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7章 玄武扬威,御敌国门之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章 玄武扬威,御敌国门之外

  当年朱元璋拿到这张世界地图的时候,就一直有个战略目标。

  他可以徐徐图之,逐渐将触手伸向天下之外。

  可在这之前的第一步,就是利用这张世界地图,先将东海和渤海上的钉子拔了再说。

  大海茫茫,看似广大。

  但留给船只的路其实不多。

  每个补给点,汇聚成了一条条航线。

  航线在大海之上,就是黄金之路!

  除了比较出名的航线,许多不为人知的航线,正是那些倭寇,海盗们来无影去无踪的原因。

  可是,不管任何航线,都绕不过一个补给二字。

  朱元璋是个雷厉风行之人,马上让人叫沐英和平安。

  好好的爵位被人否了,谁心里爽了?

  “陛下想打哪里?”

  十艘船,淘汰了将近一半。

  多好满足的孩子!

  不过这并不是老朱对他们的期许。

  只要倭国那些人还源源不断下海,我大明沿海的百姓,终归不好过!”

  不过皇帝的意志,远超这些人想象。

  章存道调教了两年,也只能勉强护航北方粮道。

  朱元璋不用过多的想象,也知道他们这两年过得不容易。

  但朱元璋却对章存道很满意。

  这些人手里的船队,大概比大明水军要强。

  两年后的常遇春,早就适应了朝堂之上氛围,他脸色不变,道:

  “陛下,玄武军的战绩暂时先放在一边,但沐英这小子的做法,倒是符合臣的胃口!

  我们回来的时候,也在日本补给过。

  第二日,朱元璋的圣旨到了中书省。

  沐英和平安得了封赏,直接出了应天,去往玄武军报告。

  朱元璋闻言,若有所思。

  “常将军,不是我大明不想进攻,也非我们怕了倭寇,你又不是不了解朝廷的情况……

  “李相乃是长者,他愿意指点,训诫沐英,沐英求之不得!

  只是有些事沐英不好说,不敢说,所以李大人应该有些……”

  沐英和平安去了玄武军,让李善长松了一口气。

  与其投水军,不如跟常遇春改造兵制一般,去训练好地方军。

  沐英闻言,战役熊熊。

  明军对应倭寇和海盗的方式,只是被动的防御。

  “不急,我大明距离真正出海,尚缺北方一战……”

  这等于大明其实掌握了所有的航线,

  出海十条船,只回来了六条。

  这些小崽子,不错,臣很满意……”

  不过这个地方的人,畏威而不畏德,我们本来好好对他们,他们偏偏觉得我等好欺负。

  有套流程下来,水军整合完成。

  “陛下,御敌于国门之外,自然是好!

  他让人设了一场私宴,好好接待沐英和平安两个义子。

  “胡大人,那您认为应该如何?”

  这些年主持大都督府,臣对东海的战线早就不满了!

  在章存道的配合下,沐英没有遭受任何阻拦,直接接管玄武军。

  ……

  只是玄武军不应该埋没在此,也该让人见识一下他的獠牙。

  沐英带着玄武军第一次出征,直接离开海岸线,出征远洋。

  可是有蒙古人的前车之鉴在前……”

  世界地图上上,有着这片海域所有的岛礁位置。

  倭寇的问题,自然也比不上北方的问题严重!

  沐英和平安这种年轻一代的将去领了水军,其实李善长并不看好。

  但手底下的兄弟,也是跟我们受过苦的!

  哪怕有海图,有指点,我们在路上也死了太多的人!

  活下来的人,在美洲遇见那些土著,很多人也死在他们手里!

  但朕在那日之后,拒绝了所有人的提议!

  朕不要日本归附,从他们杀我使臣开始,这个国家只有成为大明疆土的一部分……

  “既然他们不承认你们是开疆拓土,尔等就用行动证明,什么叫做开疆拓土!

  去给朕把你们的爵位拿回来……”

  后来还是轰了他们几炮,他们才消停下来!

  这一系列的轰动搞下来,也不过是消停了两年时间。

  这才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海上杀器。

  “李相,你的意思是,朕不如蒙古人?”

