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 >第173章 漠南蒙古递交降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3章 漠南蒙古递交降表

  盛京皇宫,

  “请皇上恕罪!”

  “恕罪?”多尔衮指着济尔哈朗骂道:“你可知道,这个女人毁了我大清数十年的努力?数十年啊……”

  他父亲努尔哈赤十二副铠甲起事,一路打到如今的地步,其中很大的功劳便是明朝的降将打出来的。

  虽然多尔衮恨皇太极,但他对于皇太极的“伐大木”战略却是推崇备至。

  登临大位后,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准备加强汉八旗,可还不等他实施,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满、汉关系紧张到了极致,之前投降满清的大明降将,离心离德不说,如今就连最倚重的“天佑军”孔有德都造反、哗变了。

  “皇上放心,我已经派岳托去追了,相信很快就可以有结果。”

  多尔衮脸色阴沉,“孔有德是死是活不要紧,关键是将天佑军带回来,我大清在天佑军身上投入的太多了,这支部队绝不可落入明廷手中。”

  “是!”济尔哈朗额头上汗珠密布,多尔衮还能骂他,说明自己的脑袋保住了,他突然想起什么,“皇上,尚可喜在宫外候着,您要不要见他?”

  “见,自然要见。”多尔衮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地回道:“越是这个时候,朕才更要让大明降将看看,我大清朝堂没有任何打压他们的意思。”

  很快,尚可喜被太监请过来了,“奴才给陛下请安!臣有罪……”

  “起来吧!”

  尚可喜因为事发突然,而且离着“天佑军”军营远一些,所以第一时间没有被下面的将士给胁迫,等他知晓事情前因后果的时候,发现外面已经出现了满清八旗兵。

  再想有什么心思已经不可能了,索性直接穿上官服前来皇宫请罪。

  “快快请起,智顺王何罪之有,朕听说事情发生之时,你还在睡觉,朕不怪你。”

  尚可喜却是跪在地上,涕泪横流,“臣有罪,臣与孔有德共事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发现他的狼子野心,致使发生如此大的惨案,此乃不查之罪,恳请皇上责罚。”

  多尔衮嘴角抽了抽,他如何看不出尚可喜在演戏,却还是笑着说道:“照伱这么说,朕与孔有德共事多年,没有看出来,也有罪?”

  尚可喜顿时惶恐,“臣不敢!”

  “快起来吧,眼下多事之秋,朕希望你站出来,抚慰汉臣……”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尚可喜几人足足商量了两个时辰,等尚可喜从皇宫里面出来,整个人的气质陡然一变,没有还有一丝颓势?!

  显然多尔衮答应了他不少好处。

  而皇宫之内,多尔衮却是气的将盘子、碗筷全给划拉在了地上,“火器营?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发生如此事情?到底是谁走漏出去的风声?”

  火器是满清与明廷最大的差距,刚看到反攻明廷的希望,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多尔衮自然不相信这是巧合。

  原本想着一年半载就可以与明廷的火器持平,上次入关之战以及漠南蒙古之战的耻辱便可以连本带利的找回来。

  如今“天佑军”哗变,直接让清廷的火器倒退了数年,即便知道配方,但组建火器营需要时间,形成战力同样需要时间。

  “查,给朕好好的查。”

  “将盛京之内所有的明廷碟子给朕拔出来。”

  “还有,即日起,后宫所有的女人不得干政,朕不让她们知道的,就是问也不能问。”多尔衮从未有想过一个女人竟然能撬动如此大的灾难。

  “嗻!“

  ……

  满清这边发生如此大的事件,自然不可能瞒得过锦衣卫,他们第一时间就将消息传回来大明。

  最先传到的自然是锦州、山海关。

  祖大寿听着盛京发生的事情,整个人的瞳孔都在放大,“不仅耿仲明被带回回来了?天佑军”还哗变、造反了?

  孔有德、耿仲明这两个人,他最清楚不过。

  自从投向满清之后,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与明军的多次对峙之中。

  “天佑军”都出其不意地打出了极大的威慑力,他有时候都想过,如果当初孔有德、尚可喜没有降清,关宁前线也不会如此胶着。

  “还真是耿仲明!”

