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重生衙内:开局收了林冲做保镖 >第34章 一拳换好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一拳换好汉

  

光吃一拳便要了高坎半条命,再来一拳,怕是五脏六腑都保全不住。

  杨志哪肯再让鲁智深来打,站定死也不让。

  林冲也瞧见高坎吐血,脸色煞白,喘息都是极难,更不要说再吃鲁智深一拳了,便也连忙上前。

  “哥哥,公子就算有天大罪过,吃这一拳也够了,杀人也不过头点地,还要如何?”

  鲁智深瞪着眼珠子直瞧高坎,好大一会儿才道:“罢了罢了,今日便绕了你这厮!”

  高坎闻声随即道:“大师父暂且把这两拳记下,来日若是还有一般糊涂事,再打不迟!”

  “洒家自会好生瞧着你!”鲁智深冷哼道。

  见二人终于说定,林冲连忙上前扶起高坎坐下,就要出去叫人。

  高坎连将他拦住:“林教头莫要喊人,叫下人知晓,怕是对大师父不利,我无碍的。”

  “可是公子你……”

  林冲见他说话都难,面上俱是担忧神色。

  摆摆手,高坎只道:“无妨,大师父手下留情,死是死不了的,倒是疼,也算留个念想,万一将来再发糊涂犯浑,也好记着今日大师父的提醒。”

  “你识得便好!”鲁智深道。

  勉励苦笑一声,高坎深吸一口气,又道:“既然大师父愿再给小人一个机会,不如坐下谈谈要紧事?”

  鲁智深瞧了瞧他,林冲上前拉了他一下,这才坐下。

  杨志也跟着坐了下来,却直盯着鲁智深瞧。

  接着高坎开口道:“在下在东京识得几个牙人,借着运河上下游做些小买卖,其中有一人专贩运粮草,前月到大名府贩粮,路过黄门山,结识了山上几位绿林好汉,了解落草缘由,俱是有不得已之处。”

  说到此处,高坎稍作停顿,瞧了一眼门外,才继续道。

  “在下有心拉这几位好汉入正途,便使人书信一封,愿请于他们面见相商,今日回信已是应了下来,过几日正好又有一趟粮草要从大名府运去应天,正好走一遭。”

  听到这里,杨志先开口道:“公子是怕上了山,再叫小人陷害?”

  “按说黄门山几兄弟俱是英雄好汉,不该小人之心,就怕旁人不是。”高坎点头道。

  要去大名府运粮之事,先前他就与杨志说了,杨志是知晓的。

  此时再提出来,专是为了拉林冲鲁智深一同前去。

  高坎还是谨慎了些,担心单凭杨志、林冲二人,再加上田米手下几个苦力,一旦在山上被围,下山恐怕难了。

  还有,他也有心寻机收下黄门山,再把鲁智深留在山上。

  黄门山虽小,比不上八百里水泊梁山,但好歹是个落脚去处,又在汴梁与大名府中间。

  日后少不得要两地往来,正好做个中转。

  若是布置得好,甚至将来金国大军南下,还可以做个途中的钉子,卡住金兵来回去路。

  总之,拿下黄门山是好处多多,而且宜早不宜迟。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多费苦心,一定要拉着鲁智深入伙,当下之时,也只有他才能一人就镇住黄门山的场面。

  一番说将下来,便也瞧向三人。

  杨志自不必说,林冲也点头应下:“如是,愿与公子同往。”

  “洒家也可去得,倒要看看你说的好汉做不做的数!”

  鲁智深闷声道。

  闻言高坎笑道:“大师父一见便知。”

  谈将妥当,几人继续喝酒吃肉,只是高坎受了鲁智深一拳,甚也吃不下了,便权当作陪。

  待到酒足肉抱,林冲扶着鲁智深告辞,杨志则是守着侍奉高坎。

  二人出离之后,高坎才终于憋不住痛呼了一声。

  杨志见状连上前道:“公子无事吧?”

  高坎捂着胸口缓了好一会儿,才摆手道:“无碍,鲁提辖当真厉害,怪不得三拳便能打死那镇关西。”

  “大和尚好生不讲道理,公子何必……”杨志愤愤道。

  “杨教头有所不知,大师父是个直性人,嫉恶如仇,最见不得仗势欺人之人,再则说我先前犯下那些罪孽,吃这一拳是该当的。”

  高坎说这话,确实是真心的。

  就高衙内做的那些事情,别说是吃鲁智深一拳,就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只不过他待人受过,挨这一拳已是极限,总不能真要他抵命吧?

  说话时,又让杨志扶他回房休息。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高坎还是受不住,让管家去请了大夫来看。

  看过之后,只说是受了内伤,要好生休养,不可乱动,又开了个药方。

  使人结了银钱,高坎告知管家,此事断不能让太尉知晓,然后才让其按方子抓药。

  如是便在府上安心静养。

  又过了两日,田米再寻到府上求见。

  把人叫到大堂候着,见面之后高坎便道:“诸般事都办妥当了?”

  “回大公子话,都办妥当了,小的这几日命人在东京府各街市寻了些粮草,有两三马车,与大名府那边也已谈妥。”田米连拱手说到。

  “嗯,很好,那就给黄门山那边回信,就说两日之后出发。”高坎点头道。

  “小的明白。”

  田米说着,眼珠子又是一转,忽的道:“还有一件事,想请大公子定夺。”

  “说来。”高坎摆手道。

  “薛二不知从何处寻来一条财路,识得几个南方人,说是贩粗盐的,到了东京府没有门路,想求个路数。”田米小心翼翼道。

  “粗盐?可有官凭?”闻言高坎瞬间眼前一亮。

  盐铁官卖,自古便是如是。

  此二者中的利润,远超乎常人想象,掌握一条盐路,便等同于掌握了源源不断的财路。

  也就是大宋商业发达,对民间的管控没有那么强,才准许私人贩卖粗盐。

  但就算是如此,凡贩盐之人,也必须要有当地官府凭证,才能够进行贩运。

  否则的话,便算是走私食盐,抓住就是个砍头的死罪。

  田米说的薛二,是那天请他到听潮楼的六个牙人之一。

  此人本是南方人,十几年前来汴京讨生活,算是有些路数。

  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赚钱的路子高坎可以想其它的,就算没有贩盐这般利润丰厚,但胜在稳妥。

  要是没有官凭,这事儿他便不打算掺和。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