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 >第141章 孙传庭:臣愿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1章 孙传庭:臣愿往!

  所有人全都看向崇祯,这让李岩的脸色异常的难看。

  怒道:“胡闹!”

  “祝夫子乃先生,不是卦师,况且事关我们山寨生死大计,怎么能如此儿戏?”

  自己撮合他和红娘子属实是无奈之举,更是存了将他拉下水的意思。

  毕竟同为读书人,自己一个举人,却被逼入伙成为反贼。

  凭什么你就可以置身事外?

  凭什么你干干净净一身白,从此地离开,可以继续入朝为官?

  可以说,他之前的谋划都成功了。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家伙名不见经传,竟然有着这么离奇的能力,明廷和满清的几次战事,他一语成谶。闯王的困境,他也分析的分毫不差。

  风头一时无两不说,晚上吹点枕头风,更使得整个山寨的方向都开始偏离了自己的初衷。

  这如何不让李岩大急?

  “大当家,当初您可是亲口说过,要和闯王合在一起的,而今我们也派人和闯王那边接触上了,却犹豫不决,岂不是背信弃义?”

  红娘子凝眉不悦道:“生死存亡,自然要谨慎,况且此一时彼一时。”

  “当初闯王势大,我们投靠是为了生存,如今大明十万兵马围剿,我们选择暂避锋芒也是为了生存。”

  “再说,我们派人和闯王接触,也并非说立马过去投奔,又怎么能说是背信弃义?”

  李岩顿时语结,“可”

  二当家也没有理会李岩,而是看向崇祯,“祝夫子,你以为如何?”

  “我”崇祯正犹豫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

  红娘子却站了出来,冲着他点了点头,“私以为明廷虽然让官僚乡绅训练乡勇,但这些人不可能将大量的钱粮用在流民身上。”

  “他们选用的也不过是他们的族人,乡亲,不可能用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敢问那些地主老财的族人多,还是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多?”

  二当家,三当家这些人不用思考的说道:“那自然是无家可归的流民多。”

  “没错,我们要做的就是团结起来更多的百姓,建立一个广泛的统一阵营,以此来对抗腐败的明廷。”红娘子铿锵有力地继续说道:|

  “他们办团练,我们就召集更多的流民,他们一千人,我们就一万人,两万人”

  红娘子目光坚定地说着自己心里这两日想出来的一些东西。

  目光时不时的看向崇祯,这些正是这些天朱常淦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红娘子自己自己得出的结论。

  所以这目光之中,带着征询,带着疑问,带着希冀。

  当看到崇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嘴巴微微惊诧的神情的时候,她以为自己的想法定然是对了。

  不仅被肯定,而且应该也是令对方吃惊的。

  以至于红娘子谈这些的时候,一股油然而生的兴奋和自豪感渗进心田,她发现对方对自己说这些话,没有任何不满的时候,这才开始和在座的众人谈起“统一战线”的意义。

  崇祯此时的心情是有些懵逼、惊惧的。

  “统一战线”这种概念,作为一个皇帝而言。

  他瞬间就听出来这其中的意味,以及对于大明朝廷的威胁。

  古往今来,农民起义几乎不可能成功,就在于他们没有纲领,没有理论。

  所以他们无论掀起来几次风浪,最后都只能归于灰烬,可若是有了纲领和理论,那就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聚沙成塔。

  具有极大的威胁,朱家的江山就是这么来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红娘子说的虽然很浅显,在场无论是读过书,没有读过书的,都可以听得懂。

  但也正是如此,才更加的令人震惊。

  这种东西不像是孔孟之道,只有儒生才能懂,口号纲领这种东西,越是朗朗上口,越是能掀起风浪。

  而且纲领这种东西,在以后的逐渐改良和验证之后,会更加趋于成熟。

  这让崇祯更加心惊,心头如擂鼓一般,这就是朝堂之上那些人说的,他们只是一些“疥癣之痒”?

