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 >第235章 我是魔鬼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5章 我是魔鬼吗?

  与此同时,刘禅终于见到了最近一直心心念念的霍峻。

  相互见礼后,刘禅便仔细打量起霍峻来。

  浓眉大眼国字脸,胡须又黑又密,身体很匀称,胳膊上的肌肉又很吸睛......

  怎么说呢,霍峻长得就很擅守。

  拥有如此长相的人,生在三国时期倒是挺可惜的,如果生在现代,那些影视公司不得追着、喊着、求着他演戏啊。

  不过转念一想,生在这个时代也不错,只要能打,封侯拜相就指日可待。

  不像是现代,再能打的人,也当不了官,就更别提封侯拜相了。

  霍峻不知道少主为何要一直盯着自己看,不过少主要看,那他就大大方方的配合。

  过了一会儿,刘禅终于看得差不多了,问道:“仲邈......”

  霍峻立刻起身抱拳,应道:“臣在!”

  刘禅摆摆手,微笑道:“仲邈将军不用太拘谨,也不必太客气,你我就唠唠家常,你快坐。”

  霍峻却很有原则,认真道:“少主,臣站着回话。”

  刘禅也不强求,他知道这可能就是霍峻的为官之道,换言之就是他有自己特别坚持的点。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有些强迫症。

  见刘禅没说话,霍峻问道:“不知少主想知道些什么?”

  刘禅回过神来,问道:“你儿子,霍弋,现在多大了?”

  多大了?霍峻愣了下才反应过来,刘禅问的是年纪。

  他抱拳回道:“小儿今年九岁。”

  九岁?刘禅算了算,这不是跟自己一年出生吗?

  他立刻来了兴致,问道:“可是207年生人?”

  霍峻点点头,他当然知道刘禅的意思,说道:“小儿与少主同年出生。”

  刘禅连连点头,说道:“这便是与我有缘,不知霍弋此时在关内,还是......”

  霍峻回道:“小儿与拙荆居于荆州南郡。”

  (注:拙荆,旧时丈夫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刘禅没想到霍弋就住在江陵,顿时觉得这个小家伙与自己更有缘了。

  他想了下,说道:“仲邈,我欲与霍弋结拜为异性兄弟......”

  话未说完,霍峻就急忙打断道:“少主,万万不可!小儿何德何能?也配与您结拜?他是没有这个福分的,请少主勿要再提结拜之事。”

  刘禅微微愣了下,才说道:“我觉得霍弋挺好的,以后必能成大器,日后未必没有封侯拜相的机会。”

  霍峻闻言,惶恐不已,继续拒绝道:“小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辨、七事不明......”

  刘禅眨眨眼,听着霍峻滔滔不绝地贬低自家儿子,倒也觉得有趣。

  过了好一会儿,霍峻才总结道:“我实在不敢让小儿与少主结拜,还请少主见谅。”

  刘禅觉得霍峻挺有意思的,不禁打趣道:“仲邈,为何要如此贬低你的儿子?就为了不与我结拜?难道在你眼中,我是魔鬼吗?”

  这句话在刘禅看来,是在开玩笑,但在霍峻眼中,这句话无疑是少主在敲打他,少主很可能已经非常不满意了!

  于是,霍峻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浓眉微拧,言辞恳切地说道:“少主,您千万别误会,在我们眼中,您是‘荆州麒麟儿’......”

  霍峻解释了半天,最后说道:“少主,结拜我实在是不敢奢求的,若是您允许,不如让小儿追随您?”

  刘禅想了想,觉得追随也不错。

  不过有了张苞、关兴、关索三人的前车之鉴,刘禅不打算让霍弋过早地追随自己。

  他算了算时间,说道:“两年后再追随我吧。”

  刘禅的想法很简单,让霍弋按照原本的轨迹再成长两年,然后再到自己身边待一年,让霍弋熟悉自己。

  等到217年的时候,即便治不好霍峻,那时再将霍弋“养于府上”,也不会让霍弋觉得突兀不适。

  霍峻也觉得儿子此时还小,两年后再追随刘禅,也是比较合适的。

  于是,他再次郑重地说道:“谨遵少主之命,两年后我会亲自将小儿送至您府上。”

  刘禅点点头,心里却想着,要不要和刘备提分家的事儿?此时分家,会不会有点早?

  两年后呢?

  他斟酌了一下,还是觉得两年后再提分家,会好一些。

  ......

  接下来数日,张鲁按照与孙乾的约定,开始召回马超。

  可没想到,张鲁接连三次派人召回马超,皆未能成功。

  马超均以“战事未能成功,不可退兵”为由拒绝。

  杨松闻言窃喜,为了获得更多的金珠,他派人散布流言:“马超拒不撤兵,是有夺取西川的贪念,他想成为蜀地之主,然后替父报仇,因此不愿臣服于张鲁。”

  张鲁听闻流言后,找来杨松商议。

  这正中杨松下怀,他说出了早已想好的说辞:“主公,可以告诉马超,既然他想要成功,便给他一个月的时间。但在这一个月里,必须要完成三件事。若完成了,有重赏,否则就诛杀他。”

  张鲁好奇地问道:“哪三件事?”

  张松说道:“一要取西川,二要刘璋首级,三要退荆州兵。三件事若成,赏万金;若不成,自己把头献来。”

  张鲁又问:“若马超狗急跳墙怎办?”

  杨松笑道:“主公,可教张卫领军镇守关隘,防马超兵变。”

  张鲁从之,差人到马超寨中,说三件事。

  马超听后大惊,这三件事,他虽有信心成功,但绝不可能一个月内便成功。

  于是,马超与弟马岱商议,决定撤兵返回汉中。

  为了金珠,杨松算是豁出去了,他又散布流言曰:“马超撤兵,必怀异心,欲杀张鲁而霸汉中。”

  张鲁是见识过马超的勇猛的,听闻流言后,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急命张卫兵分七路,镇守各个隘口,坚决不放马超兵入。

  就这样,马超进退不得,无计可施。

  诸葛亮得知此事后,明白时机已到,欲趁马超进退两难之际,凭三寸不烂之舌,亲自前往马超营寨,说服马超来降。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