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一起骂朱棣,你怎么就当丞相了? >第24章 汉人的性情都是折中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章 汉人的性情都是折中的!

  通古斯野猪皮是什么东西?

  野猪还能变成人吗?还是说披着野猪皮的蛮人?

  朱棣不清楚,他完全不了解王志说的那些那东西。

  但是至少他现在清楚了一件事,是一个叫做通古斯野猪皮的蛮夷灭了大明,然后建立了一个充满耻辱与悲剧的王朝。

  一想到自己父子兄弟一点一点带下来的天下,未来竟然会葬送在这种人的手中,而且还被糟蹋成那样,朱棣的心中就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这才是他真正发怒的原因所在。

  如今的大明虽然建国还不足百年,国力还没有鼎盛之时。

  但面对周遭的小国,也都是处于碾压一般的地位。

  海内外的各国可都是将大明视作宗主国一样的存在。

  但是听王志的言下之意,似乎未来这个天下将会成为四面八方所有外国眼中的一块肥肉,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就是闭关锁国!

  不行!海禁必须要开!!

  朱棣此刻的内心前所未有的坚定,甚至要比他当年抱着朱瞻基,决定要为了自己的骨血而跟自己的侄子拼个你死我活之时更加坚定。

  这个天下有他的心血,有他兄弟的心血,更有他父母亲族的心血。

  这是他们穷尽一生打造出来的太平盛世,朱棣绝不允许有任何人糟蹋它!

  “海禁一事纵然有千难万难,但有一条却是切切实实的,那就是开启海禁是能够救人性命的!”

  朱棣看着面前的众人沉声道:“你们知道现在福建一带死了多少人吗?那些饥肠辘辘的百姓,他们就像是一垛垛干枯的稻草,只需要一点火星就能变成冲天大火!”

  众人自然明白朱棣的意思。

  百姓们最后的底线就是活着,一旦他们活不下去了,那民变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可是开海禁那就是违背了朱元璋的遗训,一旦以后因为开海禁出了什么岔子,那最后会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混子想法才是朝中绝大多官员的真实想法。

  而真正有抱负的人,比如解缙、比如夏元吉、又比如杨士奇等人。

  他们则是需要考虑太多了,海禁的好处?海禁的坏处?

  所以轻易之间谁也不敢说话。

  如果是之前朱棣或许也就算了,毕竟这肉眼可见的阻力极大。

  但是现在不一样,在听了王志的那番话后,朱棣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得将开海禁这件事给推行下去。

  “你们……”

  朱棣开口刚想要说什么,就听到王志的心声在自己的脑海中响起:“不就是开个海禁吗?有这么麻烦啊?”

  “汉人的性情都是折中的,你直接说要开窗那他们肯定是不同意的,但如果你说要把墙给砸了,他们肯定会同意你开窗的。”

  嗯?好像……是这个道理啊?

  朱棣眉梢微挑,觉得王志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一直都在留意朱棣的朱高炽也注意到朱棣的神情变化,那老大的肚子里面装满了疑问。

  这谁也没说话啊?怎么父皇突然就一副有了主意的样子?这看上去也不像是父皇自己想到了办法的反应,反而更像是有谁告诉他的?

  朱高炽皱着眉头在群臣中看了一圈,却看不出来到底是谁告诉的朱棣?

  难不成……是姚广孝?

  朱高炽将目光落在了如今已经是僧录司左善世,掌管天下僧侣度牒的姚广孝身上。

  但看了半天也没看出这个黑衣和尚有什么动作。

  不是他?那是谁呢?

  朱高炽百思不得其解,但总觉得从登基那天起,朱棣就变得有些不太一样了。

  算了!想不通就不想了,反正目前看来应该是一件好事吧?

  朱高炽摇了摇头,不再去思考这些。

  而朱棣也在此刻终于想好了应该怎么办。

  “既然你们都不同意渔民下海,但那些灾民也不能不救济吧?靖难这四年,大明朝的国库是基本打空了的,就算是想要救济灾民也心有余而不足,既然如此那不如将这些灾民都编入军中,反正听说今年四周邦国都觉得朕这个皇位来的不正,不愿意前来朝贺。”

  听到这里,不少人都不由的眉头一皱。

  不对劲!十分得有十二分的不对劲啊!

  怎么听这意思,朱棣这是要给我们来一个大的?

  正当他们这样想着的时候,就听到朱棣开口道:“这些邦国原本就是我大明的臣属,如今朕初次登基却不来朝贺,这是对我大明国威的挑衅,朕打算派兵前去剿灭他们,至于士兵就让那些灾民来吧!”

  “什么?!”

  “万万不可啊!”

  “陛下,怎可如此轻易的就发动战争!?”

  “海外邦国素来仰慕我大明的威严,如今不过是还不清楚陛下您的为人,所以不敢贸然前来,绝非是在轻视我大明国威!”

  所有人都被吓坏了,这哪里有这么简单就发动战争的?

  而且目标还是对那些曾经依附于大明朝的邦国动手,尤其是用的还是一群饿了不知道多久的灾民。

  这不是在打一场必败无疑的仗嘛?陛下到底是在想什么啊?!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们总得给朕一个办法吧?那些灾民继续下去就要民变了,朕总不可能看着他们从我大明的子民,变成我大明的敌人吧!?”

  朱棣面露怒容,须发怒张,宛如一头被激怒的雄狮一般。

  一双虎目死死的盯着下面的众人,充满威严与强势的神情更进一步的在压迫着众人的神经。

  其实他们也都知道的,灾民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可是现在摆在面上的难处就是太祖遗训,片甲不得下水。

  一旦违背了这条遗训,万一以后出事他们谁也担不起这责任的。

  “哑巴了吗?现在你们总得给朕一个交代吧?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随着朱棣的又一次逼问,终于有一个大臣忍不住了。

  “要不……我们可是先试试让民间的渔船下水?但是只限于渔船,能做的也只有打鱼,商船是绝对不能下水的!”

  此言一出,朱棣的脸上总算是露出了一抹笑意。

  就像是初春的阳光融化了冬日的积雪一般。

  果然,汉人的性情都是折中的!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