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96章陶子合体察民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6章陶子合体察民情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江南无比繁华。

  陶应乘坐一艘装饰华丽的战船,沿着长江、淮水,一面欣赏美好的风景,一面体察民情。

  郭嘉、典韦、许褚三人跟随,一千护卫,二十几艘小船将大船簇拥。

  荀攸负责平东将军府日常事务。

  现在陶应的身份不一般,安全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种保护级别,陶应自然不会拒绝。

  他又不是小霸王孙策,没有人家的战力,怎么能自大呢?

  江面上经常会碰到往来的商船,看到陶应的船队之后,都会停下来,那些客商便会站在夹板上,看着陶应的大战船从面前徐徐驶过,同时拱手行礼。

  陶应和郭嘉也都会向众人拱手还礼。

  两岸到处都是一片春耕的美丽画卷,每到一个港口,陶应都会停下来,看一看各县百姓的生活,过问一下县里百姓的人数,春耕的情况,今年增加的流民等等。

  从这些问题中就能看出当地官员的才能,以及他们为官的情况。

  一切都让陶应很满意。

  史阿的暗卫越来越成熟,各地的情报陆续送到了大战船上,尽管延迟了一段时间,但这些对陶应影响都不大,只要知道就行。

  因此在江面上的时候,陶应都会和郭嘉讨论一下天下的形势。

  今年是初平四年,按照以前的历史,明年将有新的年号,那就是兴平元年。

  只要是历史爱好者,自然会知道这一年被称为不祥的一年,天下大旱,尤其是关中地区,颗粒无收,北方又闹蝗灾。

  南方粮食产量锐减,大汉四处,从西到东,从南到北,诸侯混战整整一年,致使粮价暴涨,谷子一石售价高达50万钱。

  要知道,在恒帝时代,谷价规定每石50钱。

  虽然说这些年也都在上涨,尤其是黄巾之乱后,上涨幅度很大,但五百钱都已经很高了,这竟然上到了50万钱!

  因此今年的收成非常重要,陶应沿着江淮体察民情,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视察一下去年的水利工程,一定要未雨绸缪。

  商业方面也将出台相应的政策,粮食的交易只进不出,同时,沿海的渔业也要发展起来。

  他的出现改变了一些事情,但对于这自然灾害,大概率是无法避免的。

  当然他也不可能和神棍一样,直接说明年有天灾。

  只要按照自己的布置,让徐扬两州的百姓度过灾年,让百姓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是天命之人,这是最好的,直接预测,反倒不好。

  初平四年也是大事不断。

  “曹操做了兖州牧,奉孝,你觉得北方的形势将会如何?”陶应将几封刚收到的情报递给郭嘉。

  刘岱死了之后,陈留太守张邈立刻拥立曹操为兖州牧,同时与陈宫等人直接投效曹操,让曹操实力又增加了许多。

  陶应想了想,曹操在逃亡途中,的确杀了吕伯奢一家,可并没有陈宫捉放曹这一段。

  陈宫在张邈营中,此时也没有和吕布在一起。

  “北方三足鼎立,袁绍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公孙瓒,而吕布依附袁绍之后,会迫使曹操和公孙瓒结成盟友,一时之间,还是很难分出胜负的。不过如何来控制吕布,就要看袁绍的能力了!”郭嘉想了想,“主公,属下还是觉得,曹操最终会胜出!”

  “奉孝为何有此结论?”

  “兵马和人才!”

  “曹操的兵马不少,青州兵二十万,可他的粮草是个大问题啊!”陶应摇了摇头。

  “主公说的没错,尽管曹操效仿主公实行屯田,但一年积攒的粮草,也就能支撑起一场大战,长此下去,甚至会被粮草拖跨,因此属下以为,他必会速战速决!”

  “速战速决?”

  “今明两年休养生息,明后秋收之后,与袁绍决战!”

  “明年秋收之后就决战?”陶应听了郭嘉的话,非常意外。

  以前的历史中,曹操与袁绍的决战,那可是在七年之后啊!

  当然,在那段历史中,袁绍灭了公孙瓒,占领了青、幽、并、冀四州,而曹操也灭了吕布、袁术,击败了得到他老爸徐州的刘备,占领了豫、兖、徐三州及淮南一部分。

  “主公,曹操不能让袁绍灭了公孙瓒,否则他很难击败袁绍,因此必须要快,有了吕布,公孙瓒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何况幽州还有刘虞!”郭嘉稍稍停了停,“不过主公放心,无论最终胜出的是曹操,还是袁绍,北方要真正统一还需几年,而那时,主公肯定可以统一南方!”

  陶应听完这番分析之后,点了点头。

  对于天下形势的判断,自己与郭嘉相比,确实不在一个层次。

  若不是预知以前的历史,简直是两眼黑啊!

  戏志才、荀彧等人,肯定也能想到这些。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

  在以前的历史中,如果没有兴平元年的天灾,曹操也不会那样艰难。

  人肉军粮,借人头,摸金校尉,为度难关,真是不择手段。

  “主公,战船到了三山渡口,三山县令冯方与一众官员在渡口迎接主公,是否在此停泊?”典韦来到船舱禀报说。

  “冯方?”陶应感觉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可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既然有印象,那肯定是历史上留名的,天色已经不早了,于是下令,“传令,所有船只靠岸,今夜宿于三山!”

  “诺!”

  所有船只陆续靠岸,典韦和许褚各率领五百兵士迅速上岸,然后分列两边。

  陶应和郭嘉缓缓走出船舱,踩着木板来到岸上。

  “参见主公!”冯方和一众官员向陶应行礼。

  “诸位不必多礼!”

  “谢主公!”

  “春耕情况如何?”陶应问道。

  其实沿途所见,让陶应很满意,他已经肯定了这个县令干得不错。

  “回禀主公,今年全县新增良田三百余亩,普通田地四百余亩,皆已完成春耕,人口新增三百余户,预计明年,将会再增田地五百余亩!”冯方说道。

  “甚好!”陶应点了点头,“民以食为天,为官一方,能造福一方百姓,诸位皆有功!”

  “主公谬赞了,此乃我等份内之事!”冯方再次行礼,说道。

  但他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其他官员也一样。

  他们能见一面陶应,很不容易,能受到陶应的夸赞,就更难了,谁能不高兴啊?

  “冯县令,主公今夜准备宿于县城,你等赶快准备吧!”郭嘉说道。

  “好,属下……属下马上准备……”冯方兴奋无比。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