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44章 放下心结,军校制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章 放下心结,军校制度

  朱樉到的时候,朱元璋和朱标,正在一字一句研究张异说过的话。

  朱樉小心翼翼,行了个礼,没有人理他。

  他自顾找了个地方坐好,等皇帝和朱标发声,同时,他也有些忐忑。

  锦衣卫记录下的内容,是将张异和他的对话原原本本记录,他生怕张异的某些话语,会让他受到伤害。

  他还做好准备,如果张异真的惹了父皇,一定要求情。

  “这小子,在你面前还是悠着点了,要是当着朕的面,怕不是就当面骂了!”

  朱元璋一字一句终于读完了锦衣卫记录的话。

  他甚至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张异指点江山的画面。

  先不说张异的话有没有道理,老朱心里挺怀念跟他吹牛的日子。

  老朱明白张异那点小心思,让皇帝配个丫鬟,由丫鬟去监视观音奴,也算是自证清白。

  朱樉认真做了笔记,喜上眉梢,张异认为没什么大用的想法,其实给了他许多参考。

  张异说的问题,却也是大问题。

  几兄弟学习练兵术已经多年,彼此之间的天赋也逐渐拉大。

  朱棣本应该在后边才逐渐展现出来的军事天赋,因为练兵术提前暴露。

  理想?

  “殿下,张真人求见!”

  虽然是纸上谈兵,朱樉也很好奇张异的能力。

  但不管是谁,都不免受到自己的出身和三观的影响,

  “儿臣觉得张异说的有道理,尤其是关于科举的事情,张异确实指出了父皇的疏漏之处!

  父皇只看中了那些人表面上的能力,却没有看到举荐的人才和科举人才的区别,和他们背后的资源!

  父皇当初改革科举,本意上就是为了摆脱某些人的影响,可如果父皇真的停了科举,那恰恰回到起点!

  “对了!”

  “殿下说等道长起来,可去找他!”

  朱樉此时才明白,原来父皇在张异身上,另有布局。

  朱元璋对朱樉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朱樉心情激动,一副与荣有焉的模样。

  “张家弟弟不就是父皇的镜子?”

  “儿臣明白了!”

  朱樉知道锦衣卫早就将事情记下了,也不用他复述,只是无声点头。

  他不懂军事,也绝不在不熟悉的事情上指点江山。

  朱樉闻言若有所思:

  “这就是你建言,让常将军写下练兵术的原因?”

  军队这边,一样需要一个合理的选拔制度,

  “那回头你给我当谋士,先帮本王赢了再说!”

  提拔勋贵集团,本质上就是文武制衡。

  张异指着沙盘道。

  朱标沉吟了一会,说:

  “张家弟弟指出关于此事的弊端,不在此时,而是后世!”

  解决完张异的诉求,老朱自然而然地,进入另外一个话题。

  “殿下,要不咱们先比比?”

  朱樉目光炯炯,盯着张异。

  朱樉摆出请教的态度,认真询问。

  “那贫道自然是要帮殿下的……”

  朱樉只当他是谦虚,兴奋道:

  虽然你说,就算我失败了,父皇也没有其他人选,但本王想要堂堂正正,获得父皇的认可……”

  “若是能胜老四一次,我就心满意足了!”

  张家弟弟有句话说得听挺好,这些人能力行不行先放在一边,重要的是,他们是天子门生……”

  只是这样还不够,也有弊端……

  但他脑海中的许多经典战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也有借鉴意义。

  在老朱心中,他对勋贵是有期待的。

  朱樉读的书,是《纪效新书》。

  朱樉给出了准确的答案,张异才点头:

  如果以推举制,举贤能。

  “老二,张异有没有说,如何解决?”

  可是和大哥比起来,自己似乎差了太多太多。

  “好!”

  他渴望认同,朱元璋似乎也找到了与他相处的方法。

  他说完,拉住张异的手,道:

  “朕疏忽了,这小子骂得好!”

  张异变态的记忆力,足以让他在学习上占据很大的优势,但他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军事才能并不算好。

  朱标莞尔一笑,他知道关于科举的事,朱元璋听进去了。

  “不胜酒力,殿下海量……”

  确实做得不对。

  这日积月累之下,军队腐败,是必然之事!

