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283章遭大败心灰意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83章遭大败心灰意冷

  邺城,魏王府。

  一片紧张的气氛,紧张中又含着无尽的悲伤。

  曹操的身体越来越差了,整个人显得憔悴而苍老,似乎大限将至。

  濮阳的战报传来之后,曹操倒也平静,其实这一战的结果他早就料到了,甚至他已经想到,这可能是陶应给他设的一个局,濮阳就是陷阱。

  但这个陷阱他一定要去跳,他要搏一搏,哪怕粉身碎骨,也不坐以待毙。

  现在这个结果又有什么意外呢?

  或许不该跟陶应开战……

  但这不是他说了算,陶应要一统天下。

  直接归降,或可得到高官厚禄,但这样做就不是他曹操。

  乱世枭雄,怎能不搏?

  或许不应该和袁绍开战……

  可与袁绍联合在一起就能挡得住陶应吗?

  陶应年轻,知人善用,多谋而善断,而袁绍呢?当年联军讨伐董卓他早就领教过了,与袁绍组成联军,甚至还不如自己。

  现在整个战局糜烂,邺城只剩下四万兵马,且军心不稳,民心不稳,官员有二心者不在少数。

  儿子曹彰死于乱军中,董昭被俘,许褚又占领了中山,彻底堵住了他们撤回幽州的道路。

  许攸、程昱、满宠等人,得到濮阳之战的消息后,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但曹操一直没有见。

  见与不见,已经没有什么两样,可以说回天乏术,根本没有办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陶子合,若是太平盛世,本王定与你饮酒赋诗……这定是人生美事啊!”曹操看到陶应写的诗,突然感觉陶应就是他的知己啊!

  陶应心中所想,就是他心中所想!

  胯下马,掌中枪,扫平叛逆,为大汉牧守边关。

  可适逢乱世,奸臣当道,朝堂腐朽,无奈之下只能率有识之士,平定天下,建立一个太平盛世。

  他们都想这样做,但陶应年轻,因此陶应做到了。

  天下将要重现繁荣昌盛,他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想到这里,曹操感觉自己轻松了很多。

  “禀报魏王,二公子求见!”服侍曹操的那个下人很会察言观色,他看到曹操的脸色好了一些,小心的说道。

  因为今天曹操的心情不好,他没有见任何人,包括程昱。

  “让他进来吧……”

  “诺!”

  不一会儿,曹丕来到了曹操的床榻前,他向曹操行了一大礼。

  “孩儿见过父亲大人!”

  “子桓不必多礼,坐吧!”曹操指了指旁边。

  “谢父王!”

  “你今日前来,可有什么事?”曹操问道。

  “父王,濮阳一败,孩儿迷茫,不知该如何?”

  “你可与子远等人商议过?”

  “孩儿只是想为父王分忧,故而商议过,还请父王恕罪!”

  曹昂死后,曹操还没有来得及另立世子,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哪个儿子与文武私下商议魏国的大事,都不允许,也是大忌。

  “为父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只是问一下你们商议的结果……”此时,曹操的语气和蔼,化身一个慈父,而并不是魏王。

  曹昂死后,曹操也曾思考过,如果能够守住半个北方,那他肯定要马上立世子了。

  曹丕、曹彰、曹植三人各有特点,也都各有缺点,无法和曹昂相比,到底要立谁,他必须细细考虑一番,而且要结合魏国的实际情况。

  可是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必要了。

  “有人要战,有人要降……”

  “那你的意思呢?”

  “孩儿愿与陶应死战到底!”曹丕的语气非常坚决。

  “在邺城与陶应决战吗?”曹操又问。

  “邺城虽有四万兵马,城池高大坚固,可这里是死地,一旦让大队吴军包围,城池迟早会被攻破,若要与陶应决战,必须回到幽州!”

  “可如今回的去幽州吗?”

  “父王,虽然许褚占领了中山,可他只有五千兵马……”

  “渤海、清河、平原,包括邺城城外,都有吴军大队兵马,岂能让你撤回幽州?”曹操摇了摇头。

  曹丕想的还是太简单了,陶应麾下郭嘉、荀攸、贾诩,包括徐庶,都是算无遗漏,怎么可能给他留机会。

  假如有机会,他早就下令向幽州撤了。

  “父王,大队兵马或许撤不了,但若是只带着几千人,肯定有办法撤往幽州!”

  “几千兵马到了幽州又能起什么作用?”

  “幽州张燕还有五万兵马呀!”曹丕说道,“幽州地域非常大,五万兵马我们不与吴军决战,只占领一些偏远的小城,等到实力恢复之后,再与吴军抗衡……”

  曹操听完曹丕这番话之后没有说什么。

  曹丕也静静的坐着。

  等了好一会儿,曹操摆了摆手,让曹丕离开。

  曹丕非常不解,但他没敢再问。

  本来曹操想直接否决曹丕的建议,几千兵马到了幽州,就真的能够指挥得动张燕的五万大军吗?

  都到了穷途末路了,张燕还会受你指挥吗?

  他非常清楚张燕的野心有多大,也清楚这家伙绝对是识时务者。

  黄巾败亡之后,他能够获得一个平难中郎将的官职,从劫匪摇身一变,成为大汉的将领,可见其之圆滑。

  曹丕凭什么指挥人家?

  而就算你获得了张燕的支持,有五万兵马,可在强大的吴军面前也是不堪一击。

  不过曹操最后想了想,陶应就是二十多岁的时候开始争霸天下的,或许应该给自己儿子一个机会。

  那就让他去和张燕斗一斗吧!

  想到这里曹操又将曹植叫来。

  对于这个儿子,曹操是非常喜欢的,诗赋文章写的很好,尤其是诗。

  而陶应在濮阳城中的一些话,也传到了邺城,他对曹植非常推崇,排在了建安七子的前面。

  能得到吴王陶应这么高的评价,曹操感到很骄傲。

  而且这个儿子根本就不是乱世之主,也没有参与过自己争霸天下,或者说不是那个料,邺城将来被攻破之后,他得给曹植留一条生路。

  陶应并不是嗜杀之人,袁术死了之后,袁术的长子袁耀,陶应没有杀,刘表、刘璋这些人及其家族都在。

  若是自己现在就归降,那陶应应该不会为难。

  可是曹丕还想去幽州,那他就必须在邺城坚守一段时间,等陶应到了邺城城外之后再说。

  不过,该给曹植交代的,一定要交代。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