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登基?找太子啊皇兄又不是没儿子 >第 144章 治理出了问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144章 治理出了问题

  蒙古为了灭掉南宋釆取大迂回包抄战略。

  进军西藏灭掉云南大理,于1257年开始第一次入侵越南陈朝,攻陷陈朝升龙城。

  但陈朝军民采取游击战术,利用热带雨林不断袭击蒙古军。

  加上蒙古军不适应越南的湿热气候,最终议和撤走,陈朝向蒙古进贡。

  到了1284年元朝(其时忽必烈已建立元朝)第二次征伐越南陈朝。

  元朝出兵五十万击溃陈朝军队,占领越南北部,陈朝圣宗、仁宗投降。

  1287年元朝欲送陈朝皇室族裔陈益稷回国立为安南国王,又出动三十万大军征伐陈朝。

  但这一次遭到陈朝军队激烈反抗,损失惨重,最后在白藤江战役后彻底失败。

  加上天热、传染病等,元军最后撤出,征安南失败。

  陈朝建立了二百多年,到1400年被权臣胡季犛(maO)篡权夺位,建立胡朝。

  期间陈朝向南扩张攻打占城国,向西侵略哀牢(老挝)的大片领土。

  明初,明太祖朱元章忙于国内事务,对越南陈朝釆取怀柔政策,列为不征之国。

  但明太宗朱棣时,陈朝发生变故,权臣胡季犛杀掉陈朝皇帝,扶持自己的儿子胡汉苍当上了皇帝,建立胡朝。

  在请求明朝册封时,称陈朝皇室已绝没有后继子孙。

  胡汉苍为陈朝皇室的外甥继承了皇位,明成祖信以为真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后来有个叫陈天平的安南人,来到了明朝见到了太宗朱棣,自称是陈朝太上皇陈少艺的儿子。

  并向太宗朱棣控诉了胡季犛杀害陈朝皇室的罪恶。

  太宗朱棣大怒,令大军压境,责成胡汉苍退位,并派明使率5000兵马护送陈天平回国。

  可那想胡季犛父子表面求和,却在越南北部凉山设伏打败明军,俘虏陈天平回到清化凌迟处死。

  太宗朱棣大为震怒,决定征讨安南。

  1405年9月,太宗朱棣派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平西侯沐晟、新成侯张辅为左右副将,率军八十万大军分两路征讨安南。

  经过一系列战争,明军于12月攻破升龙城,胡季犛、胡汉苍父子逃回老巢清化继续抵抗。

  次年五月明军攻占清化,俘虏胡季犛、胡汉苍父子及胡朝君臣。

  同时,在寻找陈朝宗室无果后,宣布成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对安南进行直接统治,自此交趾又回到中国的怀抱。

  但在明朝统治的二十多年里,虽然明朝釆取了很多亲善措施,但仍受到安南人及陈朝后裔此起彼伏的反抗。

  1418年安南豪族黎利发动蓝山起义,在安南人的支持下多次击败明军。

  到1427年,宣德帝没有跟大臣们商议,宣布从安南撤军,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中原王朝最后一次统治安南结束。

  胡濙介绍到这里朱祁钰总算对安南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但胡濙讲的也只是简单的概述,具体的情况胡濙没有讲。

  朱祁钰想要知道的是朝廷是怎么把安南变成交趾,又是怎么把安南给搞丢的。

  朱祁钰想要知道具体的情况。

  毕竟自己要把南洋拿下,那安南是绕不开的。

  安南是首先要攻下来的,然后是占城,接下来是哀牢(老挝),然后才是真腊和暹罗。

  朱祁钰发现自己还是高估了征服安南的难度,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当然,也有从后世之人视角看古代事情的缺点。

  相比现在的人们,朱祁钰这个穿越者的见识自然更广。

  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条件限制,导致看起来很容易的问题实际上非常难。

  “启禀皇上,这就是安南的发展历程!”

  胡濙看了一眼皇上,心里很忐忑。

  他说了这么半天,都是在介绍历史,虽然很有必要,但却没有回答皇上的问题。

  皇上想要的知道的是朝廷如何拿下安南的,及后续的治理,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还有,朝廷放弃交趾的原因。

  当然,朝堂放弃交趾的原因皇上已经清楚了,不清楚的是过程。

  “辛苦大宗伯了,让朕重新了解了一下安南。”

  朱祁钰没有批评胡濙,毕竟现在他需要胡濙的支持。

  “王尚书也说说!”

  朱祁钰看向王直,让他补充。

  “老臣遵旨!”

  王直没有继续胡濙的话题,而是转移到治理上。

  因为继续胡濙的话题补充,那就等于是给胡濙难堪。

  而且,胡濙不是不知道其他的事,他故意不把话说完就是给自己和周忱补充的机会。

  毕竟皇上找他们三个来,是要问每一个人的看法。

  自己久在吏部,那就从吏部掌管朝廷官员任职和调动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

  这样既不让胡濙难堪,也给皇上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