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水浒:从卖私盐开始 >第二百零五章 结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零五章 结束

  什么?神火将出城搦战?

  济州城外的梁山营寨里人马喧沸,刚刚率兵抵达的邹润感觉很是巧合。

  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想什么来什么。

  在得知水军大胜后,邹润立刻意识到彻底解决这场迁延日久战斗的时候到了。

  自打五月生辰纲事件爆发以来,为了准备、迎接和正式开战,前后已经历时二月有余,如今已是进入了七月。

  《诗经》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知不觉已然入秋。

  虽然期间斩获颇多,捷报频传,但是满山喽啰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已经进入了疲惫期,师老则兵疲,此乃兵家要害,智者所不取。

  所以现在必须趁着一连串的大胜和秋高气爽的天气,一举将官军余部扑灭,否则官军一旦缓过劲来,那么对梁山来说就成了最不宜的消耗战。

  邹润此行本就打算携大破官军水军之威,勒兵济州城下,陈兵恫吓,逼迫高朋引军退走,顺便让黄安长长记性,老老实实收束心思。

  没成想魏定国居然有胆带兵出城叫战,这更是省了好大手脚。

  “那神火将在辕门外扬言要挑战山寨诸将,端的好大口气,谁能与我去擒下这厮?”

  甫一落座,屁股还没坐热就有这等好消息,这让邹润一时心情大好,他高坐在中军帐内的帅案之后,环视帐篷内的一众头领,脸上笑意盈盈。

  帐中安坐者除了原本的鲁智深、杨志、杜迁、宋万四将,还有他新带来的林冲、韩世忠、张俊,以及得知消息后死乞白赖非要下山建功的鲍旭和焦挺。

  听到寨主发问,当中杜迁、宋万自知武艺低微选择闭口不言,其他众人则先后起身请战。

  邹润环视一周,目光首先掠过鲍旭和焦挺,撇开这二人乃是步将不谈,单就这二人的武艺来说,对上魏定国只怕是力有不逮。

  同理,鲁智深也是步战大将,再加上杀鸡焉用牛刀,倒不得遣这位大神出阵。

  而林冲、韩世忠和张俊都已经是功劳加身,放着济济一堂,不能总让他们劳累。

  那么便只剩一人,且再合适不过了。

  “杨制使,此阵便劳你出马,只是要手下留情,切莫伤了那魏定国性命。”

  面对邹润的差遣,杨志深吸一口气,拱手接令。

  “小人谨记寨主吩咐。”

  听到历来心高气傲的杨志出阵前自称小人,邹润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带头走出了中军大帐。

  战鼓擂响,辕门大开。

  剽悍的轻甲骑兵先出,以弓箭射住敌方阵脚,方便后续大队步军出营列阵。

  梁山步军是在鲁智深的一力主持下参照西军为模板操练的,各项基本功都很扎实,列阵的速度尤快,不一会功夫五百步军就在先出骑军的掩护下排列好了阵型。

  人数不多不少,刚好和魏定国带出来的人数大致相当。

  身居阵前,高坐马上的魏定国亲眼目睹了梁山军马出营的一系列动作。

  从他的角度来看,就一个念头——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他带五百人,敌人也是五百人,瞧瞧人家,动作训练有素,骑兵步兵衔接顺畅,列阵时间快不说,期间还有条不紊,从头到尾没出过大乱子。

  反观自己这帮不省心的家伙,听到出城作战首先就是张嘴讨赏,好不容易分散了钱财,出了城后也是跟放了羊似的,乌央乌央乱成一团,他路上废了好大力气,连抽带打才好不容易整肃了队形。

  想到这里,魏定国扭头一看。

  鼻子差点没气歪。

  就这一会的功夫,自家身后阵内就已经懒散一片,队伍歪歪斜斜,人人交头接耳,原本应该起到维持军纪作用的基层军官对此居然视若罔闻!

  “看来俺的谋划是正确的,官军接连败绩,兵将皆无战心,除了斗将一法,还有何策能提振士气人心?叵耐高朋那厮笑面夜叉,黄安鼠将无义无胆,此二人缩头城中,尚且有脸看不起俺行匹夫之勇。”

  “哼!彼辈蠹鼠面目可憎,若无我辈武人逞匹夫之勇,偌大国土岂有片刻安宁!”

  部下不堪用,同僚不可倚,这遭出征横生各种波折,直教魏定国尝尽酸甜苦辣,再念起唯一一个好兄弟还丧于敌手,神火将一时间悲愤莫名,顿生哀愤之心。

  老子云“哀兵必胜”,他魏定国今天就要凭胯下马,手中刀,拼个有进无退,死而不怨。

  “兀那水泊草寇,吾乃凌州兵马监押魏定国,尔等匪首邹润可在?藏头漏尾之辈,可敢与我一战!”

