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北宋街溜子 >卷一:汴梁第一泼皮! 第123章:不是钱的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卷一:汴梁第一泼皮! 第123章:不是钱的事儿

  旱灾对普通人的打击是要命的。

  但对权贵富豪来说,却是大肆敛财的好时机!

  刘娥看了几眼名单,并未直接表态。

  只是点点头道:“曹卿家是个心细的,很好。”

  “多谢太后夸赞。”

  曹安不卑不亢的拱手道:“臣也只是尽到了,该有的本分而已……不管西夏人的阴谋如何,但灾难却是无情的!身为朝廷的一员,为百姓多做些,也是应该。”

  “好!大宋有曹卿这样的良臣,何愁不兴?”

  赵祯也忍不住点头。

  他的夸奖很直接,就差握着曹安的手说:好好干,朕身边能用的人不多,以后可就全靠你们了!

  确实,赵祯现在和傀儡只差一步之遥。

  而曹安再怎么说也是右司谏,属于帝王直属的臣子。

  他差事做得好,赵祯自然开心。

  可这话让几个宰辅听去,却有些微微脸疼。

  啥叫曹安是良臣?

  那我们老哥几个算啥?

  佞臣么?

  尤其是张之白,脸都绿了……

  这个时候刘娥和赵祯越是夸奖曹安,就越是衬托了他的尖酸刻薄。

  你身为宰辅,不知为朝廷分忧也就罢了,还要逼着一个少年去干这种烫手的差事儿,脸呢?

  现在人家事儿办成了……

  你就说羞不羞吧?

  时间过去半个多时辰。

  君臣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心思却都不在殿内。

  直到小内侍进来禀报:“启禀太后、陛下,殷都知回来了。”

  好快!

  前后也就个把时辰,这就弄完了?

  曹安觉得,和柳如烟的那个劳什子组织比起来,还是皇城司更厉害些。

  说到底人家是‘兵’,他们是匪……

  刘娥打起了精神,淡淡道:“宣他上殿。”

  殷无运飘了进来。

  就像个地狱来的幽灵……

  不止曹安这么想,宰辅们看到他也都有些嫌隙,觉得这样的人就该活在黑暗里,少大白天的出来吓人。

  “启禀太后、陛下,奸细拿下了,一共五人!”

  殷无运单膝跪地,低着头道:“不过,城外还有数千的难民,其中肯定还有奸人,眼下局势复杂,臣不好去查。”

  从陕西路来的难民越来越多,此刻若是大张旗鼓的去甄别,难保不会让人心生恐慌,一旦闹起来,肯定会出乱子。

  赵祯没管那些,赶忙问道:“可是西夏派来的?”

  “是!”

  殷无运点头:“他们都是西夏的密探,虽然死扛着没招供,但臣已经从他们身上搜出了证据。”

  说着,他从怀中拿出一枚刻有西夏符文的腰牌。

  刘娥和赵祯先是看了眼,又拿给宰辅们查验。

  吕夷简通晓西夏文字,一眼便道:“没错!这正是西夏军队中,密谍才有的特殊令牌,用于甄别身份,调动各地眼线……”

  “母后,呵斥吧!”

  赵祯握了握拳头,冷道:“现在我们有证据,西夏使者必定理亏!”

  “呵斥了以后呢?”

  “什么?”

  赵祯愣了一下。

  刘娥语气淡然道:“呵斥之后他们就会老实了?”

  西夏人既然敢这么折腾,就一定有周密的打算,大宋的呵斥对他们来说,只是治标不治本。

  “再去查!看看西夏使者最近有没有和外人接触,尤其是辽人那边,要格外注意!”

  “是,臣这就去办!”

  殷无运领命而去。

  赵祯觉得自己被忽略了,有些不悦道:“那眼下如何处置?难道就任由西夏人在我大宋京都猖狂吗?”

  刘娥扫了眼他,忽的笑道:“既然已经占据了主动,也就不必这么麻烦了——杀!但凡抓到了可疑之人,皇城司查验无误后,一律处决!”

  接着,她又看向了吕夷简:“吕卿。”

  “臣在。”

  吕夷简出班,脸色有些异常。

  大宋的官员们从不喊打喊杀,哪怕是当年的奸相丁谓,最后也不过是流放而已,至于杀人……

  即便他也知道,那些奸细的确该死!

  但这话从刘娥嘴里说出来……

  女主弄权啊!

  刘娥没搭理他的异样,缓缓道:“传令三衙,从侍卫步军司抽调两千人出城,配合三司的赈灾官员,于城外设立赈灾点!如遇奸人作乱,不用通秉,直接就地处决!”

  只要汴梁城内不乱,任外面多少狂风暴雨也无妨。

  “另、宣三司使张昭进宫。”

  很快,张昭就来了。

  十分精干的一个小老头,

  他身材不够宽阔,但双目却炯炯有神,年纪也就五十出头,正是朝廷重臣的黄金年龄……

  宋朝的三司主理财赋,下辖盐铁、度支、户部,一般非重臣不可担任。

  由此可见张昭在朝中的地位。

  他从容上前,拱手道:“微臣张昭,参见太后、陛下!”

  刘娥直入主题:“此次灾情严重,陕西路数万灾民正往汴梁而来,张卿……朝廷目前的钱粮结余如何?可够赈灾?”

  眼下赈灾才是主旋律。

  不管这些灾民是被鼓噪而来,还是陕西路真的无力赈灾,既然事情发生了,总要有个法子解决它。

  “如果短时间的话,应该不难。”

  张昭很懂语言的艺术。

  赈灾这种事儿,历来都是多多益善。

  你拿一石米出来是赈灾,十石米照样是赈灾……

  所以问题的重点,不在于朝廷有多少余粮!

  重点是——灾情会延续多长时间?

  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你就是金山银山也照样会吃空!

  张之白闻言,出班道:“太后,依微臣看来!眼下首要的,是安抚陕西路的灾民,再配合京兆府那边,将这些赶来汴梁的灾民‘劝解’回去。”

  “这一点本宫心里清楚。”

  刘娥的脸色微冷:“但那些人不‘吃饱’,是肯定不会走的!”

  人家千里迢迢来了,你一顿饭不给就赶人。

  还口口声声说,回去也‘有饭吃’……

  这话谁会信?

  张昭只能无奈点头:“太后,朝廷是有钱的……”

  大宋很有钱!

  不,应该说非常富有。

  现今世界上,全球国家再没有比大宋更加富有的国家了,它的经济发展,放在中国历代也是首屈一指的。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事儿本来就不是钱的问题……

  灾民们需要填饱肚子,朝廷就得拿出足够的粮食来,可汴梁的余粮就那么多,而且还要保证对军队的供给。

  这么算下来,能用来赈灾的粮食就更少了……

  你让他咋办?

  “该死的西夏!”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