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大明:从医治朱雄英开始 >第75章 特务组织!绣衣直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5章 特务组织!绣衣直指!

  御书房。

  地上摆放着冰盆,冰盆内装着晶莹剔透的冰块,这些冰块不断融化,散发寒气,驱散房间内的暑气,冰盆已经形成半盆冰水。

  冰盆外凝结了一颗颗水珠,水珠不断沿着外壁滑落至地面。

  “此次来,所为何事?”朱元璋问。

  朱标恍然记起他前来此处的目的,如实告之。

  “父皇,郭桓之案,审讯司已审出些许眉目。”

  “郭桓等人勾结各地官员,私吞镇江府、太平府等府税收。”

  “贪污七百多万石粮食。”

  “他们巧立名目征税,水脚钱,神佛钱、库子钱等。”

  “根据目前调查的信息来看,恐怕礼部、刑部、兵部、工部等,皆有官员涉及其中。”

  朱元璋震怒。

  “这些无法无天的家伙!!”

  “蛀虫!”

  “全都是咱大明的蛀虫!”

  “一个小小的侍郎竟然能勾结如此多的官员,贪污受贿七百多万石粮食,再给他们一些时间,岂不是将大明一整年的收入粮食全部侵吞了!”

  “这群人居然在咱的眼皮底下,贪污受贿如此多!”

  “查!”

  “给咱彻查!”

  “是,父皇。”

  朱标抱拳领命。

  苏玄站在一旁听着两人的对话,心想的是历史上郭桓一案,郭桓一案是在未来几年才暴露的,那时候的郭桓等人确实如朱元璋所猜测的一般,侵吞了两千多万石的粮食,也相当于大明一整年的收入。

  因为苏玄的参与,郭桓等人贪污受贿提前暴露,所以他们也只是侵吞了七百多万石的粮食而已,不过这也相当于大明三分之一的收入了。

  朱元璋越想越气。

  气得浑身发抖。

  “这群人当咱是耳聋了,还是当咱是瞎子?”

  “居然在咱的眼皮子底下贪污受贿!”

  “咱居于皇宫,被困于宫闱,难以出去,故而这群人蒙蔽咱的耳目。”

  “这群人真是胆大包天!!”

  苏玄听到朱元璋这话,心中一动,开口道:

  “陛下何不效仿汉武帝,建立一支直属自己的‘绣衣直指’?”

  “‘绣衣直指’?”

  朱元璋愣了一下,而后才想起“绣衣直指”是什么。

  绣衣直指又被称为绣衣使者、绣衣执法、绣衣御史,是汉武帝时期创建的组织。

  这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虎符和节仗,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

  他们相当于皇帝的耳目,听命于皇帝,直接对皇帝负责,能够震慑大小官员。

  史料记载,“绣衣使者”的职责是奉命“讨奸”、“治狱”,督察官员、亲贵奢侈、愉制、不法的事。

  这群人神出鬼没,无处不在,十分活跃,“威振州郡”,令很多官员闻风丧胆。

  随着形式的不断变化,“绣衣使者”又有了“捕盗”职责,即镇压农民起义。

  历朝历代都有沿用汉武帝的“绣衣使者”,例如武则天时期的“内卫”。

  朱元璋捋须沉思。

  绣衣使者......

  建立一个类似绣衣使者的组织,直属于自己,只听从于自己,这样自己就能够有监视天下的耳目。

  这貌似是个不错的选择。

  朱元璋心动意动,但表面上不动声色,询问道:“哦?为何要仿效汉武帝建立绣衣使者?”

  苏玄瞧见朱元璋装傻充愣,他也没去揭破,而是反问,“陛下可知道‘特务组织’?”

  这一下,朱元璋是真的愣了。

  “特务?”

  朱标眉头紧皱。

  显然也不知道何为“特务”。

  “苏先生,何为‘特务’?”朱标十分好学,不耻下问。

  “特务”一词与最早称为“特务”的组织,都来自1927年中共中央军委“特务组织工作科”,故而现在的朱标和朱元璋自然不知。

  苏玄解释道:

  “特务类似间谍。”

  “间谍想必陛下和皇太子殿下也晓得,间谍便是指搞情报收集工作的人,这些人一般隐蔽在敌方,不采取破坏行动,执行情报收集和反间谍工作,身份隐蔽。”

  “而特务则是执行特殊勤务,特别任务工作的人,一般特务都是经过特殊训练,从事刺探情报、颠覆、破坏等活动的人,和间谍相似。”

  “那这个特务组织和绣衣使者有何关联?”朱标不由打断询问。

  特务和间谍类似,间谍的任务较为狭隘,特务的任务较为广泛。

  但他不明白为何苏玄突然说这个。

  “因为绣衣使者便是特务组织。”

  苏玄道。

  “陛下、皇太子殿下可知,我国间谍、特务组织的历史悠久?”

  “我国许多年前就有过间谍,夏朝时,便有一名叫做女艾的间谍。”

  “大禹的儿子启破坏禅让制,夏朝建立,夏启的江山没坐多久,两代而亡,启的儿子太康昏庸无能,被四夷背叛,天下大乱。”

  “有穷氏后羿趁机夺得天下,杀死太康,史称‘太康失国’。”

  “后羿夺取江山,但不会治理。”

  “从夏朝夺取的江山很快被大臣寒浞夺走。”

  “启的后人少康,有富国之志,他暗中积蓄力量,派一名叫做女艾的美女打入寒浞内部刺探情报。”

  “而后,少康成功战胜寒浞一方,复兴夏朝。”

  “史称‘少康中兴’。”

  “女艾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有记录的间谍。”

  “姜太公曾经留下一部兵书《太公兵法》,又叫‘六韬’,里面介绍了远古的间谍,其中有一句话,‘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观敌之意,以为间谍’,这是间谍名称最早的记录。”

  “夏、商、周两千多年,战争不断,间谍或特务不少。”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时代,战争频发。”

  “几百个诸侯国最后只剩下不到十个国家,可见兼并多厉害。”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何为‘知彼’,恐怕这由间谍或特务完成这一任务。”

  “东周时期的特务正式有官称,各国诸侯国依国情不同,名字不同。”

  “赵国、齐国、秦国叫立侯。”

  “晋国叫侯正,又叫元侯、侯奄。”

  “他们的职能都是谍报工作,侦查敌情。”

  “这时期最有名的间谍是西施。”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