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 >第135章手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5章手术

  赵承先把自己的手清洗干净,看到自己给张大顺买的那一套烧酒用的蒸馏器,刚好能够派上用场。

  他对店伙计道:“把最烈的酒拿出来都倒入锅中煮,然后把这套东西扣在锅上,出口处放一个清洗后的罐子接酒,现在就去!”

  片刻后,赵承接过沸水煮过的剪刀,先把包扎的三角巾剪开,充分暴露出头部受伤的地方,然后就开始动手剪开头皮。

  赵承不是医生,但他知道至少要先把破碎的骨头拣出来,然后看情况如何,如果脑中有血管破裂,能缝的话也要缝上。

  针线已经全部在锅里煮着,赵承小心翼翼的剪开头皮,开始慢慢把塌陷刺入大脑的头骨一块块拣出来。

  而在这个过程中,赵承发现张大顺的头部已经不再出血了,他不知是血已经流干了还是血已经止住了,摸了摸张大顺的脉搏,发现虽然微弱但还在跳动,这才放下了心。

  看起来这是一个好的信号,他的头部不再出血,说明原来的头部出血很可能只是脑子里面有轻微的出血,现在止住了血,说明头部没有大血管破裂,这是好事。

  否则大血管在脑内出血,别说缝合,就算想找都不知道怎么去找。

  拣出碎骨后,赵承确认脑内没有其他污染物和杂物,也没有血流出来,这才开始拼合头骨。

  “赵公子,掌柜的鼻子在流血!”

  店伙计在一旁发现了情况似乎有些不妙,赵承低头一看,果然有许多黑血夹杂着鲜血从张大顺的鼻孔里流了出来。

  赵承迅速判断出了鲜血应该来自脑部,有黑血,说明是之前从头部流出来进入鼻腔的。

  人的大脑与鼻子是相通的,大脑受损,里面的血液会顺着鼻腔流出来。

  黑血意味着血液中的铁离子氧化,所以才会发黑,这些血是原本就在鼻腔中的,而混杂着鲜血,说明颅脑内部可能还有出血点,只不过因为体位的原因暂时止住了,但却悄悄的通过鼻腔流出。

  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要止住脑中的出血点,二是要清理鼻腔,以防血液灌入肺部,引起窒息。

  “把那几只鸡杀掉,气管抽出来,用沸水煮一下,再用线缝合在一起,制成一根长管。”

  杀鸡这种事情厨娘们做起来得心应手,气管很快就被抽了出来,按照赵承的吩咐缝合成长管。

  因为赵承知道颅脑受伤的人很容易呕吐,如果不保持呼吸道的畅道,可能会让病人窒息而死,所以才特意安排了鸡鸭,用它们的气管来代替导气软管。

  被煮沸过的气管仍然保持着弹性而又微微有些发硬,可以很方便的从鼻孔穿入到口腔,再进入气管。

  看着留在张大顺鼻孔处长长的一根气管,赵承这才放下心来,重新打开拼上了一部分的颅骨,要找出那个出血点来。

  借着正午的阳光,赵承小心翼翼的观察着,每一丝每一毫的可疑之处都不放过,终于,在贴近前额的颅骨处,赵承发现了那根正在缓慢出血的血管。

  “准备针线!”

  要把破裂的血管缝合,赵承承认自己没那个能力,但是把血管钳住,然后把破裂处彻底缝死,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而且人体的血管有重建通路的功能,这一段被掐断以后,血管会从别的地方绕过去。

  在店伙计和二掌柜的帮助下,这根差不多有筷子头粗细的血管终于被密密的缝上了。

  再次观察了一下,张大顺鼻孔里已经不再流血了,赵承这才准备封闭颅骨。

  为了防止破碎的颅骨再次塌陷造成二次伤害,在颅骨的里面要做一个支撑,赵承一时间也找不到别的东西,刚好蒸馏的酒已经做好了,一个厨娘用罐子装好了放在一旁备用。

  赵承指着那套蒸馏器说道:“这东西递给我!”

  他大概比了一下张大顺脑壳塌陷的部分,然后就用剪刀把蒸馏器的管子剪开,然后裁下大小差不多的一块铁皮。

  这套蒸馏器原本是他在榆林府找铁匠打造的,比起真正的铁皮要厚一点,但是剪刀刚好能够剪动,大概是碗口大小的一块被剪下来,拿到张大顺的头顶比了比,大小刚好合适。

  赵承觉得这个东西只能罩在脑壳外面,有了它的保护,颅骨应该可以慢慢愈合吧。

  更多的道理他也不懂,能做到的只有这么多了,用刚刚蒸馏出来的酒清洗了一下之后,就代替了破碎的颅骨,直接嵌在了张大顺的头顶,然后就是缝合头皮。

  当所有的这一切都完成后,赵承才觉得浑身酸软,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郑玉诚一直呆在县衙里,对外面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自从他听说县令把在山谷里搜寻的人撤回来以后,就怒不可遏的去县衙找潘县令。

  而潘县令听说是郑玉诚来了,就借口有急务需要处理,请郑玉诚稍等一下。

  这一等就是一个下午,眼看时间一点点过去,郑玉诚心急如焚,几次起身想要去后院找潘县令问个清楚,可是想到自己终究还是要求人,只好按捺住性子,在前堂等着。

  潘县令明知道郑玉诚来做什么,无非就是要派人继续搜寻赵承,对潘县令来说,赵承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借口,所以救人也好,搜索也罢,一定是要做的。

  但是现在不是时候,必须等他派去榆林府搬兵的人回来。

  眼看着太阳就快要落山了,潘县令这才施施然踱着方步来到前堂。

  郑玉诚看到潘县令出来,立刻站起想要怒斥一句,可是话到嘴边,又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潘大人,老夫听闻赵承尚未被救,仍困在山顶,为何却把搜寻的人撤了回来?”

  潘县令对此早有腹稿应对,当即说道:“郑老错怪本官了,本官非是不救,而是要彻底的救,且听我细细道来。”

  郑玉诚有求于人,只能坐下听潘县令解释。

  “那山上并非无人居住,而是有一群猎户居于此,这些人大多都是山民,不懂道理,言语不通,野蛮嗜杀,无法理喻。”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