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242章吴王府世子出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2章吴王府世子出征

  “庞士元到了汉中……”陶应手里拿着一封情报,脸上露出了笑容。

  看来这家伙终于耐不住寂寞了。

  该是自己的,一个也不能让他跑掉。

  卧龙、凤雏、鬼才、毒士,再加上周瑜、鲁肃、荀攸,现在天下大才一大半都归了自己,曹操怎么和自己斗?

  西凉和袁谭的联军中,有成公英、司马懿和陈宫,可自己有诸葛亮、庞统、周瑜、法正,再加上兵强马壮,怎么可能斗不过?

  现在对于汉中,他彻底放心了,自己只要把徐州的大局掌控好就行了。

  以前历史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没有成功,但陶应相信,现在一次就有可能成功。

  不过对于庞统的情况,还要给陶昌交代一下,因为这家伙的长相实在不敢恭维,任何人在见第一面的时候,都会产生出反感的情绪。

  并不是说以貌取人,而是一种条件反射。

  猛然让你看到一个奇丑无比的人,你能说你喜欢?

  只有慢慢的了解了,知道了他的才能,那才能够逐渐看着顺眼。

  在现代也是一样,长得漂亮的人犯了错误,都容易被原谅,而长得丑的人,光长相都不可原谅了,还敢犯错误?

  这些话虽然没道理,但却是事实。

  长相如此的人,往往都很敏感,比如张松,以前历史上正因为曹操的以貌取人,才让张松心甘情愿的投靠了刘备,不然的话,人家肯定会投曹操。

  陶应告诉陶昌,庞统乃是大才,一定要重用。

  至于其他的,也就不用再交代了,假如现在陶昌还搞不定庞统,那就枉对自己的刻意培养了。

  吴王府门口,数百兵士分作两排。

  而在不远处,一千兵马整齐列队。

  队伍前面,有两员小将,顶盔冠甲,腰悬佩剑,威风凛凛。

  吴王陶应及家眷,吴王府官员,今天要送世子陶昌前往汉中。

  这必须要有一个隆重的仪式。

  十五岁就要前往军中历练,对于拥有现代灵魂的陶应来说,心中还是有些纠结的。

  但没有办法,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当陶应将这八个字,说与夫人糜贞的时候,陶应当时看到,糜贞的眼中是坚定和感激。

  因此陶应也就释然了。

  而陶昌的舅舅糜竺,在得知吴王陶应说的这八个字之后,又苦口婆心的教导了陶昌一番。

  儿子的安全,陶应肯定要重视,挑选了一千精兵做护卫,这都是从自己的虎贲卫和虎猛卫中,挑选出来的。

  个个弓马娴熟,武艺高强,悍勇无比,又非常忠心。

  两个护卫统领,分别来自荆州和益州,一个是王平,一个是寇封。

  这两人陶应是放心的,王平是以前历史中,蜀汉后期的著名将领,而寇封,就不用过多介绍了,也是一员猛将。

  儿行千里母担忧。

  今天早晨,糜贞亲自给陶昌束发,整冠,送到了吴王府大门之外。

  “昌儿,本王的儿子,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他日回来,你便要开府,便要帮助父王及众官员处理事务,此次到军中历练,多向孔明等人请教,必会让你受益终生,而你也要给你的弟弟们做好表率,他日,他们也都要走你今天之路!”

  “孩儿谨记父王教诲!”陶昌再次行礼。

  “昌儿,这是娘和你几位母妃连夜为你缝制的战袍……”

  这时,蔡琰等人捧着一件战袍过来,交到了糜贞手中。

  糜贞打开,很仔细的披在陶昌身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情此景,如此好的装逼机会,陶应怎么能够错过?

  而且孟郊这首《游子吟》,本就是乐府古题,现在已经非常盛行这样的五言诗了。

  “多谢母妃……”

  连周围的许多人都被陶应的这首诗感染到,糜竺、糜贞在悄悄的抹眼泪,陶昌自然是感动的一塌糊涂,泪眼模糊,再一次拜谢父母。

  “王平寇封,护送世子,立刻出发!”煽情也该结束了,陶应立刻下令。

  “诺!”

  陶昌起身,兵士们马上牵过来三匹战马,陶昌、寇封、王平翻身坐到马背上。

  王平抽出腰间佩剑,大喊一声,“出发!”

  兵士们簇拥着三人,沿着金陵城中街道出发了。

  街道中,许多百姓、客商、官员、世家子弟都站着整齐的队伍,欢送世子陶昌出征。

  他们的路线是,到了丹阳港口,将坐船前往荆州,马良和周不疑都在荆州,最后由南阳前往汉中。

  陶应没有给周不疑下命令,毕竟这孩子才十二岁,但他的父母以及舅舅刘先是一定要让周不疑跟着陶昌前往汉中的。

  世子伴读,不跟着怎么行呢?

  况且这对他们来说,除了吴王的恩宠之外,绝对是个机会,怎么能够失去?

  陶昌离开之后,陶应要进行战前的最后一个准备,那就是巡视各军,要让每一个兵士都充满斗志。

  首先要去的是赵云的骑兵营,现在骑兵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四万。

  当然,后面扩充的这一万,战力并不强,而以前的三万,绝对是精兵,并且都是一人双马。

  骑兵一旦冲起来,那就是十万铁骑带来的震撼。

  赵云、张绣、夏侯兰,都是很有经验的骑兵统领。

  除此之外,又提拔了一些小将,比如典韦的儿子典满、许褚的儿子许仪,张辽的儿子张虎等。

  马蹄铁以及双边马蹬,陶应并不打算弄出来,毕竟这东西的技术含量太低了,而对于提高骑兵的战力作用却太大了。

  一旦传到外族,将会给汉人带来很大麻烦。

  将来彻底控制了北方的马场,再把它弄出来,到那时,谁敢小觑自己建立的大帝国。

  骑兵做了一番操练之后,赵云、张绣、夏侯兰、典满、许仪、张虎等将领,来到了陶应一行人的前面。

  “参见主公!”他们在马上拱手行礼。

  “你们是最强的,横扫敌军,一统天下!”

  “横扫敌军,一统天下!”

  所有人齐声喝喊,声震山岳。

  许褚和典韦看到他们的儿子,也都非常满意。

  赵云眼中战意盎然,看着主公陶应,想起了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那时主公才二十多岁,可已经展现出了乱世雄主之姿。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短短的十几年,主公便统一了整个南方,而且现在即将一统天下。

  大汉有主公,乃百姓之福。

  而他能跟随主公,乃毕生之幸也!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