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三百零四章口口声声地说要治国平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零四章口口声声地说要治国平天下

  严嵩冷眼旁观。

  一群人讨论来去,最后还是要等皇上的诏令,才敢真正的做事。

  心中虽然疑惑,本来大胆妄为的大臣们,怎么忽然这么听话了呢?

  严嵩在心里没有找到答案,打算写信给自己的儿子,看他有什么额外的见解。

  或许是后宫有人了,能够勉强管住朱载坖不再乱跑了,朝中的大臣们,紧绷了好几天的惊精神也都放松了下来。

  一封八百里加急,到底需要多少天时间,才会送到嘉靖的手中?

  答案是:很快。

  嘉靖刚刚在住进曾铣的军营之中,没有一天时间,八百里加急就到了。

  能够使用八百里加急这种送信的方法的时候,就说京师绝对出现了大事,嘉靖的心中,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大事确实是大事。

  太子跑了,三皇子也跑了。

  还说是为了追随皇上的脚步,看一看大明的江山,在感受一下大明勇士的威武雄壮,

  “两个混账玩意,监国都不会,跑路的借口倒是用得很熟练。”

  在信笺上,嘉靖看到了两个儿子,和侍读学士们斗智斗勇,不愿意学习的场景。

  曾经是为了逃课。

  如今却是为了躲避监国。

  他就不信,朝中那么多大臣,找不到太子他们的行踪。

  嘉靖一路行来的好心情,就被这一封信给撕碎了,他若是回去,那么就白跑一趟这么远的路。

  可不会去。

  那些大臣们,显然还在等着他拿主意。

  心中感叹一句:皇帝不好做啊,儿子本事大了,自己就要忌惮,可儿子不稀罕皇位的时候,自己还硬要给,实在是古怪的可以。

  到底该怎么回信呢?

  嘉靖陷入了沉思。

  军队在自己的手中,税收也在自己的手中,大明现在在改制过后的地方是最稳固的。

  他不怕有人站起来造反。

  有着报纸的宣传,没有人会跟着乱来。

  本来徽州府这一代,已经因为百姓们汹涌地过来讨生活,有了一点混乱,可在他到来的那一刻。

  任何妖魔鬼怪,都销声匿迹了。

  就是最好的说明。

  黄锦没有看到信件上写的内容,可见到皇上沉思了这么久,依旧还在沉思,心中就莫名地有些担心。

  只有在皇上刚刚登基的那几年,才会有的现象,现在再次出现了。

  京城发生了什么事情?

  居然让皇上这么作难?

  就连走在半道上,接到了德嫔娘娘的病危,皇上也只是伤心了一下,去信叮嘱好好的回京养病,然后就没了。

  “黄大伴,你说,若是一个大家族的长子,不想继承家业跑了,家主该怎么办?”

  任何一句话,只要说出来,都有着浅层的意思在里面。

  黄锦仔细地思索着,这个问题的答案,自己应不应该回答。

  然而,越想就越是心惊。

  “皇上,臣不知。”

  还是不知道。

  仿佛只要在皇帝身边,黄锦除了不知,还是不知。

  偏偏这样无知的人,却又深受嘉靖喜爱,这就不单单是因为和嘉靖从小一起长大的缘分导致的了。

  “你呀,就是太聪明了。”

  不轻不重地说了一句,嘉靖也明白这件事情,只有自己捉摸清楚了,才会有真正的结果。

  询问谁,都不好使。

  若是有那个不怎么聪明的,真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不管对错,嘉靖都觉得,此人没有眼力劲。

  “臣,本就不聪明,若不是靠着皇上,臣早就去浣衣局洗衣服去了。”

  黄锦也不以为意的说道。

  虽然夸张了些。

  但绝对是黄锦的真心话。

  “想得美,现在的浣衣局,可是闲得很。”

  自从演道院弄出来了一种自动洗衣机,用水流代替动力,洗衣服的难度,瞬间降到了最低。

  能够前去浣衣局的太监和宫女们,那都是有关系的。

  差使轻松不说,还会省下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充实自己,等着有朝一日,可以被派遣出宫做事。

  如今跟着后宫皇后,嫔妃们出去做事的人,可是不少。

  看到了前途,也就有了奔头。

  皇宫里的不良风气,也为之一改,变得不再那么的压抑。

  黄锦讪讪一笑,不再多言。

  演道院弄出来的东西,确实改变了不少人的人生方向。

  就连以前的苦差事,都成了香饽饽。

  浣衣局洗衣服是如此,当兵也是如此。

  在没有本事开科举做官的情况下,当兵就是穷苦人家唯一的出路,稍微有点家资的人,则是选择工匠和账房。

  毕竟除了当兵,就数这两个专业,工钱最高,也最需要人手。

  想起了浣衣局,就想起了他的三儿子。

  比较幸运的就是,三儿子没有跟着太子他们一起跑路,或许是因为没有来得及跑路。

  信笺上说,是因为宿醉。

  所以被大臣们给堵门了。

  若是让三儿子来监国,会有怎样的效果?

  嘉靖再次沉思了起来。

  一个会做生意的人,可不符合如今大明的主流价值观。

  嘉靖一时难办了起来,若三儿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话,恐怕不用他写诏书回去,朝中的大臣们都会把他推上监国的道路上吧?

  想到这里,嘉靖也就有了决断。

  既然朝臣们不喜欢,那么朕就试着让他们喜欢。

  口口声声地说要治国平天下。

  一句话喊了几百年,王朝都换了两个,依旧半死不活的样子。

  不是在骗别人,就是在骗自己。

  “黄锦,准备笔墨。”

  黄锦立刻照办。

  就连圣旨,都早已准备好了,铺在了案桌上。

  嘉靖不假思索地一气呵成。

  再用上天子印玺。

  “派人把诏书送回京城。”

  嘉靖倒想要看看,京城的人,在接到了这份圣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许多事情,只有跳出了那个圈子,才会看得分明。

  这是当年他去了一趟大同,悟出来的道理。

  不一定准确,却能够看清朝堂上的一些微妙局势。

  “是,皇上。”

  黄锦带着圣旨,立刻出门安排。

  “陆炳。”

  站在门外的守着的陆炳,自然听得到屋内的交谈声,心中暗自一禀,知道皇上又要考察京城里的官员了。

  下次回京,不知道又是哪个倒霉蛋,会因此而吃一辈子的免费饭。

  还是带着全家的那种。

  “臣在。”

  “派人去和俞大猷接话,朕要看到,浙江沿海风平浪静。”

  嘉靖不想再磨蹭了,机会已经给得很足了,再等下去,粮草是个问题,也会被一些读书人给看轻了。

  都已经用兵了,还这么心慈手软。

  那可不行。

  再有一点,就是要给高忠一个交代。

  自己的人,却差点断子绝孙,就是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