  “老二,你做得非常好!”

  “太子,你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至于给那丫头配一个丫鬟?

  朕没那个闲工夫……”

  沙盘推演,张异并没有做过。

  他让奴婢停下,自顾倾听。

  朱樉被老朱问的哑口无言。

  这门阀虽然已经没落,但某些势力,依然存在。

  朱元璋挥手,让朱樉离开。

  和朱标不同,朱标日夜和皇帝在一起,朱樉只有偶尔的时间,才能见到父皇。

  朱樉输得心服口服,张异在玩这个游戏之前,明显并不懂沙盘推演。

  “好好好!”

  朱樉一脸懵逼,他虽然不笨吗,但确实没有太多的处理政务的经验。

  而没有新鲜血液,以军队为根基的勋贵,注定做不过背靠科举,广纳天下人才的文臣集团!

  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唯有改变军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

  如今战争频发,自有数不尽的天才凭着军功提拔!

  洪武六年的这场科举,就算效果不如朱元璋预期,但也不会如原来计划中,直接给停了科举。

  朱樉不去想那些杂七杂八的问题,而是想起朱元璋的嘱咐。

  “你也是能睡,比本王能睡多了……”

  张异能切身体会到,因为自己而导致历史的轨迹变动的痕迹,这种感觉,挺好。

  朱元璋摆摆手,想起道观中的观音奴。

  “关于勋贵的事!”

  他有些复杂地看着朱元璋,朱元璋对王保保的态度,简直就是180°转弯。

  跟朱樉熟悉游戏规则之后,在一个时辰之内,他从被朱樉横推,到将朱樉打得找不着北。

  他走出御书房的时候,朱标和朱元璋还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老朱读过张异的话,意识到自己又被自己内心的某些东西的遮蔽了双目,这件事权衡利弊下来。

  “那咱们研究研究战术……”

  “你去想办法,给他套出话来……”

  他知道张异的顾忌,赌咒发誓之下,张异才肯说:

  “其实文武制衡之事不错,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掌握兵权是每个帝王的根基,但如果天下承平,军人缺乏军功晋升的渠道,又有大量的勋贵占据了军队中的位置!

  而且,这些贤能的人才,他们被推举上来,最应该感谢效忠的人,是谁?

  朱元璋想到这个问题,后背发凉。

  朱樉自嘲一笑,随着马车没入深夜的应天府中。

  或者说,他真正放下了对皇位惦念的心结。

  朱标打趣了一句:

  “儿臣其实也挺想念他的,如果有机会,还是可以去见一见!”

  这应天府的老鼠太多,起码得杀他的七七八八,再想着出宫的事情不迟。

  “你也太厉害了!”

  靠近书房之时,朱樉的读书声隐约能传入张异的耳朵,哪怕知道这位殿下和史书上记载的不一样,但朱樉的努力依然让张异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人不自知,而朱元璋这种刚愎的人,身边也很难出现魏征那样的大臣。

  朱标抽出神来,呵呵笑:

  你的理想不会是……?

  张异客不敢接他这句话,虽然知道朱元璋不会监视王府,但也绝不敢接这句模棱两可的话语。

  朱元璋已经当了六年的皇帝,也不是洪武初年那个迷茫的朱重八。

  张异点点头,让人领他去朱樉的书房。

  而兵权,又不能从君王那里交给武将,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武将的地位,勋贵集团由此诞生。

  来吸收新的血液……”

  “殿下的理想是?”

  朱樉连忙站起来,有些失魂落魄。

  以史为鉴,朱元璋读宋史,就能看出一个国家武功不行的惨状,也见识到士大夫彻底控制朝堂之后,对国家的危害。

  二人讨论了一下战术,张异给了朱樉许多建议。

  不等张异求见,他自己跑出来。

  这种情况,让朱樉很难受,却又觉得轻松。

  “原来只有靠近之后,才会明白自己毫无机会!”

  朱樉见到张异,毫不留情讽刺他,这种善意的讽刺,不会让张异觉得刺耳,反而多了一丝亲近。

  在回去的马车上,朱樉自言自语。

  第二日。

  “比起不切实际的幻想,本王还不如……”

  让那些人猜,他们才会急,才会露出马脚。

  “张异那小子找伱提要求?”

