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乱世巨枭 >第八十六章:退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十六章:退兵

  京都爆发战乱之时,前来讨伐“叛逆”的青州军却僵持在了陵水县外。

  随着首战失利,青州军军心涣散,很多青州军士卒已经无心再战,只盼着罢兵班师。

  之后萧九又伪造了圣旨,前往劝退各部,所以现在整个青州军内出现了两种声音。

  大部分人建议就此退兵返回,之后在慢慢图谋陵水县,只有一小部分不怕死的坚持攻打陵水县。

  青州督抚吕耀良作为此次出征的发起人,自然不想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去,这对于他的威信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可现在手下大部分人都无心再战,他也不能过分逼迫。

  所以现在出征日久的青州军只是驻扎在距离陵水县不远的地方互相僵持,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

  可随着大军出征,整整四万多人生火做饭消耗的粮食就是一笔巨大的消耗。

  陵水县的萧九这边同样也不好过,面对不知何时发起的进攻,所有人都绷紧着神经,小心在前线防备。

  眼看时间过去数日,驻扎在陵水县外的青州军已经开始蠢蠢欲动,萧九却得到了京都战乱的消息。

  最开始听到皖州兵变,围攻京都时萧九有些惊疑,之后又听到皖州张唯兵败自裁的消息。

  通过手下只言片语的零碎情报,萧九在心里梳理出事件的基本脉络。

  野心勃勃的皖州军想入京挟持皇帝、朝堂,久攻不下后被赶来勤王的军队两面夹击。

  随着皖州督抚张唯的身死,皖州军群龙无首之下已是砧板上的鱼肉。

  虽然京都发生的这些大事与自己并无什么具体的关联,可他好歹也算是皇帝安插在青州的眼线。

  现在冀州、豫州的勤王大军腾出手来,只要自己在陵水县拖住青州军,想必没多久就会等来回援。

  想到这里,萧九快速起身写了两封书信,差萧字营骑兵星夜赶往冀州和豫州。

  之前两州爆发民变,无心去管自己的陵水县,可现在大军返回,面对随时都会打进来的青州军想必那些手握实权的大人物不会不闻不问。

  就在萧九写信送往冀、豫两州时,陵水县外的吕耀良同样得到了京都传来的消息,甚至内容比萧九知道的更加详细。

  听着手下密探的汇报,吕耀良的脸色有些难看。

  其实早在从青州起兵之前,他与皖州督抚张唯就多有联络。

  所以在吕耀良在青州放出风去准备起兵讨伐陵水县萧九时,皖州的张唯也趁机起兵围攻京都。

  原本还想着青州军西进,冀州和豫州都会派兵前往援助陵水县的萧九。

  可他万万没想到京都的探子早已安插在皖州境内,提前给皇帝传出了情报。

  这才有了之后皖州军围攻京城,冀州、豫州两面来援的局面产生。

  此时吕耀良得知张唯兵败的消息后,知道继续攻打陵水县已经不是明智之举。

  随着京都困境解除,冀州、豫州大批兵马必定已经开始返回。

  而且通过手下密探汇报,京都的那位皇帝似乎对自己敌意颇大,已经给了冀州、豫州讨伐自己的借口。

  若是继续攻打陵水县,哪怕将陵水县完全掌握,必然也会迎来冀州和豫州的忌惮。

  就在吕耀良对是否撤军举棋不定时,文诘此时却在中军大帐外求见,吕耀良也只好屏退密探示意士卒带文诘进来。

  文诘入帐之后,对着吕耀良行了一个军礼,之后便从手中递出一个信封,说道:“老师的信。”

  看着文诘递来的书信,吕耀良脸色微变,可还是从身后接过,拿出早已拆封的信件看了起来。

  一行行熟悉的字迹从眼帘缓缓划过,最终吕耀良也只是仰头一声叹息。

  “老师已经不看好青州了。”

  随着吕耀良话音落下,一旁的文诘却是出声反驳。

  “老师并非不看好青州,而是不看好你我。”

  听着文诘冷漠的话语,吕耀良无奈地露出一丝苦笑,没有继续言语。

  这封来自京都的书信虽然是李立所写,可却代表着那位皇帝的意思。

  信中大致意思是要吕耀良的青州军在青州安分守己,不要妄想西进。

  现在京都局势已经基本稳固,冀州和豫州光是处理民变就要耗费大量时间,已经无力谋图朝堂。

  之前吕耀良抗旨已经引起了秦钰的注意,直接要求青州调拨大量粮食用于赈灾。

  现在形势比人差,青州军被堵在陵水县境外进退两难,一时间让吕耀良无法抉择。

  此时文诘出面劝谏吕耀良退兵,倒是个借坡下驴的机会。

  思虑再三之后,吕耀良也只能无奈的传令三军就此退兵。

  望着近在咫尺的陵水县,吕耀良心中有些怅然若失,他知道下次只怕更难拿下这方寸之地。

  纵然心有不甘,此时也只能咬牙认下。

  随着青州军退兵,陵水县的危机算是暂时解除,萧九也可以缓一口气。

  现在回过头去看萧九发家的过程,面对一次次困境更多的还是依靠运气侥幸过关。

  就像这次,若不是吕耀良忌惮来自京都的压力,纵然有威力惊人的大炮,也很难侥幸过关。

  萧九对着一件件往事在心中不断复盘,越发看不透大夏未来的走向。

  若想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手里不但要有粮食,要有兵、有人。

  想到深处,一股前所未有的掌控欲填满了萧九的脑海。

  ……

  就在京都之危解除,陵水县外的青州军退兵时,徐州、冀州、豫州三地民变造反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时间的发酵,风头最盛的神火教在各处抢劫县城,洗劫乡镇已经有了不小的积蓄。

  神火教成员的数量也随着难民队伍的扩大不断生长,已经有了数万人规模。

  而刚抽调大量兵卒进京勤王的军队面对与日俱增的反贼,倒是显得有心无力。

  这些疯狂的神火教成员打散一批又会出现另外一批,就像割韭菜一样接连不断。

  出兵镇压叛乱的各州府兵每次出征都会消耗大量钱粮,与那群光脚不怕穿鞋的灾民根本无法比较。

  随着战火的蔓延,有多少人因为这场灾难变得家破人亡自己没人记得清楚。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