  山寨的议事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这与红娘子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快刀斩乱麻。

  红娘子看着众人一个个离场,当崇祯离开的时候,她的余光如剑般盯着对方的背影。

  对这个“祝夫子”,她有着一种难掩的好奇和关注。

  她很想对方可以停下来,然后和自己讨论一些,自己刚刚说的那些对还是不对,可惜

  作为一个山寨的大当家,她有着自己强势的一面,但面对这个男人的时候,又尽量表现的尽量温婉一些,也想尝试与对方相敬如宾。

  但似乎自己做的这些,对方都没有什么反应。

  这让红娘子心里有些气馁,面对他越加的不自然。

  对方比自己想象的要优秀,也更有能力,这属实超出了自己当初的设想。

  不过,对方这种越是淡薄、才华袭人、却又离经叛道,反而越让她好奇,她想不通对方到底在想什么,在筹划什么,他的脑子里面到底有多少东西?

  也是这样,反而让她越加感受到其中的力量,也更加激起心思。

  她甚至想过一种方法,说起来极其的羞人,“哎,再看看吧,实在不行,我再用那个办法,让伱也感受一下我的力量。”

  我可不是那种小女人,江湖儿女,行江湖事。

  那些小女人能做的事情,自己可以做,她们不能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做。

  乾清宫,

  朱常淦刚刚和孙承宗、杨嗣昌等人开完小朝会。

  讨论对蒙古动兵的问题,贼寇环伺,三大营的战力也正处于全盛时期,不可能让他们就这么待在京都。

  还有一个好消息,戚家军再次重建,并从义乌开拔朝京师而来。

  这支由戚家后人戚振宗回乡招募,历时两个月,从矿工、农民组成的五千人队伍,已经开始初具战斗力。

  本来准备再训练一段时间,但看到《大明时报》上,三大营与满清的战斗,第一时间选择了开拔。

  据锦衣卫的奏报,已经到了安徽。

  “王承恩,传朕的旨意,让曹化淳给戚家军建军营,争取在他们到京之日,便有住的地方。”

  “是,皇爷!”

  王承恩随即又说道:“皇爷,孙传庭在宫门之外候着了。”

  “哦,那赶紧让他进来。”

  片刻,一个身着朱色朝服的人走了进来。

  “臣孙传庭叩见陛下!”

  “快快请起。”朱常淦从御座上走下来,将孙传庭给扶了起来。

  “一路过来,伯雅风餐露宿,身体可适应?”

  孙传庭,字伯雅。

  “劳陛下用心,臣的身体一切安好。”

  朱常淦看着眼前这个在黑水峪擒杀高迎祥的人,四十五岁,浓眉大眼,双眼炯炯有神。

  在天启年间就从商丘知县,入吏部当主事,却因为魏忠贤而被撤职回乡,于去年擢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却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擒斩流寇,数次立功。

  却因为得罪杨嗣昌而被入狱,在狱中三年,双耳耳聋。

  刚刚朱常淦和他说话的声音很轻,但对方却是听的真切,说明他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给孙爱卿赐座。”

  “陛下,使不得.”孙传庭看着小黄门从外面搬进来的凳子,有些惶恐道。

  可皇帝接下来的话,让他更加的吃惊。

  “朕欲让你接任三边总督,在接下来的时间内,由你全面领导十万大军,给予李自成,张献忠,罗回回等打击。”

  “这”

  从山西巡抚的位置上,一跃成为三边总督,属实有些令他吃惊,而之前三边总督则是洪承畴。

  朱常淦没等他问出来,便说道:“洪承畴,朕另有用处,不会影响你们的关系。”

  孙传庭闻言,这才脸上一轻。

  “你们都下去。”朱常淦屏退殿内所有的太监宫女,然后将地图打开,“伯雅,你进京的一路,可曾见到河南,山西等地的团练进行的如何了?”

