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三百七十章哪个地方都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七十章哪个地方都难!

  宁波港一直都在戒严。

  停靠的船只,检查的更加严格,好在戒严的范围很小,并不怎么影响百姓们出门务工。

  等到石秀枝到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六天时间。

  六天内,沙勿略的身体愈发的脆弱了。

  一瓶去病散也只能是吊命。

  并不能对症地治疗。

  “石秀枝!”

  “孙立彬!”

  刚刚登船,令人就不约而同地惊讶了起来。

  一起开始学医。

  一起开始成名。

  不同的是,石秀枝被嘉靖看中,带在了身边,而孙立彬就没有那样的好运了,当然也因为医术差了一线。

  更重要的是,孙立彬带艺进学,相比起来,就没有石秀枝来得夸张了。

  “一直听说你外放了州府,没想到是宁波府,一别已经有快一年时间了吧?”

  石秀枝满脸唏嘘。

  他出师的时间最短,并不清楚孙立彬是什么时候,离开载坖医院的。

  当时也没有人组织一下,来一场同门之间的送别。

  “是啊,时间过得好快。”

  孙立彬也感叹了一句。

  本来以为,各奔东西之后,有生之年很难再相聚。

  没想到会是在这种情况下。

  这下好了,真的成了难兄难弟了。

  “你不是在皇上身边,做御医的职务吗?怎么也会来到这里?”

  叙旧完毕之后,孙立彬诧异地问道。

  就算石秀枝想要走,皇上应该也不会允许吧?

  “我亲自向皇上说明情况,特意来此地,这些就不说了,那个叫沙勿略的人,现在在哪?我去看看。”

  “正在船舱休息,已经吃过药了,效果不是很明显。”

  说着,孙立彬就带着石秀枝往沙勿略的房间走去。

  身后跟随着的佩雷拉几次想要说话,最后都忍住了。

  他发现大明治病的大夫们,都很奇怪,哪个地方病情最严重,就往哪个地方去。

  在他们国家,似乎只有教会的人,才会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很快。

  石秀枝就看过了沙勿略的病情,和传回去的描述差不多,那些细微的差异,也是因为来回传递消息的时候,时间太长,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的。

  “辩证方面,在绍兴府,十几位大夫已经做了详细的辩论,辩论的过程想必你已经收到了。”

  沙勿略正在昏睡。

  石秀枝也就没有继续打扰,出了门才说起了自己的看法。

  “已经收到了,我在想,若是辩论病症已经到了极致,是否说明这种病,并不是自己因为吃了五谷杂粮,引起的内部病灶,而应该是外来的病邪引起的。”

  孙立彬心中早就有了这个猜测,可惜的就是,自己的手边,并没有趁手的工具。

  不然绝对会来一场另类的治疗方法。

  “我也有这种想法,工具我已经带来了,正在正在码头上,等一会咱们两人去把它抬过来。”

  在病因未曾明了的情况下,石秀枝不行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种病发地点。

  免得再陷入一个人进来。

  “还是把那些已经到了此地的大夫们叫上,起来搬运吧!人多好干活,也好让他们见识一点你的医术手段,往后若是再次遇到差不多类似的情况,也好有一个可以防范的有效手段。”

  孙立彬建议道。

  能够冒着生命危险,跑到这种地方来的大夫。

  这些人首先医德是很有保证的,另外就是对自己的医术很有信心。

  唯一所缺少的就是,进入载坖医院进学的机会。

  对大夫来说,没有开阔的眼界,就不可能再次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相信这一次过后,许多人都会重新定位自己的认知。

  “你就不怕,这些大夫们见到我的手段,会再次分成两派?”

  载坖医院里面,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一些大夫对新的医疗手段很重视,另一些大夫则是对传统的医疗手段很重视。

  虽然并没有鄙视别人治病的方法。

  可新旧派系已经渐渐形成。

  而且大有后来居上的感觉。

  从治病救人方面来说,新派的大夫们更容易成才,也能够快速地培养起新的大夫。

  这点优势,无可取代。

  正如文字一样。

  现在大明所书写的文字,肯定要比更加古老的篆体,隶书要更加的简单方便。

  “什么医疗手段,都是为了治病救人,我不在乎这个。”

  孙立彬撇了撇嘴。

  有的人就是吃饱了撑的,有那种派系之间的斗争的精神,多钻研一下医术水平,比什么都强。

  还什么新旧之争。

  说白了就是利益之争罢了。

  说得那么高大上。

  若是裕王一旦发火了,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

  “好吧,我还以为···算了,不说了。”

  石秀枝摇了摇头。

  他们一同学医的人,分成新旧派系的也不少,他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医,也被这些人拉拢过。

  不是说,这些人的医术不行。

  也不是这些人的医德不够高。

  而是因为两者之间的理念,有着不同的根本性区别。

  所以,相互之间,看不顺眼的人,也大有人在。

  “哎!哪个地方都难!”

  这也是孙立彬,想要远离京师的真正原因。

  都是学医的同窗好友,向着谁都是个大问题,也只有跑路一途,暂时可以远离风波。

  不过,随着更多的大夫被培养出来,这种理念之争,就会更加激烈起来。

  就是不知,到时候裕王会怎样去处理。

  船舱的一处门被打开。

  里面并不宽敞。

  十几位大夫们围坐在一起,各自讨论着病情的发展方向。

  突然被人打断,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来。

  “诸位,有件事情需要找几个身强力壮地帮点小忙。”

  “孙大夫还请明言。”

  "就是要往船上抬一些器具,等一会大家也可以看一看,另外一种治病的医术,是怎样展现的。"

  所有人都被吊起了好奇心。

  他们是没有机会去京师的,但也听说过医术之中的新旧之争。

  “新的治病方法?”

  其中一人激动地站起身问道。

  “不错。”

  “还等什么?”

  一群大夫,争先恐后地往外面走去。

  由于门太小,还差点儿被挤住了。

  港口的空地上,有着一个大箱子。

  “就是这个箱子,大家小心点,里面的东西很金贵的,很容易碎掉。”

  “放心,咱们省的,必定完好无缺地给抬到船上去。”

  为了见证他们心目中的奇迹。

  特别是几个老头子,一点都不顾及自己的年龄太大,死活用自己的年龄优势,压制的那些年轻大夫们插不上手。

  就为了多出点力气。

  也是可爱的紧。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