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身为汉人居然要跟着蒙古西征 >0251莱布尼茨会战(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0251莱布尼茨会战(上)

  蒙波两方,在平原上东西方向列阵而战。

  亨利二世带着他麾下的士兵,和前来助战的盟军,组成八万多人一字排开的四个军事集团,在平原西面展开作战部署。

  最北方左翼为第一军,由波列斯瓦夫率领。

  波列斯瓦夫身份是神圣罗马帝国波拉维亚地区的侯爵,为帝国守卫边境,他的实力不容小觑。

  第一军阵列分为前后两部分,前方是波列斯瓦夫带来的波拉维亚老兵,后方是大量招募的日耳曼金矿矿工。

  中间靠北侧的是第二军,由苏烈斯拉夫率领。

  苏烈斯拉夫身份是之前被北路军侵略的克拉科夫大公的儿子。所以见到不远处的北路军,他是复仇心切,跃跃欲试。

  第二军阵列从前向后分别部署的是;克拉科夫公国骑兵,克拉科夫步兵和维尔克普军。

  紧挨着中间靠南的军阵是第三军,由梅什科率领。

  梅什科的身份是亨利二世手下奥普来地区的一名公爵。

  第三军阵列左右两部分,分别是他带来的奥普来地方军和由大团长,冯.奥斯特恩亲自率领的条顿骑士团。

  最南边是第四军,由西里西亚大公亨利二世亲自率领。

  亨利二世带领的是西里西亚的骑兵步兵精锐,以及从法国前来支援的圣殿骑士团。

  亨利二世此番军事部署,是此时欧洲地区典型的部署方式,相比于东方军团的布置,看起来还是比较原始的。

  他的排兵布阵,是根据联军来源的地区,和指挥官自己带领的军队,有规则地临时拼凑出来的不同作战单位。

  且每个军团军队的指挥权,都是根据出身决定的。并不是像蒙古西征军一般,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军队中的能力担当的。

  对面北路军与他们相反。

  是东方典型的集权式统一调配。

  主体是一个指挥中枢,其他各级军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职位,由这个指挥中枢统一调拨,出现在需要他们出现的所有地方。

  两种指挥体系是此时东西方文化差异化的表现。

  对于这时期的西方来说,这种各自带领自己麾下部队,和同一地区的士兵,非常有利于放大指挥官个人的勇武,展现个人的魅力。

  原因是在他们看来,战斗的荣耀本身与争斗的胜利同样重要。

  与此同时,拜答儿合丹带领的北路军,也在东方相对位置布置好了作战阵型。

  拜答儿布置了一个蒙古军队常用的阵型。即轻骑兵放在军团的最前方,弓骑兵在中,重骑兵最后的阶梯阵列。其中,各军种,分别以百户为单位依次横向排列。

  把军队从中间分成两个大集团,左翼靠南的骑兵由拜答儿指挥,右侧靠北位置的骑兵由王子合丹指挥。

  当蒙波双方,都按照自己的作战体系排兵布阵完成后,战斗很快便打响了。

  呜呜的号角吹响,战鼓咚咚的鼓点也显得越来越急促。

  辰时二刻,首先发动攻击的是战场西方,属于波兰的第一军。

  波列斯拉夫侯爵一马当先,首先带着自己的精锐骑兵,开始朝着蒙军的右侧奔袭。

  蒙军右翼的指挥官合丹,他见状立刻下令,派出了右翼最前方的轻骑兵,让他们上前狙击。

  很快,双方骑兵在阵前的平原上碰面,随后狠狠撞击在一起。

  双方士兵,紧接着纷纷在长官的带领下,开始贴身抓对绞杀起来。

  你来我往,打了有半刻钟,双方都互有伤亡,也都没有占到对方多少便宜,局部战斗陷入僵持。

  合丹见状后,为了打破僵局,立刻派出右翼第二梯队的弓骑兵前去支援轻骑兵。

  这些弓骑兵出发后,立刻一分为二,分别从南北方向绕到了波列斯瓦夫骑兵的两侧。

  同与对方绞杀一起的轻骑兵,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形成了,对波列斯瓦夫骑兵三面包围的态势。

