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二百二十一章大明书.俞大猷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二十一章大明书.俞大猷传

  同样的事情,宁波府的码头上,也一样会上演。

  “想要上船的人太多了。”

  站在船头,看着码头上的俞大猷,目光平静地说道。

  此时的码头上,应该多的是工人才对,可如今来来往往的,俱都是身穿绫罗绸缎者。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登上他的战船。

  或许他的到来,已经被浙江等地,传扬了出去,大多来者都和他有点关系。

  可惜的是。

  俞大猷现在不想和这些人有关系。

  曾经他为了一点粮饷,被人推三阻四,三千两的饷银,落到他的手里,能有一千两都是祖宗拜得好。

  末了,人家还说,这就是官场规矩。

  神特么的官场规矩。

  出银子的时候,一个个地抠门的可以,想要让他们去打仗的时候,却又各种大道理压下来。

  说实在的,若是不是海盗们一直都在烧杀抢劫百姓们。

  俞大猷是真的不想管。

  “是啊,旧船破了,都想要上新船,就是没有人想过,新船上的规矩,有几人遵守得来?”

  李逢时也站在了船头,看着底下的人。

  蝇营狗苟的身影,和他的曾经,多么的相像。

  “那些人应该还不知道,咱们的到来,只是为了防范海盗侵扰大明海防吧。”

  俞大猷突然问道。

  “就算是知道了,这些人也不会信,这么多的战船,沿海巡逻,除了百姓们的渔船,谁的船只都出不去,恐怕生意都快要做不下去了。”

  李逢时很是了解这些人的想法。

  为了银子,可以做任何事情。

  “哎!生意做不下去,苦的还是当地的百姓们啊!”

  没有活可以干,每一天一睁眼就能听到肚子叫。

  那样的滋味,俞大猷是感受过的。

  “放心,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些人聪明着呢,肯定会不遗余力地散财,谁的名声好,谁或许就过得去这个坎。”

  机会可能是自己创造的。

  但更多的也是别人给的。

  朝廷兵分两路,这么大的阵仗,不会只是吓唬一下人。

  正说话的时候,就有亲兵,带着一只鸽子小跑着过来。

  “将军,有信鸽传书。”

  在海边,使用信鸽真的很考验鸽子的存活能力。

  大明在这一方面,有过深刻的研究。

  但大范围使用,还是演道院培养出来了一些新的品种。

  使得各地的消息,能够快速,准确的传递。

  一开始只是被裕王用来赛鸽比赛。

  后来还是来京城的翁万达发现了其中的不同,订购了一批,再后来就成了军队,乃至于官府的消息传递重要手段。

  以前不是没有,不过是没有大范围的试用而已。

  毕竟鸽子的品种繁多。

  不好甄别,哪一种好用,传递消息失败的机会更大一些。

  “曾将军那边来信,说是正在等待京城派人接手空缺的官职,京城也有消息传来,临时加开了两次科举,几乎是只要识字的,品行过得去,都酌情录取了。”

  俞大猷接过了信鸽,迅速展开了一张纸条。

  上面的文字很简略。

  能够把一整句很长的话,用几个在代替出来,很考验写消息人的文字功底。

  李逢时听得目瞪口呆。

  沉默了好一会,才轻轻地吐了一口气道:“沿途跑了多少官吏?缺口这么大的吗?”

  “你应该是想说,此次科举的读书人,真的好运气吧,随便考都能考中的那种?”

  俞大猷把鸽子还了回去,然后把纸条递给了李逢时。

  李逢时默默地接过来,仔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心里确实如同俞大猷说的那样。

  自己科举的时候,各种难考,别人考科举的时候,轻易通过。

  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若不是进入了水军,我都想要去试一试,看能考到几名。”

  心里不爽的李逢时,很是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懊悔不已。

  原本,科举的仕途上,应该是有他一席之地的。

  可惜了。

  “你不和我来这里,那些沿途的官员们能跑?官员们不跑,哪来的缺口要人?醒醒吧,你去了也考不上的。”

  俞大猷一个很老实的人,说起话来,有时候也一样不留情面。

  瞬间就揭开了李逢时的短处。

  气的李逢时差点跳脚。

  “不会说话就别说话,我算是知道了,你为何在大同的时候,明明很有能力,就是有人不用你的真实原因了。”

  李逢时也不惯着,裂开回怼过去。

  两人这样的争吵,已经很多次了,身边的亲兵都习以为常。

  反正,用不了多久,又会坐在一块喝茶。

  果不其然。

  两人都没有理会码头上的罗绮者。

  “战船行驶的最远距离是到了泉州府,再远战舰的数量就不够了,没有办法控制更长的海岸线。”

  坐回了船舱内,靠着窗口,一边品茶,一边商讨着封锁浙江沿海的事情。

  俞大猷说着水军船队的状况。

  这些都得记录下来,然后送到裕王府的。

  “我在想的是,朝廷还会不会增加水军的数量,若是增加的话,下一个水军军营又该设立在什么地方。”

  李逢时的看法总是会和俞大猷不一样。

  文人出身和武将之间的区别,在某些时候,真的很大。

  “松江府。”

  想也没想,俞大猷就给出了答案。

  沿途航海,他可不是真的来游玩的,必须对水道很熟悉,也得对一些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着深刻的认知才行。

  “何解?”

  李逢时一怔,问道。

  “松江府离着日本长崎很近,若是大明真的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倭寇的问题,就必须要攻打日本岛才行。”

  俞大猷给出来的答案,永远都是在为进攻做准备。

  而且他也相信,大明对攻占日本岛很有企图。

  因为,他又一次秘密训练的水军的时候,是护送过一只船队,往日本岛方向去的。

  消息目前是绝密。

  俞大猷不能说,但不能不早做准备,免得机会来临,自己会错失良机。

  那块岛,可是连元朝的成吉思汗,都没有打下来过。

  若是大明成功了的话。

  他必定要在那块岛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就像是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到那时,恐怕也会有人写一个《大明书.俞大猷传》吧?

  李逢时心中却是若有所思。

  论简在帝心,在大明俞大猷应该算一个,从俞大猷口中听到这种军事部署,说明朝廷有着方面的真实想法。

  就是现在,各种条件还不成熟。

  “到时候,可不要忘了我,我帮你研磨,你来书写《封日本岛石铭》,来记录率军大破日本岛的全过程,不知你意下如何?”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