  孙传庭闻言,目光猛地大亮,“回陛下,山西,河南等地的团练如火如荼,此策倒是让贼寇没有之前那么肆无忌惮了。”

  “贼寇获取补给也比之前要困难许多。”

  “不过,陛下只在河南、山西、河南、北直隶、四川等地设立了团练,贼寇们便会朝那些没有设立团练的区域逃散,到时候.”

  孙传庭的话只说了一半,但意思已经表达的足够明确。

  朱常淦沉默了几秒钟,才说道:“这正是朕为何要你来当这三边总督的原因所在。”

  “请陛下明示。”孙传庭明白,这才是皇帝要自己来做的重点。

  朱常淦看着他,“朕让锦衣卫查过祖地,你在祖地的田亩不过百亩,店铺一间,家中银两不足千两,族中也并没有占据田亩数额巨大者.”

  孙传庭眼睛瞪大,陛下竟然查的如此细致?

  终于,朱常淦说出了自己的最核心的目的。

  “朕让你来掌三边总督,不仅仅是为了这些农民起义军,更是为了让这几省的百姓不再动乱。”

  “想让百姓不再动乱,那就得让他们吃饱饭,可陕西、山西、河南、四川等地天灾不断,根本不可能养活这么多流民,所以,朕只能让湖广、南直隶、江浙等富庶的地方拿出钱来。”

  “朕想让你配合廉政司,借此次机会,彻底清查南湖广、南直隶、江浙等地区。”

  “除了你三边总督的人马,朕也会从三大营中派两万人,协助你。”

  孙传庭的后背不由的汗毛倒立,“湖广、南直隶,江浙,这些地方”

  作为朝中大员,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地方背后代表的是哪些人?

  大明朝堂上,几乎一半的人都来自这些地方,从大明第一场科举开始,便以江南等地的进士为最,其后两百年,这种趋势不仅没有削减,反而因为坐师,江南的学子越加如雨后春笋一般。

  占据着大明朝堂的每一个角落。

  明初的国子监,如今在声名上,同样没落不如东林书院。

  孙传庭胸膛起伏,嗓子发干。

  他终于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让自己替换洪承畴。

  洪承畴虽是福建人,但与东林党、浙党都有牵扯,而自己是山西人,一直融入不进东林党、浙党等人之中。

  怪不得陛下只在陕西、山西、河南、四川、北直隶等灾害频发的地方,设立了团练大臣,反而南直隶、江浙一带的没有设立。

  陛下为的就是将这些匪患驱赶过去。

  一旦匪患入逃亡江南,便可以借机对着江南一带的地区出兵。

  兵马一到,廉政司的人也跟着进驻,清查所有官吏。

  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定然是不愿意的,可这些地区的官军早已经被陛下给调往山西、河南等地,而官僚、乡绅们还不能自己组建乡勇,抵抗这些匪患。

  因为皇帝在这些地区压根没有设立团练大臣。

  私自练兵,罪同谋反,乃死罪。

  皇帝照样可以出兵。

  孙传庭不住地攥着自己的手指,所有的信息都表明,陛下早就想好了这一切。

  只是到了今天,才终于行动而已。

  朱常淦定定盯着孙传庭的眼睛,“伯雅,可敢否?”

  孙传庭目光如炬,深吸一口气,几秒钟之后,跪下行礼道:

  “回陛下,臣愿往!”

  仅六个字,但朱常淦却是明白,孙传庭定然是下了极大的决心。

  这一步踏出,他相当于一下得罪了半个朝堂。

  “对了,还有一件事,若遇到一个叫红娘子的农民军,不要赶尽杀绝。”

  ps:有书友说:“既然要延续大明,为什么还要红娘子这一支来自我革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矛盾。

  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上的延续大明国祚

  前面有些线索已经有指向性,有些读者或许已经看出来。

  反过来说,如果仅仅是维持崇祯那般的大明朝,有什么意义?

  新年快乐!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