  波列斯瓦夫军队两侧的蒙古轻骑兵完成半包围后,立刻纷纷抽出骑弓,朝着与己方轻骑兵绞杀的波列斯瓦夫骑兵放箭。

  一时间,波列斯瓦夫骑兵被牢牢压制,陷入三面挨打的被动局面。

  见此一幕后,远处波兰军队坐不住了,可是并没有骑兵上去支援处于劣势的波列斯瓦夫骑兵。

  损失越来越大的波列斯瓦夫见没有人来救援,只得面带不满,愤愤呼喊着部下骑兵,狼狈后撤。

  右翼参战的蒙古轻骑兵,弓骑兵,只是在对方开始撤退的时候,朝着波列斯瓦夫撤退骑兵射了两拨箭雨,并没有上前追击。

  因为合丹已经让旗手传下令,要他们立刻撤退,返回之前的位置,恢复刚开始的阵列。

  至此,蒙波双方第一波小股兵马试探结束。

  这场试探交锋,最终以合丹指挥的蒙军胜利,波列斯瓦夫率领骑兵撤退告终。

  波兰部队左右中军的指挥者。即第二军的苏烈斯拉夫和第三军的梅什科,见第一军波列斯瓦夫带领骑兵攻击没有奏效,心中不由对其泛起一丝轻蔑之意。

  他们各自都觉得,在这场关键战斗中,还是要靠自己指挥麾下军队奋勇,才能破局获得最终的胜利。

  特别是第二军的指挥官,苏烈斯拉夫更是复仇心切,见第一军退下来,立刻整顿兵马,一马当先带着自己的克拉科夫骑兵再次冲向蒙军。

  他奋力叫喊着,誓要报蒙古人的灭国之仇。

  见到第二军的苏烈斯拉夫带着克拉科夫骑兵朝着蒙军冲去,第三军的指挥者梅什科也立刻下令。命麾下的欧普力公爵带领本部骑兵,以及冯.奥斯特恩大团长率领条顿骑士团一同上前冲击蒙古阵型。

  合丹和拜答儿对方攻击接踵而至,也照旧分别派出最前方的轻骑兵上前迎战。

  没多久,到了战场中央的蒙波两军各部队直面碰撞在一起,开始第二阶段的厮杀。

  因为这次参与攻击的波兰军队大部分都是身披重甲,手持阔剑,以及数米重骑枪的重骑兵。故北路军派上前负责狙击的轻骑兵,在装备方面和冲击力上相比于敌人没有一点优势。

  所以双方打了一会后,蒙军这边轻骑兵组成的阵线,就在波兰重骑兵的逼迫下,不得不不断向后退却。

  一步,十步,一百步......

  蒙军前锋轻骑这时已然陷入巨大的劣势,面对武装到牙齿的重骑兵,他们只能苦苦咬牙后退支撑防线。

  伴随着血腥味道,波兰重骑兵不断推进再推进,逼迫再逼迫。

  甚至有些波兰骑士杀得红了眼,直接从高大的战马上跳下,徒步上前,直接用手中的双人阔剑砍蒙古人的战马。这一行为,一度更是给处于绝对劣势的蒙古轻骑带来大量伤亡。

  这时候,波兰盟军第三军指挥者梅什科见己方优势巨大,大喜。

  也兴奋地带着少数亲兵上前助战。

  这无疑让蒙军轻骑阵列面临了更大的压力。

  渐渐地,随着己方伤亡越来越大,蒙古轻骑兵阵列,被波兰重骑冲得千疮百孔,基本失去防护力,部队也陷入混乱之中。

  轻骑兵的百户们见无论如何,已经彻底支撑不住阵线,遂纷纷开始调转马头,带着部下掉头后撤。

  正杀得兴起的苏烈斯拉夫和梅什科等人见蒙古人要跑,杀得正兴奋的她们,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迅速扩大战果的大好时机?

  在他们看来,只要加把劲,也许一举冲破蒙古人最后防御,歼灭蒙古人就在这一刻。

  于是他们立即不约而同高声呼喊起来,带着自己指挥的重骑兵,追着撤退的蒙古轻骑纵马狂奔。

  蒙古轻骑一路往后方军阵处撤退,他们就一路跟着狂追。最后,一直追到了远离平原中心战场,蒙军列阵所在的丘陵地区。

  站在丘陵之上观战的拜答儿见状,嘴角不着痕迹勾出一抹笑容。

  立刻对身边执旗手沉声下令道;‘着左右弓骑兵上前,抄掠敌军两翼。’

  随着执旗手令旗挥动,处于左右两翼,蒙军第二梯队的弓骑兵开始上前,开始包抄对方两翼,对着追击轻骑兵的波兰重骑兵放箭。

  只是此举,并没有取得特别大的战果,也没有达到迟滞对方重骑兵的目的。

  情况渐渐朝着不利于蒙军的地方发展,这些轻骑兵若是再退后,就要直接撞上身后大军军阵了。

  还是在阵前督战队砍刀的逼迫下,这些蒙古轻骑兵被逼到墙角,这才不得不再次调转马头,组织阵线,再次上前与身后的波兰重骑兵展开血腥厮杀。

  没办法,与其被督战队砍了脑袋,还不如死在战场上,起码还有抚恤。若是被督战队砍了脑袋,抚恤就别说了,还会被追究责任,连累亲属。

  要知道,蒙古军中逃兵株连家人为奴。

  正在此时,正杀得兴起的撕裂斯拉夫,突然听到对面蒙军轻骑的后方,有人用波兰语再喊着;

  “快跑!快跑!”

  闻言,苏烈斯拉夫直接被一盆凉水浇在头上。他以为是军队后路被抄或者队伍两翼被蒙古人打崩了,面色大骇。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