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章 有奸人在冒充皇上诈取关隘
果然,朝中这些大臣也不是吃干饭的,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做事的。
“陈阁老,还有吗?”
内阁次辅陈循说的这些都是为了守卫京师,朝廷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这件事。
“为了防止也先来犯时京城百姓慌乱,有人趁机捣乱,由内阁辅臣高谷负责召集京城义勇,进行操劳,以备不患。
都察院派了御史前往山西、河南、山东和南北直隶招募义勇,进行操练,以备不患!
南方和西南的军队请求回京勤王,但考虑到那边的叛乱有的刚平定,有的还没平定,为了防止当地再出现叛贼,就没让他们回来。
另外召集了数十万民夫帮忙运送粮食和武器物资。”
陈循把其他的主要事情也汇报了一下,朱瞻墡觉得不错。
“哪些问题需要紧紧处理?”
朱瞻墡继续问,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必须尽快处理,然后做好迎接也先二十五万大军进犯的准备。
“京营已空,需要重新建设,京中能征善战的武将几乎没有了,需要调几个有能力的将领回来。
朝中官员空缺六十六名,其中六部的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急需补充。”
陈循又说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京营,一个是空缺官员。
“京营先由京城现有的将士中挑选一些,等勤王之师到了再从中挑选一些。
空缺的官员吏部先拿出一个章程出来,到时候本王与六部和内阁商议。
兵部尚书由左侍郎于谦担任,负责京师的防务。
户部尚书由工部左侍郎周忱担任,负责朝廷的钱粮。”
朱瞻墡不等王直推荐,直接做出安排,把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定了,剩下的吏部可以推荐,但吏部说了不算。
朱瞻墡此举又敲打了王直一番。
王直有苦说不出,朱瞻墡嘴上说已经过去了,但心里还是记恨着自己。
按理来说,举荐人才是他的事,朱瞻墡应该先问他有没有人选,然后朱瞻墡做定夺。
胡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襄王此举不符合礼法,但是看到王直的额头就放弃了。
王直在船上都磕破头了,要是再于朝堂上提出来,那直接就要拖出去斩首了。
其他人也发现了不妥,准备提出来,但于谦和周忱打断他们。
“谢殿下!”
“谢殿下!”
于谦与周忱上前谢恩,于谦还好,他本就是兵部左侍郎,接替兵部尚书顺理成章。
周忱就不一样了,此时的他主要官职是江南巡抚,工部左侍郎只是兼任。
要不是来京办事遇上了土木堡之变,而工部尚书石璞又去南方平叛乱去了,工部也轮不到支持工作。
现在襄王直接让他做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一下子成了正二品,要是做得好,说不定还能进内阁。
“臣等遵命!”
这就是老手,很快就发现可用之人。
“于谦,京师的防务就交给你了,有什么需要跟本王说。
郕王向本王推荐了你,你可不要让郕王和本王失望。”
他专门去淮安看望朱祁钰就是为了让朱祁钰推荐可用之人。
朱祁钰只推荐了于谦一人,说由他在京师不会有事。
“谢郕王殿下!”
于谦还在纳闷,怎么不经其他人推荐襄王就直接让他当兵部尚书,还负责京师守卫。
原来是郕王朱祁钰专门向襄王推荐了他。
“周忱,本王听闻你治理江南财赋效果显著,有理财者无出周忱之右之名,希望你把天下的赋税治理好。”
周忱就不用说了,理财能力是如今大明最厉害的。
宣德五年,天下的赋税有很多地方拖欠了,尤其是在江南地区,拖欠最多。
因此宣德帝想要一个有才能的人前去治理。
在大学士杨荣的举荐下,周忱升任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在江南巡抚任上,周忱一任就是二十一年之久,成为了明朝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江南巡抚。
在江南地区,周忱因治理江南财赋效果显著,于正统五年升为工部左侍郎。
这样的人才应该给他更大舞台展示才能。
至于江南巡抚,让吏部安排别的人去就行了。
“边疆各关可有安排?”
朱瞻墡看向于谦,这些属于兵部管辖范围。
“启禀殿下,已经下令各关严防死守,不得开门。”
这道命令已经下了,襄王来得慢,朝廷等不了。
“做的不错,对边关将士,该赏的赏,该罚的罚。”
朱瞻墡决定对宣府将士应该赏赐,对大同守将就该责罚了,竟然把城内的钱物送给也先。
“皇上北狩,使团可有消息了?本王听闻有奸人冒充皇上诈取关隘。”
光说朝堂的事情不行,太后会不开心,太后时刻心系皇上,朱瞻墡得关心一下。
为了保存皇上的最后一丝体面,朱瞻墡只能把朱祁镇的叫门说成是有奸人在冒充他。
同时也是安慰孙太后,我是与你站在一块的,不会说皇上坏话。
果然,听完朱瞻墡的话,孙太后的脸色好多了。
现在的大臣们已经不怎么管皇帝了,襄王一来就关心皇帝,令她心里暖暖的。
天家无情,天家人有情。
“殿下,使团暂时还没有消息,要不要再派些人去?”
陈循心想既然襄王这么想迎合太后,那他就助他一臂之力。
“那就再派些人去,让他们想方设法迎回皇上。
到时候本王亲率诸位大人去城外迎接。”
朱瞻墡的目的不是真的要赎朱祁镇回来,只不过是为了让太后尽快同意他当皇帝。
监国与当皇帝是不一样的,为了这个皇位,他可是付出了很多。
他要让孙太后明白,他真的只是来监国的,对皇位不感兴趣。
“殿下,臣恳请殿下监国,总理朝政!”
于谦投桃报李,监国的事早就论定了,太后也下了懿旨,在朝堂上又提出来,显得更正规。
于谦要做这个带头人,还襄王恩情。
如果让吏部尚书王直推荐,他就欠了王直一个人情,虽然他当兵部尚书是必然的。
“殿下,臣恳请殿下监国,总理朝政。”
周忱赶紧跟上,他没想过自己能够当上尚书,还是掌管钱粮的户部尚书。
他能当上江南巡抚和工部右侍郎,还是杨荣推荐的,欠了杨荣一个天大的人情。
这下好了,他只欠襄王人情,不欠其他人人情。
“臣附议!”
臣循赶紧站出来附和,他的首辅还没着落呢,得巴结好襄王。
“臣附议!”
高谷紧跟着附和,他怕陈循和他推荐商辂和彭时入阁,襄王不高兴。
“臣等附议!”
其他人也附和,毕竟只是多一道程序,没什么损失。
“太后有令,诸位大臣有请,本王不敢推辞,即刻起监国,总理朝政!”
朱瞻墡也不推辞,经过于谦和周忱这么一请求,他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襄王,朝堂哀家就托付给你了,希望你与诸位大臣早日击退瓦剌,迎回皇帝。”
孙太后正式让知朱瞻墡监国了,下令懿旨是一回事,在朝堂上说又是一回事。
“太后请放心,臣定当不负太后与诸位大人期望。”
朱瞻墡朝孙太后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