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古今英灵:我与群雄逐鹿天下 >第一百零三章 忧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零三章 忧心

  清晨,河岸旁江风徐徐,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天空上碧空如洗,一轮初升的太阳悬挂在半空,今日又是一个晴天。

  河面上,十艘大船并排着停靠在边上,一群玄武营水师和云州城的青壮正在将最后一点购买的粮食往船上搬运。

  “史将军、田长史,这几日承蒙招待,不胜感激!”岸边,于洪飞朝史彦超和田丰两人拱手告别道。

  “洪先生客气了,复夏军乃是朋友,以后大家还要多走动。”史彦超脸上的笑容有些勉强。

  对此,于洪飞也不以为意,能有这样的表情于史彦超而言已是难得,于是点头应和着:“会的!我复夏军以后肯定会和云州城多多来往!”

  “洪先生,北面情况不明,还请保重!”一旁,田丰也是拱手郑重叮嘱道。

  “多谢田长史提醒!告辞!”于洪飞也郑重拱手回礼道。

  说罢,他也不再久留,就在董俷等人的簇拥下开始登船。

  不久后,舰队缓缓驶出,沿着河流朝东北面驶去。

  河岸边上,史彦超和田丰两人一直静立在原地,望着离去的舰船不时挥挥手。

  片刻后,待到舰船的身形即将消失在河流拐角处时,史彦超才开口道:“先生,情况如何?”

  田丰想了想道:“还可以,复夏军应是也有主动想要与我们结好之意。”

  闻言,史彦超点点头:“如此甚好!南边可有消息传回?”

  田丰摇头:“暂时还没有。”

  史彦超脸色微沉:“有着山河的阻拦,来去实在太不方便了,若能有船只沿河而下,应该会快很多。”

  “主公所言甚是,这一点复夏军就做得不错,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积攒出如此多的大船,想来麾下的水师规模应该不小。”田丰点点头,对史彦超的话很是赞同。

  在田丰以前所处的那个时代,水师在北方的地位极低,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水师。

  可如今不同,地处大河两岸的这片地域想要发展就得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

  沉思少许,田丰接着道:“主公,洪飞此人的身份属下有些眉目了。”

  “哦?”

  史彦超转头看向田丰。

  田丰道:“此人进入城中的这几天时间里,他带来的那批属下一直牢牢护卫在其身边,主公所说的那名猛汉更是时刻不离身边,看向我等的目光也时时充满了警惕,似乎是随时准备出手搏命。这等忠诚度,绝非普通护卫可比。而且,这几日城中不时有复夏军的暗探进出,应是有情报向其汇报,先前登船时,那位复夏军的水师将官对其也极其尊重,种种迹象都表明此人在复夏军中的身份极高。”

  史彦超面露震惊之色:“你的意思是...?”

  田丰默默点了下头。

  史彦超张了张嘴,没再言语。

  过了片刻,史彦超的声音才再度响起道:“先生,若真如你所言的话,那我们就更应该投靠复夏军了。”

  话语里带着欢喜。

  田丰却皱着眉头说:“一方之主如此贸然行事,似有不妥!”

  闻言,史彦超大笑道:“哈哈!先生,此言过了!复夏军如今也才不过一小小军阀罢了,若其主是一名胆小惜身之人,又如何令全军信服?而且,先生也不要小看他身边那群护卫,若是有心防备,以我们云州城的防御能力,怕是根本困不住他们。”

  田丰眉头略略舒展。

  河面上,舰船缓缓向北行驶,于洪飞跪坐于舱内默默沉思。

  云州城一行,收获尚可。

  从史彦超和田丰两人的态度来看,应是有想要结交复夏军之意。

  这一点就足够了。

  身处乱世,想要让别人纳头就拜这种美事就不要想了,只要双方能够结下友善的关系,以后复夏军向北东扩时,或许就能少一个敌人。

  离开云州城后,于洪飞并不打算向南和向西与魏博军、宣府城、北汉等势力接触。

  宣府城和北汉距离大河太远,过度深入不安全,而魏博军虽是地处河岸边上,可其风评却很差。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干出这样的风评来,田悦此人的为人可想而知,于洪飞也不准备与其接触。

  为此,此行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北上继续探索。

  云州城、魏博军、宣府城、北汉等势力所处的这片地域占地面积要比玉山县大了许多,可其四周的地理环境却与玉山县极为相似,南面、北面、东面皆山川阻隔。

  对北面的情况,史彦超等人也不了解。

  ————

  一处山道隘口处,身披大氅的郑亨在十多名将士的簇拥下立于山头上,远远观望着山脚下的北汉交城。

  交城虽名为城,其实只是一座大型的军队营垒,这里就是北汉东扩大军的大本营。

  望着交城外正在操演的北汉军,郑亨的眉头紧紧皱起。

  看样子,北汉军不久后又要发动东扩战争了。

  郑亨,明庐州合肥人,明朝开国将领郑用之子,明朝初期将领。

  明永乐元年(即1403年),郑亨担任总兵官,与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镇守宣府。

