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身为汉人居然要跟着蒙古西征 >0319大朝会
字体:     护眼 关灯

0319大朝会

  太和殿,大朝会。

  章邯乘坐銮舆来到大殿门口,迈开四方步,在文臣武将侧目注视下,目不斜视缓缓起身,走下銮舆。

  端着架子沿着太和殿群臣中央的甬道,径直踱步走向最前方上首,那张新定制的一丈来宽,雕刻着五爪金龙,山河社稷的鎏金龙椅。

  一屁股坐在龙椅上铺设的明黄色软垫上,端目危坐,目视前方看着下方群臣。

  “臣等恭迎陛下,祝陛下万福金安。”

  几十名在殿内的文武臣公见状,立刻从两侧拥到大殿中央,排列整齐,弯腰作揖朝章邯行大礼参拜!

  章邯见状,颔首含笑。

  举起双臂向上微托,朗声说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

  下方群臣悉悉索索一阵站起身,重新列成两队,分列左右,今日大朝议正式开始。

  坐在上首的章邯首先微笑开口;‘帝国初建,百废待兴。然诸位功勋卓著,不可不赏!朕广纳建言,夙夜斟酌,终于拟定一封封赏名单。’章邯说完,便笑着扭头朝身边的大宦官点头示意。

  大宦官早就有准备般,先是侧身向章邯行礼,接着从袖口出取出一张明黄色绢帛,向前三步走到群臣前方。

  缓缓打开绢帛,底下大臣们闻听皇帝今日居然就要大封功臣,许多跟随章邯多年的老人立刻目露毫光,面露期待。

  大宦官宣读圣旨时,这些人虽然伏身埋头在地,但一个个的,却都微微侧着老长的耳朵,恨不得把每个字都旋进耳朵里。

  毕竟事关自己前途,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坐在上首龙椅上的章邯把大伙的一切反应全部看在眼里,全程皆一脸含笑,没有丝毫别的举动,真真就如同一尊泥塑木偶般注视着众生。

  大宦官双手将绢帛撑开,站在御案侧方,开始对底下群臣大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帝国初立,百废待兴,筚路蓝缕。然,功臣良将,随帝创业功绩不可轻慢,当以战功奖嘉封赏,泽被其子孙,筹之功。

  李小虎,王大年二者,在微末之际随帝创业,一路前行不离不弃,且卓有战功,威信俱佳,不可不赏。

  兹封二人国公爵位。

  封李小虎为成国公!赐国公府邸一座,爵田万亩,奴婢百名,玉壁一对,丹书一册,金万枚,其余赏赐三十抬。

  封王大年为韩国公!同赐国公府邸一座,爵田万亩,奴婢百名,玉璧一对,丹书一册,金万枚,其余赏赐三十抬。”

  兹封侯爵八人等。

  封章崇仁,章崇义,章崇礼,章崇智,章崇信,章崇德六位义子及韩大壮,沐威八人为侯爵。

  各赐侯府一座,爵田三千亩,奴婢二十名,玉璧一堆,金千枚,其余赏赐十抬。

  兹封伯爵十四人等

  封李锋,术嘞赤,不尔温,王彭玉.......等一十四人为伯爵。

  各赐伯爵府一座,爵田一千亩,奴婢十名,玉璧一对,金五百枚,其余赏赐若干。

  以上功勋封爵共计二十四,除成国公,韩国公二位公爵,可递次荫三代爵位不变外,其余爵位,每代依次递减,非军功,恩赏不得例外。”

  封爵旨意宣布完毕,大宦官缓缓合上手中圣旨,双手托举过头顶,侧身看向龙椅上端坐的陛下。

  见章邯微微颔首,大宦官立刻几步上前,把圣旨置于章邯面前龙案上。再次回到原位,不慌不忙,从另一个袖口再次抽出一张明黄圣旨,继续宣读;

  “帝国初建,制度不全,运转不畅。为天下计,朕意重设中枢,地方行政架构。

  外廷;组建内阁政务院,负责统筹全国政务。

  其下设立司法部,教育部,财政部,民政部,税务部,交通部,国防部,商务部,工业部,国安部,交通部,农业部,文化部,外交部,审计部,土地资源部,后勤部等十八部委负责分管,统筹全国各级政务。

  内阁政务院由内阁总理,副总理,内阁委员,各部部长,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设皇家中央银行,负责全国金融调控,发行,监管。

  设三司法院,负责审判诉讼。

  设海关总属,负责内外关税。

  设宗教部,负责管理宗教实物。

  内廷;设内务府,二十四监。

  地方设省,府,县,乡,村五级。城市设区,坊,乡村设里、队二级,以编户齐民。

  .......

