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三百四十四章律法是道德的最后底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四十四章律法是道德的最后底线

  “果真天命所归啊!”

  离着驻地不远处的一处小楼内。

  大理寺卿方钝在听完李邦珍的叙述之后,莫名地叹息道。

  当年,太祖洪武大帝在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收取孔家的税收,现在倒好,皇上用儒家的礼仪,拿到了自己的权利。

  然后回过头来,又剥掉了一层孔家的铜臭味。

  还使得孔家人不敢怎么吱声。

  “你还不知道吗?皇上的手段,如同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明明人在绍兴府,却可以让朝堂翻天覆地,只要孔家闹腾得厉害了。

  天下的读书人也跟着起哄,势必要一个说法的时候。

  皇上只需要来一句,小儿玩闹之举,何必当真,就可以轻松地揭过。”

  自认为看透了一切的刑部尚书苏祐,摇头晃脑的地说道。

  方钝瞟了一眼苏祐。

  既没有反驳,也没有点头同意。

  只对着李邦珍吩咐道:“咱们是官,讲道理的,这件事一定要做好,最关键的事情就是,不能落人把柄,一定要按照大明律来走。”

  两个一定。

  定下了从孔家开始的税收制度。

  王爷们的税收,反而现在是最好收取的。

  太子和两位皇子的产业,都在主动缴税,谁敢跳出来找事?

  “是,大人,本官必定严格按照大明律来办。”

  李邦珍保证道。

  “那就好,裕王的论语中曾说,律法是道德的最后底线,咱们也是不想让孔家,失去了道德不是?”

  大理寺卿方钝的话,让李邦珍眼前一亮。

  怪不得说,人家能做到大理寺卿的位置上呢?

  说的话,就是不一样。

  严格执行了大明律,让你多出了银子,你还得一副感激涕零地记着人家的好。

  就是皇上听了,都得赞赏一句,方爱卿真乃大明的忠臣也。

  “下去办事吧!”

  很快。

  孔家的事情,就通过了报纸,传扬到了整个天下。

  事无巨细的那种。

  “原来,我也是和孔家一个身份地位的贵族啊!”

  “可不是,往前数,谁家的祖上没有阔过,不然那也留不下后代不是?”

  “哈哈!俺也喜欢裕王殿下这句话,知己啊!知己。”

  “呵呵!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还知己,要我说,裕王殿下的知己是在下,你一个不读书的,还是多学两年再来理论吧!”

  “······”

  对于血脉传承是否高贵这样的话头。

  上到朝臣,下到普通百姓,都可以不眠不休地讨论许久。

  就这一句话,让不知道多少本来见到别人还很自卑的人,都挺起了胸膛。

  自己只是穷了一点罢了。

  可不是咱们的血脉不够高贵。

  抛去外在的种种,谁又比谁高尚多少?

  也有偷鸡摸狗的,心中也升起了悔恨,自己的这些犯法的行为,是真的给自己的祖宗们丢脸了。

  原以为自己穷,是自家祖上就开始穷。

  谁知道,草率了。

  自己穷只是因为自己没有本事罢了。

  从今天开始,就把偷鸡摸狗的时间,用在学习上面,就不信自己混不出个人样。

  至于那些真的坏的人。

  那就没有办法了。

  缺少了敬畏之心,有多大,多了不起的祖宗,都不好使。

  当然,更多的则是,朱载坖论语,已经快要卖得脱销了。

  在朱载圳两个兄弟们还不知道的情况下,收入颇丰。

  裕王府。

  进入秋末的时候,一早一晚已经渐渐地冷了下来。

  穿着单衣的朱载坖,唉声叹气地看着外面传来的消息。

  “也不知道哪个浑蛋,把我说过的话,都记了下来,被让我找出此人是谁,什么话都敢印刷出来?”

  其实,朱载坖不是查不到。

  许多次,查到最后,目标都进了皇宫。

  这个就没法继续深入地查了。

  反正不是多大事情。

  而能够记录他言行的,除了锦衣卫,朱载坖也想不出来还会有谁。

  只是这一次,朱载坖冤枉了锦衣卫。

  他没想过,自己的两兄弟,会是背后搞事的能手。

  滕祥不自觉地浑身抖了一下。

  他也记录过裕王的这些话,可从来都是自己欣赏,却没有想过,用这个来赚钱。

  心中还暗自嘀咕:是不是有人偷看了他的日记?然后别人赚钱,自己背黑锅?

  “要不要让陆绎,发动人手再查一遍?”

  滕祥其实是不想继续查下去的,万一最后查出来,问题出在他的身上,可就麻烦大了。

  “算了,本殿下只是心疼被别人赚了银子,你也知道,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开源节流都得来,能够多赚一点,是一点。”

  气愤过后的朱载坖,也恢复了理智。

  知道这件事,完全没有办法禁止。

  而且人是很奇怪的,越是禁止什么,什么就越是禁止不住。

  只要有利可图。

  就会有人铤而走险。

  反正又不是杀人的买卖,也就随他去了。

  “殿下,胡宗宪已经来京师了。”

  听到裕王不在追究市面上流通的朱载坖论语,滕祥也松了一口气,决定回去之后,就把日记藏得好好的。

  “请他过来吧,顺便让兵部,把那些工作都交接一下。”

  监国弄成这个样子,朱载坖真的很心累。

  他大哥在的时候,还会到处乱跑,赶场子的吃席呢。

  轮到他了,一起都变了。

  已经许久都没有去钓鱼了。

  也不知道,河里的鱼,是不是都被别人给钓完了。

  不大一会。

  裕王府内就来了不少兵部的人。

  滕祥领着胡宗宪进来的时候,胡宗宪都差点以为进了军营了。

  “胡大人,这边请。”

  在见到裕王之前,胡宗宪无论怎么猜测,都觉得殿下英明神武,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

  可在见面之后,这种想法就没有了。

  真正地应了那么一句话。

  见面不如闻名,闻名不如不见。

  一个小孩子,躺在摇椅上,身旁的侍女忙活得不行。

  有摇椅子的,也有剥瓜子的。

  还有随时伺候着喝水,喝果汁的。

  周围不远处的空地上,还摆着一张很长的桌子,周围围满了人,不断地埋头干活。

  不时地上来请教几句。

  干活的都是别人,和裕王殿下似乎没有半点关系。

  “殿下,胡宗宪胡大人到了。”

  朱载坖睁眼看去。

  一个蓄着胡子的中年人模样,看多了这种打扮,一眼就分辨出,此人最多三十多一点。

  “胡大人来了,请坐。”

  示意人搬来了一张椅子。

  “听说,胡大人在家乡为父母守孝期间,还刻苦攻读《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等书,学识大为长进,可有此事?”

  一来就问起了自己的学问。

  胡宗宪承认自己对裕王殿下的要求苛刻了。

  比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人,可是强出了太多。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