  在镇守宣府期间,北面鞑靼曾多次领兵进犯,郑亨在一次亲自领兵出征时来到了这个世界,并创建了宣府城。

  郑亨来到这个世界时还带着五千宣府镇兵一起过来,其实力原本是很强的,却不想刚好处在了北汉边上。

  在五代十国末期,北汉属于十国最后一个政权,实力并不强。

  可来到这个世界后却不一样了。

  来时,北汉就拥有二十多万百姓,再加上麾下有刘继业这等名将统军四处征战,很快就将宣府城西面的大片低于打了下来。

  如今,北汉已拥众超五十万,受限于粮草和军械,北汉的兵力虽未大肆扩张,却也仍有两万多人,且大部分都是从原来世界带过来的精锐。

  面对这样一股势力,仅有两万余人的宣府城根本没有胜算。

  若是将北汉换成其他的另外势力,郑亨或许早就降了。

  可北汉他却看不上。

  北汉现任君主就是儿皇帝刘钧。

  作为明朝开国将领开国将领郑用之子的郑亨根本看不上这样的政权。

  而且,据宣府城打探到的情报,北汉现在的情况很不妙,国内一直都很缺粮。

  现在投效北汉,也不过是多混几天而已。

  身处乱世,北汉这样的政权必然是无法长存的。

  虽不想投效北汉,可北汉的兵锋很快就将剑指宣府城。

  这又是郑亨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危机。

  郑亨紧皱着眉头,苦思对策。

  北汉军将领刘继业乃名将,郑亨先前多次与其交战都没有占到丁点便宜,东面的魏博军指望不上,唯有云州城的史彦超或可为援。

  且战事一起,城外的大量系统农田肯定是收获不了了。

  一旦战事持久,宣府城将陷入缺粮的境地。

  如此局势,对宣府城确实大大不利。

  踏踏踏~

  就在郑亨皱眉沉思之时,一阵脚步声从下方传来。

  转头望去,一名军中斥候正快速赶来。

  “禀总兵官,云州城那边的情况已经探查清楚了。”斥候来到近前,向郑亨恭敬汇报道。

  “哦?快说!”

  闻言,郑亨连忙道。

  “前往云州城的那些人是来自复夏军的一支商队,他们在云州城盘桓了几日,如今已离开云州城北上了。”斥候道。

  “复夏军的商队?”郑亨口中喃喃着,脸上若有所思。

  复夏军之名,郑亨已经听过。

  这是一股来自玉山南面的势力,其实力不详,唯一可知的就是这是一股汉人建立的势力。

  以往,郑亨对复夏军不会太过在意。

  可如今复夏军竟已和云州城建立了联系,这就不得不让郑亨重视了。

  云州城是宣府城唯一可以依仗的后援,若云州城有变,宣府城又该何去何从?

  必须要趁着北汉军还未发动攻击前赶往云州城一趟!

  想到此处,郑亨立刻吩咐道:“走!回城!”

  离开前,郑亨再次转头看了远处的交城一眼。

  此时,交城大营里喊声震天,一个个北汉军方阵在令旗的指挥下不断变阵移动着,校场外的猎猎旌旗随风飞舞,声势不凡。

  校场内的点将台上,身着甲胄的刘继业手里拄着一柄大刀,望着下方阵列严整的大军军阵,脸上却笑意全无,眼眸深处更是流露出焦虑和无奈。

  国事艰难,令人忧心。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半年多时间了,北汉国的情况不仅没有半点改观,反而更困难了。

  外部虽然没有了辽国和大宋国的压迫,但内部的生存危机却陡然增加了。

  缺粮!

  这是摆在北汉国君臣面前最紧迫的危机。

  面对如此危局,北汉国最应该做的事情其实是整顿内部,趁着春季天气尚好,加大农田的开垦力度,然后君臣同心,共同渡过这个难关。

  待到来年,有了足够的粮食以后,再谈挥军东扩之事。

  然而,北汉国的皇帝刘钧,以及朝中的不少重臣们都不这样认为。

  他们认为北汉国兵强马壮,应该尽快东扩抢粮食。

  可东面的宣府城、云州城、魏博军每一个好惹的,都不可能短时间内将其拿下。

  不仅粮食抢不到,反而会因为大军出征而消耗更多的粮食。

  如此一来,北汉国该何去何从?

  若是战事不顺,他又该如何向朝廷交代?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