方胡人?”

  “是的,所以我们黄巾军是绝对打不败的,怎么样,李家安?我劝你可是为了让你可以出人头地。当我的部下吧。就在这儿加入黄巾军吧。”

  李家安还在思索怎么回答。

  马元义突然站起身,道:“终于来了!”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