  如今亲眼看到耿仲明,他才豁然发现这事情的可怕之处。

  只觉得浑身的血液流动都加快了几分,簌簌地冲入心脏之中,心脏承受不住又将血液给死命地挤了出来,脑子“嗡嗡”的转个不停。

  四肢却冰凉,整个人就这么直愣愣地看着耿仲明的脸。

  不仅是祖大寿,祖可法以及辽东的诸多将领,此刻的脸上同样表情各异,显示着他们内心的不平静。

  其中脸色最丰富的却是一名副总兵。

  吴三桂。

  他之前曾力主建议自己的舅舅祖大寿不要对明廷太过卖力,做做样子,保存实力才最要紧。

  “难道,真的就只能这样了吗?”他在心里无奈的嘶吼道:“嘉定伯当初都将你许配给我了,为何皇帝要横插一手?”

  ……

  消息传回京师,朱常淦都不由一愣,“想不到竟然会有意外之喜?”

  “赏,此次所有参与的锦衣卫将士每人一百两银子,王承恩,你亲自去办,送到家里,不可透露风声。”

  事情表面上是天佑军叛变,但其实里面离不开锦衣卫的运作。

  锦衣卫、夜不收,分散驻扎在盛京,其中不少就在天佑军所在的区域。

  孔有德带领的这支部队,在大明这边的时候,就军纪败坏,不听明廷的指挥,冒领军饷,骚扰敌方。

  到了满清之后,虽然有所收敛,但狗改不了吃屎,收敛的有限。

  以至于无论是清八旗,还是蒙八旗,都对其极为鄙夷。

  也曾爆发过多次小规模的冲突和闹事。

  “天佑军”对满人、蒙人仇怨极大,再加上这两个月明朝锦衣卫、夜不收的拱火,分化利诱。

  终究还是爆发了。

  “另外,命令他们全部蛰伏,暂时不要露头,等下一步命令。”

  “是,皇爷!”

  与此同时,军机处内。

  大明的几个重臣也是个个眉飞眼笑。

  孙承宗捋着胡子,“此役,堪比通州大捷了。”

  “是啊,陛下圣明!”李邦华朝着乾清宫的方向拱了拱手道:“不费吹灰之力,就捣毁了清廷的火器营,即便他们重建,也需要不少时间。”

  “也算是报了吴桥兵变之仇。”

  崇祯五年,孔有德带着大明朝最先进的火器营,在吴桥起兵叛变,与耿仲明渡海投降后金,使得崇祯想建立一支火器劲旅的计划泡汤,更一举让后金的火器赶超了明廷。

  如今还是这支部队,不过兵变的地方却是放在了满清的盛京。

  一场爆发,死亡数千人不说,更直接让满清火器营一朝回到建设前。

  这内心的舒适感,简直难以言表。

  ……

  而额哲这边,朱常淦也是旅履行了他的承诺,将他给放回了漠南蒙古草原,但放是放回去了,但如今的漠南蒙古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漠南16部,49旗,却是日子难过的紧。

  他们不想投降明朝。

  可不投降明朝,宣大、蓟辽、密云的兵锋便不断的进入草原,抢他们的马匹、牛羊。

  漠南蒙古一战,四大营以及宣大、密云等兵马,一举击穿蒙古诸部。

  回来的时候,从蒙古带回来大量的马匹。

  不说四大营挑走的。

  单单卢象升这个宣大总督,下面就新组建出了三万骑兵。

  洪承畴履新蓟辽总兵,自然也不可能放过这机会,蓟辽几个总兵也新添了两万骑兵。

  密云多了一万骑兵。

  此消彼长,大明靠近北面的各边镇,实力增加了不止一筹。

  而且为了继续削弱漠南蒙古诸部,宣大、蓟辽、密云等明军采取不间断的骚扰,防止蒙古兵再次卷土重来。

  趁它病,要他命。

  以往满、蒙骑兵入关,每次都掳走大明数十万人口和牛羊,卢象升、洪承畴又都不是那种“愚仁”之人,一有机会便会出关。

  额哲看着草原上的乱局,眼眶发红,“我漠南蒙古诸部该何去何从?”

  “母亲,你告诉我!”