  上次徐达说过一次,如今通过朱标的话语,朱元璋再次咀嚼这四个字。

  他认为,想要制衡文官集团,武勋的地位必须得到保障。

  这“贤”谁来定?

  朱元璋敲着桌子,让两个儿子给点意见那。

  而且大哥和父皇之间的状态,让他觉得,自己永远无法融入。

  听完奴婢的说辞,张异面色古怪,他自己的生活作息,还不如史书上的纨绔。

  “那你来帮我看看,我过几天就要跟老三老四他们演武,这可是关系我前程的大事!

  见张异犹豫,他马上说:

  “你关于勋贵的论述,我昨天想了一遍,那你觉得该如何解决?”

  见他主动认错,朱樉心头震惊。

  朱樉一脸懵逼,皇帝在张异身上还有什么谋划?

  朱标见朱元璋不言,知道皇帝已经同意,他将关于观音奴的计划,说出来。

  “先完成那件事再说!”

  朱元璋放下密奏,将目光落在朱标身上。

  天子门生!

  “难怪李世民说,以人为鉴!

  享受了一把腐朽的封建社会式的腐败之后,张异随口问起朱樉在哪?

  “殿下习完武,正在书房读书!”

  那句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正是出自此朝。

  沙盘并非摆摆样子,一看就有被人反复使用的痕迹。

  “自然是为我大明开疆拓土,征战四海……”

  朱元璋不认那个道理,对宋朝的统治方式,他也不认同。

  “不是本王海量,而是本王心有理想,张异,你会帮我实现心中的理想对吧?”

  朱樉很满意,他回头对婢女吩咐道:

  “你去找一些点心面,给我们送过来!”

  “殿下过誉了,这本质上就是个游戏,并非真实的作战,贫道只是取巧……”

  只可惜,朕身边缺少这种人呀!”

  想到这里,他不免有些泄气,张异的军事的学习能力,堪比朱棣。

  但皇帝很丝滑地,接受了自己的错误。

  可是老朱本意就是钓鱼,不可能会做这种事。

  老朱点头,张异那一句真正的危险在和平之时,才是这个论点的核心。

  奴婢在外边禀告,朱樉的读书声停下来。

  张异点头,把朱樉忽悠到日本去,他本来就该负全责。

  他将目光转到朱樉身上:

  但贫道也没想到,练兵术会被陛下推广开来!

  可这并不是贫道心目中能解决之道,练兵术的推广只是让大明能有效整合朝廷的军队,让训练有法可依!

  但这并不能解决人才选拔的问题!”

  可是他的学习能力飞速,很快就掌握了规则。

  关于观音奴身上的谋划,朱樉并不知道。

  朱樉怅然若失,这是他第一次被朱元璋接纳,开始接触这个帝国核心内容的讨论。

  “此事本王替你保密,绝不让你惹火烧身!”

  他起身,早就准备好的奴婢,自然为他更衣洗漱。

  朱樉的书房和他见过的其他人的书房不同,里边还有沙盘……

  他最在意的东西就是控制相权,可举荐制度,在张异眼中,其实就是一直在加强相权。

  张异无声点头,算是同意了朱樉的建议。

  “当年常建军心灰意冷,贫道让他写下练兵术乃是给他找个活路!

  “另外一件事……”

  科举诞生的意义,不就是朝廷绕过门阀取士,让天下读书人,有个上升的渠道。

  朱标提醒朱元璋:

  “父皇,既然你都告诉二弟张异的存在,何妨告诉他您的谋划……”

  张异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日上三竿。

  “他想盖房子就自己盖去,朕不管他!

  只要不是帮你造反都行。

  朱元璋眼中露出缅怀之色,这是朱樉很少看到的,父皇温柔的一面。

  老朱在他心目中,是个不会错,也很少认错的人。

  张异摇摇头,笑道:

  人都有侥幸心理,他曾经觉得自己并不差,可是跟朱标一起站在朱元璋面前,他才认清现实。

  “那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开武举?”

  张异笑笑:

  “不,是军校制度!”

  (本章完)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