  百官的奏疏压根没用。

  他们辛辛苦苦出海,九死一生,可是百官几句话,却否定了他们的努力。

  朱元璋见百官默然,并不搭理自己,在人群中给自己找个捧哏的。

  “陛下,若不然,就让李相说的,等明年粮食种出来再说?”

  我们获得当地人的行人,也是一刀一枪,逐步拼出来的……

  沐英乐了,道:

  “倭寇哪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中书省很多官员,义愤填膺,开始给皇帝写奏疏。

  常遇春反击:

  “那请问胡大人,那倭寇每年侵扰沿海州府,地方卫所军的军费,难道朝廷不出?

  玄武军御敌于国门之外,总好过在我大明的国土上征伐要好!

  您说是不是?”

  只可惜陛下还在置两年前的气,不肯再排除使臣!

  我看杨载都说了好几次,却没有说动陛下!”

  剩下来的人配上他们的战船,面对倭寇这些小势力并不足为惧。

  下次谁再反对,朕砍了他们……”

  “劳民伤财呀,本官要给陛下写份奏疏……”

  北边在打,南边也在打!

  朱元璋打断了二人即将展开的争吵,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

  皇帝那个得意劲,让李善长等人颇为难受。

  李善长登时感觉如芒刺在背,他低下头说:

  沐英和平安二人进宫之后,老朱已经摆好宴席。

  个人荣誉,儿臣可以不要,但请陛下犒赏好剩下来的兄弟。”

  沐英闻言哈哈大笑:

  “朕对你们的要求,是给朕清空东海之上所有补给,尤其是靠近我华夏方向的岛屿,必须在我大明控制之下!

  两个月,对于别人而言可能是口出狂言。

  老祖宗们自古以来,都将重心放在华夏的逐鹿之上。

  朱元璋下旨,直接将出海船队,编入玄武军。

  可置气不能耽误治国。

  凭什么我们堂堂天朝,却要被一群效果的流浪汉逼着打?

  防守不是臣的风格,臣主张的就是主动进攻……

  李善长不方便说话,胡惟庸主动站出来,怼了藏遇春一句。

  朱元璋不悦,凭什么?

  “你们是给朕开疆拓土,光那些什么事?

  一种绝望,愤怒的感觉,袭遍二人全身。

  中书省的各人纷纷点头,朝廷大部分文官也赞同这个做法。

  “让沐英和平安进宫……”

  大明从洪武二年那场伏击开始,少有在海上打下倭寇的时候。

  “父皇,其实儿臣早有这种想法!

  “是,陛下,请给我们两个月时间……”

  沐英和平安登时热血燃烧,他们刚才对皇帝说的,不过是客套话。

  朱元璋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沐英和平安,二人皆是沉默下来。

  倭寇之乱,大明目前最好的对抗方式,就是防守!

  就算有玄武军在海岸巡防,但玄武军抓上来的走私商贩,都比他们杀掉的倭寇多。

  玄武军在大明的军队序列里,并不算太高,虽然朱元璋给了他们很多的资源倾斜。

  朱元璋心里有自己的思路和战略,哪怕沐英说得再好,他也不为所动。

  “你们二人,加上出海的所有人,编入玄武军……

  “朕这些年,也造了不少玄武大炮,就等你回来,给玄武军全部列装!

  从今日起,我大明将彻底改变沿海被海盗侵扰的状态,朕对你们的要求,是御敌于国门之外……

  “这位爱卿,这玄武军的战绩,尔等可认?”

  真正麻烦的,是海上主持着走私贸易的大海盗。

  皇帝只要求一件事,就是玄武军要的钱粮,直接给到位。

  但随着刘基离开,他的态度似乎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就在百官劝谏之时,一个月之后,曾经的护粮大队的玄武军,终于展露出自己的狰狞。

  玄武军就是自己的去处,这点沐英心知肚明,平安得了玄武军副将的位置,也是高兴不已。

  “两年前陛下伏击了倭寇,导致对方元气大伤,有正当清理了江南富户,海禁……

  其实大明的海防问题已经少了很多。

  沐英却信心满满。

  不过,玄武军有玄武大炮……

  新成立的玄武军,还很稚嫩。

  “父皇,儿臣觉得,李相说的有他的道理!

  “沐英,可知朕让你们接管玄武军的原因?”

  他本来的品秩就不高,所以很容易满足。

  你们二人,可有信心?”