  政务架构宣读之后,又是一大串军事组织架构重新组建,其繁杂,细致程度,直听的下方一众大臣有种头皮发麻,眼花缭乱之感。

  本来今日皇帝突然大封他们这些功臣,大家得了天大的好处,也算不负这么多年的辛苦打拼,心情都十分美丽。

  可还没等他们高兴几秒呢,接下来繁杂冗长的组织架构体系,直接让底下众多大臣彻底蒙圈了。

  这也不算稀奇,这些人本来就是一帮军汉组成的政治草台班子,自身也没有那过耳不忘天赋本领。皇帝章邯弄的这套组织架构,大家听了,除了觉得头昏脑涨,摸不清大概外,只是感觉一种莫名看不见的压力扑面而来。

  不知过了多久,当殿下群臣膝盖都跪得没了知觉时,方才听到上首从大宦官口中唱出一句;“钦此!”

  唱罢,众臣皆是深深吸了口气,再次拜谢上首谢恩过后,才一个个双手撑着发颤的双腿,重新站立起来回到原来位置,分列大殿两旁。

  地下群臣脸上露出的懵逼表现,同样被端坐上首的章邯看到一清二楚,他没有感觉丝毫意外,更没有一点灰心丧气的情绪。

  反而仍旧是,露着一脸笑容地看着底下偷偷揉肩搓腿的官员们。那成竹在胸的模样,大概是心中早有定计。

  等大家重新站好,端坐御案后方的章邯,这才缓缓出言垂问道;

  ‘诸卿可有异议?不妨直言,大家一同探讨赶紧。’

  垂问时,章邯语气显得希望温和。

  异议?听到这个词,大多数臣子除了一脸茫然,并没有其他什么想法。毕竟,刚才那冗杂的新架构大家都是听得一脸迷糊,哪里能想到什么异议?

  故,闻皇帝垂问,群臣纷纷把目光看向新晋的两位国公。

  李小虎,王大年自个这时候也没好到哪里去,具是脑门发涨,抓不住重点,听得一脑门官司。

  无奈之下,二人对视一眼,只得打头走出群臣队列,躬身应道;‘臣等无异议!一切全凭陛下圣裁。’

  此言一出,上首章邯的眼底,肉眼可见一抹喜色一闪而逝。

  遂缓缓点头,说道;那好,今天就到这里,稍后旨意会誊抄下来,分发诸位,告示天下。

  接着,对旁边的大宦官示意道;今天就到这里吧。

  ‘诺!’

  大宦官重新站到台前,大喊一声;“退朝!”

  大朝散去,看着皇帝章邯重新乘銮舆离开后,在李小虎,王大年的带领下,殿内的众臣开始依次从太和殿鱼贯而出。

  众人皆是心绪万千,故走路时所有人都很沉默。本来,今日大家基本都得了好处,这几年的奋斗有了回报,该是笑容满面,风光庆贺才对。可之后皇帝的后二封诏令,确是让所有人都有些沉甸甸,心事重重。

  大臣们也不是傻子,虽然刚才大宦官宣读的架构驳杂,大家没什么听懂,可两封旨意的重要性,大臣们心中还是十分拎得清楚的。

  这就是未来帝国的基本政治,军事架构,是权利的外在表现形式。

  终于出了皇宫,大臣们都是大松口气,各自寻找自家座驾,和同事寒暄结伴离开。

  李小虎一一拜别过来恭贺的臣子,便缓缓走到即将上马车的王大年身侧。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