  斗大的“邹”字帅旗下,邹润莫名想笑。

  这魏定国果然不是个纯粹的无脑武将,不然也不会放着名声在外的林、鲁之将不喊,或者武力低微的杜、宋之流不挑,专门要跟他这个扛把子过招。

  傻子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啥事都需要当老大的出马,那还要小弟作甚用处。

  魏定国这一嗓子没喊出邹润出阵,反倒引出了蓄力已久的青面兽。

  看着对面无比熟悉的官军服色,昔日也曾是他们当中一员的杨志幽幽一叹,从内心来讲,即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仍是不愿和朝廷兵戎相见的。

  身为杨家后人,对待他国异族杨志不觑半分,但面对同为宋人的兵将,他委实不愿妄造杀戮。

  好在今日只是斗将,只要干净利落拿下魏定国一人,总好过两军乱杀,阵前流血。

  心中百转千回,杨志纵马出阵。

  “兀那红袍战将,休放厥词,看杨志前来擒你!”

  杨志!

  魏定国先是心头一紧,随后又顿生欢喜。

  要知道,这一战朝廷指定排名前四的贼首分别是:邹润、晁盖、杨志和林冲。

  杨志此人名列钦犯第三,若能生擒此人回京,削减蔡太师之恨,此战虽败但绝不至于受到大惩!

  想到这里魏定国急不可耐,更不答话,只顾催动胯下胭脂马,径挺手中熟铜刀,直奔杨志而去。

  眼见自己被人无视,当成了现成的行货,纵使泥人也有三分气性,何况满腹怨气的杨志。

  听得銮铃响,见得黑影来,杨志提气大喝一声,“来得好!”

  言讫也拍马捻枪迎上魏定国。

  都是武艺精熟的军中战将,各怀志在必得之心,交手毫无花哨,两马相交,刀枪相交,旋即错开。

  电光火石间第一回合已毕。

  各自感受着手上传来的沉重力道,二人不由得异口同声道:

  “好沉的刀!”

  “好莽的枪!”

  同喝一声后,二人各自收起轻视之心,立刻兜马回转,回身再战。

  此时双方军阵中旌旗摇动,战鼓擂响,彼此军士互相呐喊,互为己方将领助威壮气。

  邹润端坐在阵前,近距离地看着面前二人各使平生本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条臂膊纵横,八只马蹄撩乱。

  不得不说,这种身临其境的观赏性真的很强,对双方士兵的士气也有很大的刺激性,不少人都看得面红耳赤,血气上涌,两个军阵的军士也和他们的将领一般,彼此互不相让,扯着大嗓门使劲嚷嚷,一时间战场上喊杀声震天。

  就这么看了一会,约莫交手了有十多个回合,邹润正看得津津有味,他身侧的林冲却悄声提醒。

  “寨主请看,那魏定国快招架不住了。”

  诚如林冲这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所说,历经过十多合回合后的魏定国早已气力不支。

  凡是使用大刀大斧这种重兵器的武将都有一个通病。

  那就是刚开头嘎嘎猛,一旦伴随时间的拉长却仍拿不下对方,那么自己就会因为体力消耗太大而难以为继。

  业内将这种操作称之为三板斧或者三把刀。

  魏定国本就不已武力见长,他的长处是结合火器的使用指挥兵卒作战。

  只可惜前番战败,一营精锐火器军以及绝大多数的火器全都毁于一旦,纵使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穷途末路之际他也只能卖勇斗狠,不合又撞上了青面兽杨志这个硬茬子。

  只能说命中有此一劫。

  感受着体内不断流失的气力,感受着大臂和小臂传来的阵阵酸软,魏定国咬牙硬撑,他已经萌生死志,下定决心在力气耗尽之前使出以命搏命的打法,企图一换一。

  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今日有死而已。

  杨志是何等人,他一眼看破对手打算。

  又是一个回合的到来,这次杨志不再按奈本身实力,他趁着魏定国双手挥动大刀、空门大开之际,手中长枪犹如灵蛇吐信,猛然刺出,只在魏定国裙甲绽开的那一瞬间就刺入了他的大腿。

  然后接着两马交错的功夫,杨志顺势收回手中浑铁点钢枪,倒转枪身,扭腰发力,以枪杆的尾部狠狠抽在魏定国腰间,同时大喝一声。

  “下去!”

  魏定国双手擎刀,还未劈下,就感觉大腿上血花溅射,接着后腰处一股巨力袭来,他整个人犹如云里雾里,直接栽下马来。

  “冲啊!杀散官军!”

  几乎是同一时间,林冲也喊出了全军冲锋口号。

  鲁智深禅杖一举,五百蓄势待发的步军顷刻间发动,直接扑向了对面的官军阵中。

  邹润全程端坐马上,脸上充满了看了场大戏后的欢愉。

  这场仗简直就是《水浒传》中记载的“教科书”式打法,完全是一波流,虽然看着过瘾,但其实跟小儿科没啥两样,真正上台面的战斗绝不会是这样,所以邹润全程放权,一点指挥的意思都没有。

  这种模式的战斗对作战指挥能力的提升没半点作用,他懒得浪费口舌。

  很快战斗结束,战果也统计出来了。

  俘虏兵马监押一员,杀伤禁军四十余人,俘虏禁军三百余人,剩下一部分见机得早、外加腿脚快速的家伙得以逃回济州城内。

  对于这个结果邹润无惊无喜,他只要求快速清扫战场,然后又下达了另外一个命令。

  “全军拔营,陈兵济州城下,围三阙一,驱使俘虏攻城!”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