  如今他们仰仗的满清骑兵,在火器赶上明廷之前,又不愿意为了漠南蒙古诸部,与明廷展开决战。

  苏泰经过千辛万苦,在锦衣卫的帮衬下,也从满清逃出来了,“依我之见,还是投降明廷吧。”

  “不说其他,单单换你回来,便已经彻底回不去清廷了。”

  额哲咬着牙,怒道:“那我岂不是真成了三姓家奴了?”

  他识的汉字不多,小时候觉得汉字太过枯燥,总是不听话,却不料他自己从林丹汗那里找了一本《三国演义》,竟然看的津津有味。

  到如今,他甚至可以将里面的情节倒背而出。

  “什么三姓家奴?咱们自己家的不算,说到底,你也就两姓。”苏泰扭头问儿子,“你在明廷京师待了这么久,有什么感受?”

  “明廷很强大,明朝皇帝比我们听说的要更强势,我听关在下面的人说,皇帝刚刚杀了朝堂之上近三成的官员,其中甚至有朝中重臣……”

  额哲将自己的见闻与苏泰说了出来,听的苏泰长叹一句,“如你所说,明廷的兵锋恐怕不会藏太久,便会再次出鞘了!”

  “打谁?”

  苏泰没有回答,而是看向远方。

  只见一骑从远处奔来,原来是苏泰留在盛京的人让人传回来一道信息。

  苏泰看完之后,将羊毛毡递给额哲。

  “天佑军哗变?炸死炸伤数千人?”

  “天佑军……那不是满人最强的火器营吗?他们叛变了,还炸死这么多人,那岂不是……”额哲怔了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

  七月十五,漠南蒙古十六部派使臣向大明递交了降表。

  大明礼部与漠南蒙古的使臣商议诸多事宜。

  朱常淦没有参与,双方讨论的很激烈。

  当太阳落山,朱常淦和崇祯交换身体之后,王承恩照例给崇祯复述的时候,提到了几个字眼。

  “察哈尔、科尔沁、内喀尔喀……等十六部,每年向大明朝贡马匹、牛、羊,合计三万匹,而大明则不再派兵北上,并与诸部共同抵抗满清……”

  这让崇祯异常的兴奋,“此一时,彼一时,朕甚慰也!”

  想当初,在大明朝财政困窘的情况下,为了笼络林丹汗共同对抗后金,每年给林丹汗岁币白银40000两。

  可即便如此,林丹汗还是收了钱便翻脸不认人,反过来亲率大军攻打宣大边塞,以此要挟朝大明朝索取八万两,以示羁糜。

  如今漠南蒙古诸部,不仅反过来朝大明朝朝贡,而且还要请求明朝的庇护,这让崇祯如何不唏嘘?

  “陛下,这还只是第一天的议题,接下来还有两天。”

  崇祯点头,“你继续说。”

  “是,皇爷!”

  当王承恩提到孔有德哗变的时候,却见皇帝的眼眶突然变红,久久没有出声。

  “陛下,您休息一会儿,我让人给您弄点宵夜。”

  “不用了,朕去皇后那里吃点就行。”崇祯站起身,平复了一下心情,忽然想起自己好久不曾去皇后那里了。

  “可……皇爷,您今儿个中午刚去过陈妃那里……”王承恩低着头,“御医说陛下今日操劳过度,让内臣劝陛下好好休息几天。”

  崇祯的脚步一顿,脸上的肌肉抽了抽,要不然他怎么感觉自己的身体最近有点虚呢?

  敢情不是自个儿的身体,你不心疼是吧?

  终究,崇祯还是让王承恩给自己拿了一套笔墨纸砚过来,告诫自己要凝神静气。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封奏疏上。

  他轻轻的展开,却是熊文灿的奏疏:“滇将许名臣捧宪檄招抚,其述贼乞抚之词,不曰‘解散归农’,而曰‘愿带马兵七千、步兵三千合万众以剿贼自赎’……”

  崇祯猛地叫住王承恩,“这封奏疏,朕如何批的?”

  “回皇爷……”

  王承恩将皇帝今天批阅的情况,原原本本的讲了出来。

  听的崇祯脸色大变,“岂能让献贼投降?难道就没有人说这是养虎为患?”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