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边关拥兵百万,女帝求我回心转意! >第一卷 第112章 百废待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卷 第112章 百废待兴!

  “恭贺大明洪武皇帝荣登皇帝宝座!”

  姚广孝站直身体,正色大声道。

  一语落下,江策颔首坐在龙椅上,双手按在扶手上,面色平静。

  百官则分了文武两列,文官在左,寓意辅助天子治世经国,武将在右,寓意为天子手中利剑,剑尖所指便是军队所向。

  文臣排头是张居正,武将排头则是徐达。

  随着文臣武将站好位置、恭敬跪下后,姚广孝才开始大声宣读诏书,

  “吾皇顺天应人,君临大位,苍生咸仰;

  吾皇秉聪明睿智之姿,备圣神父武德,出身不凡,卓冠群伦;

  初无尽地一人之阶,而致普天率土之会:

  东平倭寇,南征大乾,北伐燕云,犹大旱之望霓;

  外攘内安,措颠连而执衽席;

  兵威所向,靡坚不摧;

  德意所加,无远不服;

  平群雄而潜乱息,扫六合而烟尘清;

  拯其涂炭之氓,布以宽仁之政;

  人心所向,咸鼓舞于讴歌;

  偃武修文,开太平于万世;

  制礼作乐,妙化育于两间!”

  念毕,姚广孝收起诏书,又拿着龙玺抬步上殿走到江策身前,恭敬跪下,双手奉上龙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下群臣皆跟着喊道。

  “众卿平身!”

  江策站起,接过龙玺看了看,随即交给旁边的宦官。

  至此,登基大典已是圆满结束,剩下的便是分封功臣了。

  “徐达、张居正接旨!”

  “末将(微臣)在!”

  徐达单膝抱拳下跪,张居正则是双膝跪拜而下!

  “徐达,你开国有功,收复燕云失地有功,授太傅官衔、封魏国公!”

  “末将徐达,拜谢陛下,陛下圣明!”

  徐达不掩激动地拜谢道!

  “张居正,你治理国家政务有功,玄武关等地欣欣向荣,帮助燕云土著开垦荒土,为大明打下未来粮食富产的坚实基础!”

  “授内阁首辅,兼任吏部、户部尚书,朕特许你必要时,对于各地有贪腐嫌疑的污点官员,先斩后奏!”

  江策对张居正的信任,以及能力的认同,由此可见!

  “微臣拜谢陛下,必为大明鞠躬尽瘁!”

  张居正同样神色动容地拜谢道!

  两位开国功臣的分封之后,便是赵云、李广、岳飞、刘震以及荆轲等人。

  武将们除荆轲外,都获得了不小的封地,只是没有赐国公封号。

  而荆轲则被授任锦衣卫指挥使,直属江策,统领十万锦衣卫。

  至于魏征等文臣,都按照相应的职位,委以重任。

  唯有姚广孝这一唯恐天下不乱的妖僧,让江策有些头疼,不知该授予其什么官职。

  毕竟他可是“靖难之役”的缔造者,真要给个实在的大官授任,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合适的。

  “姚广孝,朕命你为僧录司左善使,负责辅助张居正编造典籍、处理政务。”

  想了许久后,江策才委以一份权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虚”职。

  想来有张居正压他一头,这妖僧就会收敛许多了。

  功臣们论功行赏分封结束,江策宣布下朝,武将们领着各自的军队,暂时都在金陵城内的三处典军校场内休整。

  下了朝,江策留张居正、姚广孝和魏征在御书房商议国事。

  治世经国这等繁杂无比的琐事,放在朝堂上讲太费心力和时间,只和几个文臣商议,便轻松多了。

  “如今大明正式建立,百废待兴啊,两位爱卿有何见解?”

  江策略带忧愁道。

  虽说民间对自己的呼声颇高,但吞并大乾之后的政务,都需要时间去处理。

  即便张居正能力再强,也是分身乏术,不能操之过急。

  而且,没几天就到冬天了,北边的燕云等地眼看着也需要不少物资过冬,两边的事情都急迫得很。

  “陛下,当务之急是各城各地的民生要事。”

  “百姓们刚从大乾子民变成大明子民,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我们可以趁这个期间,制定相关惠民国策,让百姓们看到陛下您的仁心。”

  “另外就是除却民生方面的事情外,大国工程相关的项目,也应适时推进了。”

  “如在金陵与陵城修建一条直通东海海口的运河,往后咱们不管是贸易还是调拨物资,都方便许多,也不会劳民伤财。”

  张居正切实建议道。

  这虽说是工部的事情,但他习惯了大包大揽,也将其考虑在内。

  “工程大事不是小事,目前大明并无雄厚的底蕴支撑修建运河这等大工程完工,此事再议。”

  江策保留意见。

  他也知此事百利而无一害,但北有金国忧患未除,西有大唐虎视眈眈,都不得不防。

  “陛下,若是工程无法推进,那便先搞好民生大事,百姓们有了余粮,才能带动国家经济发展。”

  张居正再次提议道。

  “不如解开户籍政策,让各城人口自由定居,同时废除大乾遗留的‘黄册’制度,让百姓们不再局限于户口规定的职业。”

  “张居正,你认为如何?”

  江策的提议让张居正双眼一亮。

  户口的限制解开,能够极大解放百姓的生产力,提高百姓劳动的热情,并不再是按以往政策的划分,士兵的儿子还是士兵、农民的儿子也还是农民。

  “此举妙哉!”

  “臣建议尽快推广全国,派钦差监督各地官员落实!”

  张居正躬身恳切道!

  他为明代第一大政治家,一眼便看出了江策这政策的大好未来!

  “此事便交由你与魏征两人商办,切记,如今寒冬将至,不可将百姓逼得太急。”

  “还有,姚广孝...”

  江策看了看姚广孝,后者躬身一拜,

  “老臣在。”

  “你拟一封国书,送去金国,告诉金国可汗,当日金国派兵之事,朕必将追究!”

  江策眼神中透着丝丝凶光,

  “金国不守着自己那点三分地,好端端地来掺和大明国事,朕怎么可能放过他?”

  “记得,国书里警告他,要么金国可汗来金陵负荆请罪,要么便等着朕大明军开拨北伐!”

  “南朝受了金国百年耻辱,这笔账,朕该亲自算一算了!”

  “至于这国书的遣词造句,你自己把握!”

  “诺!”

  姚广孝重重点头,他早就看金国可汗不爽了,此时正是他发挥的时候。

  “还有,给唐帝也拟一份国书。”

  “敢犯朕大明国威,管他什么大唐铁骑,叫他老实等着朕的怒火烧到大唐疆域便是!”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