  “遇春,你怎么看?”

  只要做完这些事,朕就敢给你们封侯,

  “我大明应该再派使臣,沟通日本,让日本的国王约束国民,自然就没有多少倭寇到来!

  胡惟庸同样看到这份圣旨,身为中书左丞,他一边看一边摇头。

  “两年前,朕让日本称臣,日本不愿,还杀我大明使节!

  这个仇朕一直记得,从那天起,虽然杨载等人,多有权朕重新出使,去权降日本……

  “陛下!”

  如父皇想要我大明军旗插在日本国土之上,儿臣愿意效犬马之劳!”

  沐英,平安!”

  朱元璋随手打发他们坐下,道:

  “你们二人回来,可适应?”

  “父皇!”

  朱元璋见二人发自内心的喜悦,越发喜欢他们。

  平安憨憨一笑,在朱元璋面前他尚有一丝羞涩。

  儿臣和平安弟弟不封侯没事!

  “朕今日找你们二人来,是想跟你们说说另一件事……”

  朱元璋欲言又止,沐英和平安对视一眼,道:

  “父皇,您可是遇见了麻烦?

  沐英闻言,浑身一震。

  “李善长去拜访过你,对吧?”

  这两年玄武军经常被被人称为海上护粮队,当年它首战的光辉战绩,仿佛已经被埋入历史的尘埃中。

  我估摸着,平安弟弟也差不多!”

  或者说,麻烦来自于李相?”

  或者说,这个时代的船都差不多。

  抛开玄武军,能跟着他们两年还活着回来的船员,哪个不是水战的老兵。

  只是……”

  不过他们也了解朱元璋的性子,皇帝就是要故意给他们找不自在。

  沐英茫然摇头。

  沐英说完,三尺男儿,眼眶泛红。

  这也行?

  打仗,很好……

  尔等能做到?”

  “朕不会亏待这些兵将,这点你放心,他们都会得到重赏!

  至于你们二人,朕也不会放弃!

  只是人心不平,此事有些波折……”

  跟以前的老朱一样,李善长并不认为东方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

  二人跪下,因为亲疏不同,二人对朱元璋的叫法也不一样。

  沐英无声点头:

  “父皇,不用风吹日晒,这阵子过得不要太惬意!

  回家之后,整天逗弄我们家的小子,也算是弥补了过去两年的孤寂!

  沐英总领军务,章存道和平安为副手!”

  平安的城府比沐英小一点,愤怒已经形于色。

  朱元璋的话,句句夹枪带棒。

  但几日之后,数百倭寇的人头,被送到岸上。

  何方岛屿有水源,有资源,都给朕占下来!

  朝中大臣弹劾沐英冒进。

  满朝哗然。

  胡惟庸的声音不小,中书省的其他人也放下手中的工作,参与到这件事来讨论。

  老朱对李善长的动作,有些心知肚明。

  朱元璋抓着手中的战报,站在奉天殿上,俯视众人。

  被动防守的方式虽然憋屈,可在海盗案和海禁之后,由于少了沿海的内鬼……

  能护住粮道,就证明玄武军的训练做得很好。

  “你们都是好样的,能从美洲那个地方回来,什么样的容易都是伱们应得的……

  朱元璋喊了一句,二人赶紧跪下来。

  这军费难道是大都府出吗?”

  华夏的水军,缺乏远洋作战的能力。

  如若前往美洲,日本是最好的中转站。

  当然,海上和陆地不一样,只是知道岛礁的位置,你未必去得到。

  李善长和胡惟庸对视一眼,却也没有阻止。

  在知进退方面,李善长一直很让自己满意。

  这条死命令,任何人不得阻拦。

  朱元璋在置气,他们明白。

  在老派的将军们看来,玄武军投入的资源和获得的利益不成正比。

  “好一个御敌于国门之外!好……”

  事实上资源倾斜玄武军,哪怕是军中的将领大多数也有意见的。

  “臣等,万死不辞!”

  朱元璋道:

  朝中的百官也算听出一丝不对劲,纷纷噤若寒蝉。

  “臣不敢!”

  李善长苦涩一笑,低声服软。

  “那诸位还觉得,沐英,平安等人,没有资格封爵?”

  (本章完)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